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怡忠:台湾地位议题与后二战国际新秩序☀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赖怡忠:台湾地位议题与后二战国际新秩序
作者: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美联社

1950时代第一岛链战争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2021年春天美国印太司令戴维森上将提到2027年中国可能会攻击台湾,继任的印太司令阿奎里诺上将对此评估也表示支持。《经济学人》杂志随后在其中一期以“台湾:世界最危险的地方”为封面标题。原先拜登政府国防部在刚上任时对此说法并不买单,持续以“台海战争并非立即,也非无可避免 neither imminent nor inevitable”的标准说法。但之后其国家情报总监也表示习*近*平已经下令解放军必须在2027年完成攻台军事准备。

而中国在2019开始过台海中线的操作,从2022年八月以后变成常态化,自此以后,每年也都会举办多次针对台湾的大型围台军演,中国也常态性的摆出多艘军舰与大型海警船在台湾周边停留。去年军机扰台数目已经是前年的两倍,今年还剩下三分之一,但军机的扰台数量早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网络攻击与断海缆的次数也都创历史新高。

同样的这些动作如果是俄罗斯欧洲的操作,早就会被北约认为是要迈向战争的行为。因此中国对台湾动作的威胁性不可小觑。由于现在欧洲正处于和俄罗斯的战争,且其冲突可能会从乌克兰蔓延到其他国家。习*近*平在八月底于天津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更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直接否定民主的优越性与正当性,且对自己的数位极权独裁体制追求普世性。

如果将其与从2021开始后系列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三大倡议联系起来看,显示习*近*平的意图就是要重塑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并与民主体制再度展开全球性对决。“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四天后的抗日暨反法西斯胜利大阅兵,则是明白向美欧日等国呛声,表达自己已具备具全球攻击性的军事力量。

因此现在的情势与1950年韩战爆发后的情势极为类似,虽然当年是欧洲没有战争,而印太却在打韩战,现在则是在印太第一岛链还没有发生战争,但欧洲陷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的炮火中。此时美方会主动提到《开罗宣言》并未确认台湾最终地位等主张,就是在这个“类韩战”的1950年代全球战略背景下出现的。中国因素绝对是这个议题在这个时候会蹦出来的关键。

中国宣称拥有台湾立场的逻辑是什么

中国想要并吞台湾的立场在过去八十年来一直没有改变。在1950年代韩战签停火协议后,分别在1954、1958于金门还发生两次武装冲突,1958的八二三炮战当年更是吸引全世界目光。毛泽东成天宣称要血洗台湾。即使到了邓小平时代逐渐降低军事对立,宣称与国民党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在国际上对台湾打压却始终不手软。在立志要超越毛泽东成就的习*近*平于2013年上台后,对台湾的国际封杀变得更为严重。

一个从建政后始终没有统治过台湾一天的北京政府,但为了统一台湾并持续为此积极投入资源以达目标,其法理基础到底是什么呢?

北京对台主张有个有名的“一中原则三段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台湾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如果以国际条约或是国际宣言来说,其对应的就是《开罗宣言》与《波兹坦公告》(对应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以及1971年联合国大会的2758决议案(对应到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中国以其没有在《旧金山和约》签字,因此不认1951年《旧金山和约》。中国也以类似理由不认1952年日本与中华民国政府签的《日华合约》(《台北合约》)。对于日中关系以及与日本有关结束二战的和平条约,中国是认1972《日中联合声明》(日中建交公报),以及1978年的《日中友好和平条约》。对中国来说,1952日华合约自始无效。

中国认为中华民国已经变成历史,在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就被消灭了。蒋介石是个窜逃到台湾的流亡军阀,其领导的政府自然就是所谓的流亡政府。既然中华民国已经在1949年消亡,也不会有所谓“一中各表”的空间。中国对“九二共识”的立场始终是“双方各自口头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意即所谓的各表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所讲的就是一中原则。中方对其九二共识的官方立场也始终没有改变过。

国民党宣称台湾二战后就属于中华民国的三大谬误

同样宣称拥有台湾,但主权归于中华民国的国民党,其主张基本上也是根据《开罗宣言》,认为1943年的《开罗宣言》明确提到战后台澎要归还给中华民国,而这个立场在1945年的《波兹坦公告》被继承。国民党也说1952年的《日华合约》/《台北合约》也证明日本承认台湾属于中华民国,1954年《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第六条更是明确写到,所谓领土等词,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因此美国在1954《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中也承认台湾是中华民国领土。只是,国民党的这三点主张,都存在谬误。

