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支教15年,临走时村民讨要68万,她冷笑:就等着这一天中国历史真相|史海钩沉☀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女教师支教15年,临走时村民讨要68万,她冷笑:就等着这一天

深山村庄的秋日午后,原本宁静的村委会院子里突然人声鼎沸。

几十个村民将一个拖着行李箱的中年女子团团围住,她就是在这里支教了15年的林雨薇老师。

“林老师,你别想就这么走!”村长王大山红着脸堵在她面前,“15年了,该给村里留点什么吧?”

“对啊!68万,一分都不能少!”村民们群情激愤。

林雨薇缓缓抬起头,那张温润如水的脸上忽然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她轻声说道:“68万?你们知道吗...”

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寒意。

这个在山村里默默奉献了15年的女教师,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01

2023年10月的山风带着凉意,林雨薇站在村委会门口,手里紧握着行李箱的拉杆。

她的心情五味杂陈,这个生活了15年的地方,即将成为她人生中的一个句号。

“林老师,你这是要去哪?”李大婶从菜地里直起腰,擦着手上的泥土走过来。

“家里有点事,需要回去处理。”林雨薇的声音很平静,就像平时上课时那样温和。

李大婶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这几年来,她一直在观察这个支教老师的变化。

从最初的清贫朴素,到近年来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村民们心里都有一本账。

“林老师,你等等!”王大山急匆匆地从村委会里跑出来,身后跟着一群村民。

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像是要进行一场重要的谈判。

林雨薇停下脚步,转身面对着这些熟悉的面孔。

王大山、李大婶、陈老汉、还有她曾经的学生小虎,这些人的眼神中都带着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王书记,有什么事吗?”林雨薇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王大山清了清嗓子,环视了一圈围观的村民,然后开口说道:“林老师,你在我们村这么多年,大家都看在眼里。你说要走就走,是不是应该跟大家商量商量?”

“商量什么?”林雨薇皱起眉头。

“你看啊,”王大山的声音越来越大,“这些年村里的各种扶贫款项,教育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哪一项不是你帮忙申请的?你从一个普通的支教老师,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大家心里都有数。”

村民们开始窃窃私语,有人指指点点,有人摇头叹息。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

林雨薇感到一阵莫名的愤怒在胸中升腾。她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平静:“王书记,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王小军从人群中挤出来,他的语气充满了指控,“林老师,你装什么装?村里人又不是瞎子,这几年你的变化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李大婶也跟着起哄:“就是啊,林老师,前几年你穿的衣服都打补丁,现在看看你身上这身,还有那个包,都是名牌吧?”

林雨薇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那是一件普通的深蓝色外套,并不昂贵。至于包,那确实是近两年才用上的,但也算不上什么奢侈品。

“我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这有什么问题吗?”林雨薇的声音开始变得有些冷漠。

“问题大了!”王大山拍着胸脯,“林老师,你老实说,这些年你往家里寄了多少钱?你一个支教老师,工资就那么点,哪来的钱改善生活?哪来的钱寄给家里?”

村民们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有人说:“肯定是从扶贫款里拿的!”有人说:“这么多年,她经手的钱得有多少?”还有人说:“我们被骗了这么久!”

陈老汉站在人群后面,脸上满是纠结的表情。他想为林雨薇说几句话,但是看到周围村民们的情绪如此激动,他又不敢开口。

小虎,这个曾经是林雨薇最喜欢的学生,现在也站在指控的一方。他的眼神中满是失望和愤怒:“林老师,我们都把你当恩人,你却这样对我们?”

林雨薇的心一阵刺痛。这些年来,她确实把这些村民当作自己的家人,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可是现在,这些人却用这样的眼神看着她,用这样的语气指控她。

“你们到底想说什么?”林雨薇的声音有些颤抖,不知道是愤怒还是委屈。

王大山走到她面前,距离很近,几乎是贴着她的脸说话:“林老师,既然你要走,那就明明白白地走!这些年你从村里拿了多少,你心里有数。现在,你得给村里留下68万!”

“68万?”林雨薇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你们凭什么要我给68万?”

