“清官难断家务事”,提起传统带娃,相信不少当妈的一听就心有戚戚吧?
01
我们熟悉的传统带娃模式:
要么自己全职带娃,看着老公一人扛房贷车贷,头发掉得比工资还多;
要么把娃交给老人,转头就发现自己立的“饭前不看电视”规矩,被奶奶一句“娃哭了咋办”全打破,说轻了不听,说重了老人红着眼眶说“我还不是为孙子好”,真是左右为难。
但最近我发现不少家庭在试“新模式带娃”,老人不累,咱当家长的也不闹心,连婆媳关系都变近了,核心就2招轻松搞定。
02
一、老人“搭把手”,别让他们“全包圆”
之前小区张姐就跟我吐槽,张姐婆婆来帮忙带娃,一开始是“全权负责”。早上给娃穿衣服,中午喂饭,下午带娃遛弯,张姐下班回家,娃抱着奶奶的脖子喊“不要妈妈”,她心里酸得像吞了柠檬似的。
后来试了“老人帮忙不全权负责”,白天张姐上班,婆婆就负责陪娃玩、做顿午饭,等张姐晚上六点到家,第一时间就把娃接过来:
陪娃读绘本,给娃洗澡,跟娃唠幼儿园的趣事。
你还别说,就这么坚持了俩月,张姐家变化特别大:
之前婆婆总说“你上班累,娃我来管”,现在下午五点多就会跟娃说“快收拾玩具,妈妈要回来了”;
宝宝之前见了张姐就躲,现在每天趴在门口等,还会把幼儿园发的小饼干留一块给她。
其实这招的好处特明显:
老人不用从早到晚盯着娃,身体不遭罪,心里也不用总琢磨“万一没带好咋跟儿女交代”;
咱当爸妈的也不会因为“没陪娃”愧疚,更不会等娃大了才发现“这孩子我管不动了”。
说真的,带娃不是“谁一个人的事”。
老人搭把手是情分,爸妈自己扛核心责任才是本分,这样分工,谁都不委屈。
二、教育爸妈做主,老人当“同盟”不当“对手”
另外一个关键规则:
教育娃的时候,谁开口说话了,其他人就别插嘴,有啥想法等事后私下聊。
上次我家女儿在游乐场推了别的小朋友,我蹲下来跟女儿说“推人会让小朋友受伤,你得跟人家说对不起”,女儿不乐意哭了,婆婆就在旁边看着,没像以前那样赶紧抱走。
等回家路上,婆婆才跟我说:“刚才娃哭的时候,我真想哄两句,但想起咱说好的规矩,就忍住了。
不过你刚才语气是不是有点硬?娃可能没听懂为啥要道歉。”
我也赶紧说:“妈您提醒得对,下次我跟她说的时候,会先问她‘如果别人推你,你会不会疼’,让他自己想明白。”
你看,这样沟通多舒服,既没让咱当妈的没威信,也没让老人觉得“我说话没人听”。
其实老人护短,不是故意跟我们家长作对,是他们疼娃的方式更直接了点;
家长不想让老人插手教育,也不是不尊重他们,是怕教育理念乱了,孩子更懵。
拉着老人当“同盟军”,比把他们当“敌人”强太多。
03
说到底,带孩子和睦的关键是老人和子女都“别越界”!
我观察这些把“新式带娃”做好的家庭,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点: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啥,不该干啥”。
老人清楚“我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替儿女带娃的”,所以不会抢着决定娃穿啥、吃啥、学啥;
咱当爸妈的也明白“老人帮咱是情分,不是本分”,所以不会因为老人偶尔给娃偷吃了块糖就发脾气。
其实,“新式带娃”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在舒服的位置上做事。
老人不用累得直不起腰,咱当爸妈的不用在“上班”和“带娃”之间崩溃,孩子也能在稳定的爱里长大,这不就是咱每个家庭都想要的吗?
其实带娃这事,哪有啥“完美方法”,隔代带娃哪有不闹小矛盾的?
但只要我们别总想着“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多想想“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就会发现,带娃能不吵不闹,家庭能和和睦睦,真的没那么难。
你家是不是也有带娃的小烦恼?不妨试试这“新式带娃”,说不定会有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