首先,就1943《开罗宣言》以及1945的《波兹坦公告》来说,这两份文件出来时,当时日本还在与同盟国战斗,因此这代表的就是部分交战国单方面的立场。与为了进行战后处理,战败国也参与签字的《旧金山和约》相比,当然是《旧金山和约》的国际法效力远高于这些在战争时期发表的交战国声明。特别是攸关日本的权益部分,因为台湾当时还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因此这些对日本领土的战后处置,在没有日本同意下,是无法生效的。在此含括日本也签字的《旧金山合约》,自然有更高效力。

更夸张的是,《开罗宣言》是中美英三方的宣告,但除了中华民国外,美英两国都不认为《开罗宣言》具备什么国际法效力,也不认为对台湾战后归属有什么约束作用,更主张一切都还是要回归《旧金山和约》。同样在宣言有署名的三个国家,两个国家都不认同另一国家对此宣言内容的效力解释时,国民党宣称自己的解释是最正确,顶多只能说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要拿《开罗宣言》佐证自己主张的正确性,当然其底气颇虚啊。

既然《开罗宣言》没有《旧金山和约》的效力,而《旧金山和约》又只说日本放弃台澎,但没说向中华民国放弃,因此所谓的地位未定一说自然有基础。但如果只有包括战败国签字的条约才算数的话,1952年日本也签字的《日华和约》是不是也总该有效吧?特别是《日华和约》第十条,提到“中华民国国民应被视为(shall be deemed to)包括……台湾及澎湖居民,以及前属台湾及澎湖之居民及后裔。”既然《日华合约》将台澎居民视为是中华民国国民,这岂不证明了日本也同意台澎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吗?

[page]

但是细看内文可以发现,《日华和约》只是重复《旧金山和约》的内容,没有超出其范围,既然在《旧金山和约》日本并未详述将台澎放弃给谁,重述其内容的《日华合约》就不存在确认台湾属于中华民国的空间。至于《日华和约》第十条提到的台湾人应被视为是中华民国民一节部分,关键就在于“应被视为shall be deemed to”所代表的意思。

在字面上,这表示中华民国国民,应被视为包括台湾人,意即不是主张台湾人就是中华民国国民,而是中华民国国民“被视为”要包括台湾人。这与当时《日华和约》谈判时要处理未来与台湾人的往来,但又维持台湾地位未定的立场,因此在日本政府与台湾人民的互动上,以“视其为”中华民国国民的方式来处理。在这里这个“应视为”比较类似“比照”的意思。

事实上在2009年,当马政府大肆发表其主张台北和约证明日本同意台湾是中华民国一部分时,当时日本驻台代表斋藤正树就公开提到日本政府对台湾国际地位的立场是台湾地位未定。马政府对此气急败坏,全力封杀这位驻台代表。日后虽然本政府将其调回,但是日本从头到尾没有收回这位驻台代表的主张。因此国民党强调中华民国拥有台湾的证据之一是日本也在《日华和约》中承认此事,但事实是当时这个主张立即被日本政府表示并非此事。当一个和约出现两造对和约内容意义看法不同时,为何一定就是国民党的主张就是对的呢?这个例子也表示国民党说日本在《日华和约》承认台湾属中华民国的说法,日方是不接受的。

第三,国民党也说1954年签署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第六条,提到“所有领土等词,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因此美国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中已确认台澎是中华民国领土。因为这也是中美都签署的条约,因此这是美国同意中华民国拥有台湾的重要证据。

但是细查在该节的领土用词,英文是territories,本身有领土(国土)、领域(有管辖事实但并未领有)的意思,因此可以解释为是国土,或是其管辖之非国土领域。当我们看到这个防御条约在territories的认定上提到,就美国而言,指的是其在西太平洋区域内在其管辖下的各岛屿领土,这在当时包括了威克岛、关岛等美国领土,以及受联合国委托管治的帕劳、马绍尔群岛,以及日本有潜在主权的冲绳、南岛岛、小笠原群岛等区域。如果territories指的国土,那岂不表示这个条约提到的上述区域都是美国国土(包括琉球群岛在内)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更重要的是,众所周知《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其涵盖范围不包括金马,如果认为条约中“就中华民国而言,territories应指台湾与澎湖”指的就是美国承认台澎是中华民国领土,那么当时还在中华民国控制之下的金马、大陈岛、一江山等区域,但却不被含括在条约范围内,是否就表示美国不承认金马等区域是中华民国领土吗?