“凭什么?”王小军冷笑一声,“就凭这些年的扶贫款都是你经手申请的!就凭你从一个穷教师变成了有钱人!这钱不是从扶贫款里来的,还能从哪来?”

村民们纷纷附和:“就是!”“不给钱别想走!”“我们养了你这么多年!”

林雨薇感到一阵眩晕,这个她生活了15年的地方,这些她视如家人的村民,现在却像陌生人一样对待她。

她的手紧紧握着行李箱的拉杆,指节都发白了。这一刻,她忽然意识到,也许从一开始,她就被蒙在鼓里。

02

回想起15年前的那个秋天,林雨薇第一次踏进这个偏远的山村时,心情是复杂的。她背着一个旧旧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些生活必需品。

村民们好奇地围观着这个从省城来的年轻女教师。她皮肤白皙,眼神清澈,说话轻声细语,一看就是城里人。

“林老师,欢迎你来到我们村!”王大山那时候还很年轻,脸上满是朴实的笑容,“村里条件不好,你可别嫌弃啊。”

“不会的,王书记。”林雨薇礼貌地回答,“我是来支教的,为孩子们服务是我应该做的。”

陈老汉主动腾出了自己家里最好的房间给她住。那是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屋,墙壁有些发黄,家具也很简陋,但是收拾得很干净。

“林老师,这房子虽然小了点,但是冬暖夏凉,你先将就着住。”陈老汉憨厚地笑着说。

“谢谢陈大爷,这已经很好了。”林雨薇真诚地表达着感谢。

李大婶从自家菜地里摘了新鲜的蔬菜送过来:“林老师,你一个人在这里不容易,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老师,城里是什么样的?”“老师,你会不会走?”“老师,你能教我们多久?”

面对这些纯真的笑脸,林雨薇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她蹲下身子,轻抚着孩子们的头发:“老师会在这里很久很久,会教你们很多很多知识。”

那时的王大山确实像个好干部。他经常自掏腰包给学校买粉笔、练习本,还主动联系县里为学校争取资源。村里要修路的时候,他带头捐钱出力,泥水溅了一身也不在乎。

“王书记真是个好人啊。”村民们都这样夸他。

林雨薇也对王大山印象很好。有一次,她发现教室的屋顶漏雨,正愁着怎么办,王大山就主动找人来修理。

“林老师,你安心教书,其他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王大山拍着胸脯保证。

“谢谢王书记,你真是为村里的事操碎了心。”林雨薇由衷地感谢道。

王大山憨厚地笑了笑:“为人民服务嘛,应该的。林老师你也辛苦了,孩子们的教育全靠你了。”

那几年,林雨薇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她的工资很微薄,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剩下的钱几乎都用在了孩子们身上。她给买不起文具的孩子买笔和本子,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书包和鞋子,自己却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冬天的时候,山里特别冷,她的房间里没有暖气,只能靠一个小小的煤炉取暖。有时候煤用完了,她就早早地钻进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暖床。

吃的就更简单了。早餐通常是白粥配咸菜,午餐和晚餐也多是简单的蔬菜和米饭。肉类对她来说是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村民们送来一些腊肉,她才能改善一下伙食。

可是即便生活如此清贫,林雳薇的脸上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耐心辅导每一个孩子。

村民们看在眼里,都很感动。

“林老师真是个好人啊,这么苦都能坚持下来。”

“是啊,换了别的城里人,早就跑了。”

“我们村的孩子有福气,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王大山也经常在村民面前夸奖林雨薇:“林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敬业的老师,我们要好好对待她。”

那时候的村子虽然穷,但是人情味很浓。村民们会主动给林雨薇送蔬菜,会在她生病的时候照顾她,会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她。

林雨薇也真心实意地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把村民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她教出的第一批学生中,有几个考上了县里的重点中学,有一个甚至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在那个收获的季节里,全村人都为孩子们的成就感到骄傲。林雨薇看着那些曾经懵懂的面孔现在充满自信,心中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她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个山村就是她要坚守一辈子的地方。但是她不知道,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03

2015年,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各种政策和资金开始向山区倾斜。林雨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机会。

“王书记,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扶贫政策,咱们村应该符合条件。”林雨薇拿着一摞打印的资料找到王大山,“我来帮你们写申请材料吧。”