有人说美国不可能和一个没有土地的政府签定共同防御条约,否则是要共同防御什么?的确,美国不会与一个“没有控制土地的政府”签防御条约,但关键是这个政府有没有有效控制的区域。美国承认某政府对该区域的有效控制,与美国承认该区域就是该政府的领土是两回事。当时美国是承认中华民国政府有效控制台澎,但并没有到达承认台澎就是中华民国领土的地步。即使在条约已签署但还没生效前,在八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的外交照会上,依然没有得到美国承认台澎是中华民国领土的声明。

由于国民党引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是为了证明美国在该约已承认台澎是中华民国领土。但很明显的,不仅是该约内文,之后的美国国务卿及参议院在批准该约时的讨论,都表示该约不代表美国承认对台澎主权的主张(地位未定)因为《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而出现变化。这表示签约的另一方根本没有承认台澎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国民党的主张自然就不正确。

国民党与马办逻辑的荒谬,在于其说《开罗宣言》、《日华和约》/《台北和约》、《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证明了中华民国拥有台湾不是中华民国政府的单方面主张,而是有着其他国家的认证。但《开罗宣言》的美英等联名国家,不认为《开罗宣言》比《旧金山和约》的效力高,主张一切以《旧金山和约》内容为准。日本与美国也不认为在《台北和约》、《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上,日本与美国同意了台澎就是中华民国的立场。说来说去,先不提《旧金山和约》效力高过《开罗宣言》这件事,光是以参与声明、条约签署的其他方,没有一位同意国民党的解释,所谓国民党的外国证明中华民国拥有台湾说,就只是自说自话而已。

为什么国民党主张对于保全台湾会充满了危险性

有趣的是,在对于《开罗宣言》的立场上,我们倒是看到国共立场是完全一致,都主张要根据《开罗宣言》,也都不提《旧金山和约》,根本感觉就是国共一家亲。但如果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接受互不隶属,而且愿意和平相处,没有一方要吃掉另一方的问题时,台澎是否属于中华民国的争论可能也就是在台湾内部国际法学者之间的辩论,但问题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仅不承认中华民国,不认两岸互不隶属,也强调要并吞台湾。这时有关中华民国是否拥有台湾的问题,就会变得很重要。而国民党的立场就是个会让台湾步入被并吞危险境地的主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没有治理过台湾,但在国际上的一中政策,基本上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这个中国。国民党虽没说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国际上多认为中华民国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一中政策),而且在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也有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以北京政府取代这个中国席次的2758号决议案。因此当北京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其后可是有联大2758决议案的支持。

现在的危险就在于,国民党主张根据《开罗宣言》,台湾属于中华民国,但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北京政府宣称其已经代表全中国,虽然从1950之后经过了二十年,这个主张才以联合国大会2758决议案获得了较全面确认,即便是美国,也在之后的1979年美中建交后采取类似立场,认定北京政府代表这个中国。因此国民党主张根据《开罗宣言》台湾在1945后就属于中华民国的立场,就很容易让中共以2758决议案为基础的国家继承说,兵不血刃直接取得其拥有台湾的法理基础。这是对台湾极为危险的。

过去几年我们看到美国开始对中国错误解释与引用2758决议,展开越来越清晰的反击。但是美国始终只是反对中国对2758决议案的错误解释,不是否定2758决议案本身。日前直接提到《开罗宣言》并未对台湾主权展开最后确认(即所谓1945就归属中华民国说),就是要切断中国利用《开罗宣言》,与2758决议案确立的国家继承等资料,直接建立其拥有台湾的法理基础,导致在中国攻击台湾时可以用“中国内战”为由,将届时所有支持台湾自卫的其他国家之行为非法化。但对此情势,国民党/马办却忙着掏空美国等针对台湾防卫所需要的法理战略地基,并且垫高中共并吞台湾的正当性。这种作为已不是亲痛仇快可以形容了。

台湾国际地位与谁拥有台湾的主权,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也有人说台湾地位未定其实是自我阉割的说法,因为台湾主权属于全体台湾人民。如果未定,岂不表示其他非台湾人也有权宣称台湾归属吗?