王大山接过资料,翻了翻,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让他有些头疼:“这些材料这么复杂,我们哪会弄啊。林老师,你文化水平高,真是太感谢了。”

“不客气,都是为了村里的发展。”林雨薇认真地说道。

那段时间,林雨薇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熬夜整理材料。她仔细研究每一项扶贫政策,对照村里的实际情况,撰写详细的申请报告。她的文笔很好,逻辑清晰,材料写得非常专业。

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扶贫...一份份申请材料从她手中诞生,然后通过王大山的渠道提交上去。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申请大部分都获得了批准。第一笔教育扶贫款下来的时候,王大山高兴得手舞足蹈。

“林老师,你真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啊!”王大山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要不是你,这些钱我们根本申请不到。”

村民们也纷纷表达感谢:“多亏了林老师!”“林老师真是我们的贵人!”“有了这些钱,村里可以发展了!”

林雨薇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心里也很满足。她觉得自己终于能为这个村子做些实实在在的贡献了。

紧接着,各种资金陆续到位。产业扶贫款80万,用于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款120万,用于修路和改善水电设施;医疗扶贫款30万,用于建设村卫生室...

每一笔资金的到位,都让村民们欢呼雀跃。王大山更是在村民大会上公开表扬林雨薇:“要不是林老师帮我们写材料,这些钱我们想都不敢想!”

林雨薇站在台下,看着台上慷慨激昂的王大山,心中满是欣慰。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这个村子有了这些资金支持,一定能够脱贫致富。

可是慢慢地,她开始注意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教育扶贫款50万,按说应该用于改善学校条件,购买教学设备,但是实际到学校的资金只有10万。当她询问王大山的时候,他总是推脱说:“剩下的钱还在申请程序中,很快就会到位的。”

产业扶贫款80万,说是要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果园和养殖场。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村里并没有看到什么产业项目,只是王大山家里多了一辆新车。

“王书记,那个产业项目进展怎么样了?”林雨薇试探性地问道。

“项目正在规划中,需要时间。”王大山回答得很模糊,“这些事情比较复杂,林老师你就安心教书吧。”

基础设施建设款120万,确实修了一段路,也改善了一些水电设施,但是工程质量明显不达标,而且花费的资金远远超出了实际工程量。

林雨薇开始有些担忧,但是她告诉自己,也许是自己想多了。王大山是个好干部,他不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2018年,林雨薇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她的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需要她的经济支持。同时,她也感觉自己应该为将来做一些打算,不能一辈子都过这样清贫的生活。

她开始节衣缩食,把更多的钱寄给家里。同时,她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偶尔买一些质量稍好的衣服,用一些稍好的生活用品。

这些变化很快被村民们注意到了。

“林老师,你这衣服不便宜吧?”李大婶试探性地问道。

“朋友送的,旧衣服。”林雨薇解释道。

“林老师,你这包看起来挺高档的。”另一个村民也开始质疑。

“网上买的,不贵。”林雨薇依然平静地回答。

但是村民们的怀疑已经种下了种子。他们开始私下议论:

“林老师这几年变化挺大的。”

“是啊,以前穿的都是补丁衣服。”

“她一个支教老师,哪来这么多钱?”

“这些年扶贫款都是她帮忙申请的,会不会...”

这些议论声并没有传到林雨薇的耳朵里,她依然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她教出的学生越来越多地考上了好学校,村里的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可是她不知道,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一张网正在悄悄地向她撒来。

04

2022年,林雨薇的母亲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她开始频繁地往家里寄钱,生活水平也因此有了更明显的改善。

这些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村民们的怀疑。他们开始在背后议论她,说她肯定从扶贫款中拿了好处。

“林老师这几年变化太大了。”

“她一个支教老师,哪来这么多钱?”

“肯定是从扶贫款里拿的,不然怎么解释?”

这些议论声越来越大,林雨薇也感受到了村民们态度的变化。以前那种温暖和亲密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怀疑和冷漠。

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王大山等人的计划正在实施,她即将成为他们的替罪羊。

2023年初,林雨薇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的病情恶化,需要她回去照顾。她意识到,离开的时候到了。

她开始悄悄地收拾行李,她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当她拖着行李箱走向村口的时候,她的心情异常复杂。这个生活了15年的地方,即将成为过去。

05

村委会院子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几十个村民将林雨薇围得水泄不通。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斑驳的光影见证着这场即将爆发的冲突。

“说够了没有?”林雨薇终于开口了,她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但是熟悉她的人都能听出其中的寒意。

王大山得意洋洋地看着她:“怎么样,林老师?想清楚了吧?68万,一分不能少!这是你欠我们的!”

“欠你们的?”林雨薇冷笑一声,“王大山,你还真敢说。”

“我怎么不敢说?”王大山拍着胸脯,“林老师,我们对你这么信任,让你帮忙申请各种补助,你却背着我们中饱私囊。你对得起村里人的信任吗?”

村民们纷纷附和:“就是啊!我们把你当恩人,你却把我们当傻子!”“林老师,你太让我们失望了!”“不给钱就别想走!”

李大婶指着林雨薇身上的衣服:“林老师,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装什么清贫?这些年你往家里寄了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有数!”

王小军也跳出来:“林老师,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些年扶贫款申请下来这么多,真正用到村里的有多少?你当我们是傻子吗?”

小虎站在人群中,眼神复杂地看着自己曾经最敬爱的老师。他想起小时候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想起她深夜为自己补课的身影,心中满是矛盾。

“林老师,”小虎的声音有些颤抖,“你真的...真的做了这些事吗?”

林雨薇看着小虎,心中一阵刺痛。这个曾经最信任她的孩子,现在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她。

陈老汉挤到前面,有些不忍地说道:“大山,这样做不太好吧。林老师这些年教了我们这么多孩子,就算有什么问题,也不能这样对她。”

“闭嘴!”王大山恶狠狠地瞪了陈老汉一眼,“老陈,你别被她骗了!她就是个骗子,骗了我们15年的骗子!”

陈老汉被王大山的气势震住了,不敢再说话,只能站在一旁摇头叹息。

“林老师,”王大山走到林雨薇面前,几乎是贴着她的脸说话,“现在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把钱交出来,我们可以既往不咎。否则...”

“否则怎样?”林雨薇抬起头,直视王大山的眼睛。

“否则我们就报警!”王大山威胁道,“让你身败名裂!”

村民们的情绪被王大山煽动得越来越激动,有人开始推搡林雨薇,有人大声辱骂她。现场的气氛变得极度紧张,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冲突。

林雨薇看着眼前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心中的最后一丝幻想彻底破灭了。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突然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那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冷,在寂静的村庄里显得格外刺耳。

“哈哈哈...68万?”她停止了笑声,眼神变得犀利如刀,声音中带着十五年积压的愤怒和冷漠,“你确定要吗?”

就在所有人都愣住为什么她这么说时。林雨薇慢慢从包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直接甩在村民面前。

“要我拿出来也可以,先看看这个吧!”

山风知我意

文件夹“啪”地砸在村委会院中的石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惊得围堵的村民下意识后退半步。秋日的阳光恰好落在翻开的文件夹上,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XX村2016年教育扶贫款申请报告”几个黑体字格外醒目,落款处除了王大山的签名,还盖着村委会鲜红的公章——那是林雨薇当年亲手拟写、反复核对的文件。

“这是啥?”站在最前面的王小军探头去看,手指刚碰到纸页就被林雨薇按住,她的指尖冰凉,力道却重得惊人。

“别急,慢慢看。”林雨薇的声音没了之前的颤抖,只剩一种近乎冷冽的平静,“先看看你们心心念念的‘扶贫款’,到底去了哪。”

她抽出第一份证据,是两张叠在一起的照片。左边那张是2016年拍的村小教室,屋顶漏着光,孩子们坐着缺腿的木凳,黑板上的漆掉了大半;右边那张是同年年底的工程验收单复印件,上面写着“教育扶贫款50万已全额用于校舍修缮、设备采购”,验收人签名处,王大山的名字龙飞凤舞。

“50万修出来的教室,就是左边这样?”林雨薇把照片举高,让后排的村民也能看清,“我当时找王书记要设备采购清单,他说‘清单丢了’;问为什么教室只补了几个窟窿,他说‘剩下的钱要留着建操场’。结果呢?操场到现在还是片泥地,你们谁见过新桌椅、新黑板?”

村民们你看我、我看你,有人小声嘀咕:“好像是没见过新东西……”李大婶的脸白了几分,她想起当年王大山还拿着这张验收单,在村民大会上夸林雨薇“会要钱、会办事”,现在想来,全是谎话。

王大山的额角冒了汗,强撑着喊道:“那是施工队偷工减料!跟我没关系!林雨薇你别转移话题,说你自己的钱!”

“我的钱?”林雨薇冷笑一声,又抽出一叠银行流水单,“我2018年开始每月给家里寄3000块,2022年涨到5000块——这些钱,是我周末给县城孩子做在线辅导赚的,是我写教育文章投稿的稿费,每一笔都有记录。”她把流水单摊开,上面“稿费收入”“辅导费”的备注清晰可见,“你们说我穿名牌、背好包,这件外套是我表妹穿过的旧衣服,这个包是我妈住院时,同病房阿姨送的二手包——不信,我现在就能给我表妹、给那位阿姨打电话对质。”

人群里的议论声小了,之前喊得最凶的几个村民,悄悄往后缩了缩。小虎看着林雨薇,眼眶红了——他想起去年冬天,林老师还把自己的围巾摘给他,说“老师不冷”,那条围巾洗得发白,边角都起了球,哪是什么名牌。

“再看看你们说的‘产业扶贫款’。”林雨薇没给王大山喘息的机会,又拿出一叠照片和转账记录。照片里,王大山家2017年新买的SUV停在院门口,车钥匙还挂在他家客厅的钉子上;转账记录显示,当年80万产业扶贫款到账后,有50万直接转到了王大山小舅子的账户,备注是“果园承包费”,可村民们谁都没见过所谓的“果园”——那片规划中的果园,至今还是荒坡。

“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款120万,实际用于修路的只有30万,剩下的90万,一部分给你儿子在县城买了房,一部分被你拿去赌了,对吧?”林雨薇的声音陡然提高,目光像刀子一样扎在王大山身上,“我2020年偶然看到你手机里的赌债短信,劝你把钱还回去,你说‘林老师你别多管闲事,这钱我会想办法’——你所谓的‘办法’,就是现在把脏水泼到我身上,让我替你背黑锅?”

王大山的脸彻底白了,他冲上去想抢文件夹:“你胡说!这些都是你伪造的!你想陷害我!”

“伪造?”林雨薇侧身躲开,掏出手机点开录音,“这是2020年我劝你的时候录的音,你自己听听;这是我找到施工队老板的录音,他说你让他用劣质水泥修路,还扣了他20万工程款;还有你小舅子的聊天记录,他说‘姐夫这钱拿得稳,林雨薇是个傻子,只会帮你写材料’——要不要我连蓝牙,让全村人都听听?”

录音里,王大山的声音清晰可辨:“雨薇啊,这事你别管,我肯定能圆过去”;施工队老板的抱怨、小舅子的得意,一字一句砸在村民心上。陈老汉突然冲上前,指着王大山的鼻子骂:“王大山!你个畜生!我当年还觉得你是好干部,没想到你这么黑心!扶贫款是给全村的救命钱,你竟敢私吞!”

“就是啊!我儿子去年申请贫困生补助,你说‘名额满了’,原来是被你贪了!”

“我家那片地,说要搞种植补贴,钱到现在都没见着!”

“王大山你不是人!林老师为我们村教了15年书,你竟然这么害她!”

村民们的愤怒瞬间转向王大山,之前围堵林雨薇的人,现在全挡在了林雨薇身前,指着王大山骂不绝口。王小军涨红了脸,走到林雨薇面前,挠着头愧疚地说:“林老师,对不起……我、我不该听王大山的,不该冤枉你。”李大婶也抹着眼泪说:“林老师,是我们糊涂,是我们对不起你……你别往心里去。”

王大山看着眼前的阵仗,腿一软瘫在地上,嘴里还在念叨:“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一时糊涂……”

林雨薇看着他,眼神里没了愤怒,只剩疲惫。她蹲下身,轻声说:“王大山,15年前我来的时候,你说‘要让村里的孩子有书读,要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我信了。这些年,我帮你写材料、跑手续,不是为了我自己,是为了那些孩子,为了这个村。可你呢?你把大家的信任,全变成了你谋私的工具。”

她站起身,对围在身边的村民说:“这些证据,我已经复印了一份寄给了县纪委,还有一份在这里——你们要是还认我这个老师,就把王大山交给警察,把被他贪走的钱追回来,用到该用的地方;要是你们还想护着他,我现在就走,从此再也不踏回这个村一步。”

“交!必须交!”陈老汉第一个喊道,“这种蛀虫,不能留!”

“对!报警!让他坐牢!”

“林老师,我们错了,你别走好吗?”

小虎走到林雨薇身边,拉着她的衣角,哽咽着说:“林老师,你别走……我们知道错了,以后我们都听你的,再也不冤枉你了。”

林雨薇看着小虎,又看了看周围村民愧疚的脸,心里的委屈像潮水一样涌上来,眼泪终于掉了下来。15年的坚守,15年的付出,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抹平的,但看着这些村民终于醒悟,看着小虎眼里的真诚,她还是软了心。

“我妈的病还在等着我回去照顾,我必须走。”林雨薇擦了擦眼泪,“但我会跟县纪委那边保持联系,帮你们把钱追回来。村里的孩子,我已经联系了我以前的同事,她下周就会来支教,她是个好老师,会好好教孩子们的。”

村民们沉默了,没人再拦着她,反而主动给她让开了一条路。王大山被几个村民按在地上,动弹不得,他看着林雨薇的背影,眼里满是悔恨,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林雨薇拖着行李箱,慢慢走出村委会院子。秋日的阳光洒在她身上,山风拂过她的头发,带着山间野菊的清香。她回头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15年的村庄,看了一眼站在门口默默送她的村民,心里五味杂陈。

她没有恨,只是有些遗憾——如果王大山没有变,如果村民们没有被蒙蔽,也许她会在这里待一辈子,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走出大山,看着村庄越来越好。但现在,她只能转身离开,去照顾生病的母亲,去开始新的生活。

走到村口时,小虎突然追了上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林老师,这是我妈煮的鸡蛋,你路上吃;还有这个,是我画的画,画的是你带我们去山上看星星的样子。”

林雨薇接过布包,鸡蛋还带着温度,画纸上,她和孩子们坐在山坡上,头顶是满天繁星,旁边写着“谢谢林老师”。她摸了摸小虎的头,轻声说:“小虎,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走出大山,然后记得回来,帮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小虎用力点头:“我会的!林老师,我以后一定会去找你,告诉你我们村的好消息!”

林雨薇笑了,这是今天她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她挥了挥手,转身踏上了山路。山风轻轻吹着,仿佛在为她送行,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一幅水墨画卷,她知道,无论她走到哪里,这个村庄,这些孩子,都会是她心里最珍贵的回忆。

后来,县纪委介入调查,王大山贪污的扶贫款被追回了一部分,他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被判了刑。林雨薇的同事如期来支教,村小的教室终于换上了新桌椅,黑板也刷了新漆,操场铺上了水泥,孩子们终于有了像样的活动场地。

每年过年,林雨薇都会收到小虎的信,信里写着村里的变化:“林老师,今年村里种了果树,秋天收了好多苹果,卖了好多钱;陈爷爷当了新的村长,他特别公正,村里的事都跟大家商量;我这次考试考了年级第一,老师说我有希望考上你当年读的大学……”

林雨薇看着信,总会想起那个秋日的午后,想起村民们从愤怒到醒悟的模样,想起小虎眼里的光。她知道,虽然她离开了,但她在这个村庄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将来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而她自己,也在照顾母亲的日子里,慢慢抚平了心里的创伤,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她在县城开了一家小小的辅导机构,专门帮山区来的孩子补习,她想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那些像小虎一样的孩子,守护那些大山里的希望。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SOHU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