针对这个问题,可能要搞清楚所谓台湾地位未定指的是台湾国际地位未定,但是台湾主权属于台湾全体人民,这一点清楚毫无疑义。可是台湾主权虽然属于台湾全体人民,但在现在,国际上对于台湾的地位是什么,却还是没有清楚的认知,也没共识。台湾的邦交国认为台湾是国家且与台湾建立邦交,但有的国家认为台湾是个还没有与其建交的国家,也有的国家认为台湾根本连国家都不是,当然更有部分国家(包括俄罗斯、北韩等国),直接认定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对一个台湾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国际地位认知,甚至有些国家对台湾是不是国家都还感觉是问题时,台湾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出现了不确定性。

在1951《旧金山和约》签署后出现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认知,是特别处理在那个时候的台澎与中华民国关系,意即主张中华民国并未拥有台澎,但是对于台澎的归属当时并没有结论。那时也曾有过要台澎住民自决台湾前途的主张。只是之后一直没有被实践。

[page]

快转到现在,现在的这个中华民国已经因为民主化而与1949年过来的中华民国出现本质差异。如果根据主权在民的讲法,不少人因此主张这个中华民国已经因民主化而取得台湾人民的认同与背书,成为立足在台湾的新国家。而这个国家因为人民与统治疆域的不同,已经蜕变成与1912年在中国建立,在1949年逃到台湾的中华民国为完全不同的国家了。两者用的是同样的名字,但本质非常不同,已变成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了。

中华民国是因为台湾的接纳才能持续存在,主从关系要弄清楚

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年内战失利而逃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如果不是台湾人民承担下来,这个当年风雨飘摇的政府就根本无法存活。当中共建国后,中华民国是因为台湾的接纳与台湾人民的协助承担,才能持续存在至今。亲国民党学者主张没有中华民国就没有台湾,但事实是没有台湾就没有中华民国的存在,谁主谁从很清楚。不弄清楚这点,当年台湾人民怨愤国民党政府“乞丐赶庙公”的积怨会再出现。毕竟让你来这边吃住,怎么就被你整碗捧去,连我家的东西都被说成是你的。在台湾民主化后,这种八十年前出现的强盗主张,实在应该要休矣。

区域维稳的考量使得维持现状政策辗压台湾正常化

《旧金山和约》生效后,台湾地位还是没有成定局。当时曾有主张台湾未来应透过台湾住民的公投来决定。但随着情势发展,首先是为了冷战的反共围堵,蒋介石政府因此成为美欧等自由世界的合作标的,台湾住民自决的想法也就被束之高阁。1960年代还有“两个中国”的想法,但这也因为蒋介石的反对而始终没有发展空间,等到蒋介石愿意考虑接受时,联合国已经通过2758决议案,中共政权直接进来代表中国,蒋介石代表被驱逐出去。“一中政策”也在国际成形。

美中是80年代的抗苏合作伙伴,但天安门事件与冷战结束,使得美中都在因应迈向后冷战时代的转换问题。对美国而言,在失去共同敌人苏联后,与中国的关系该如何定位并维持和平,就成为重要议题。当没有更好的战略框架时,既有的“一中政策”框架就会被当成圣杯被保留下来。

与此同时,台湾也大步迈向民主化。台湾的民主化对中国呈现双重威胁,一方面台湾民主化本身就挑战了共党集权统治的正当性,但同时中国也担心民主化会导致台湾偏离两蒋时代对一中的承诺。对美国而言,固然欢迎台湾的民主化,但是也担心一中政策存续的挑战会随着台湾民主的深化而越发强大,不仅可能会引发中国的强力反弹,也会让美国失去对中交往的一中战略基础。在这样维稳先行的考虑下,公投、自决、修宪、正名等在1950-1960可能受欢迎的选项,都被视为是会挑战现状造成区域不稳,而需要全力阻止。当这些举措都被反对时,就更甭提当年提议的台湾住民公决台湾前途的提案了。

中国对台战争如果发生,立即凸显要即刻处理台湾地位议题

过去谈到台湾地位议题时,往往是集中在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社区的专家们,除非是在关心台湾入联、台湾入世界卫生组织等活动时会对此关心外,一般人多认为这个议题与其生活很远。

但是随着中国对台湾的压力日强,台海出现战争的风险日高,台湾地位议题的讨论,就不再是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的学者争论,而是与台海安全密切相关。

首先,当台湾是否是国家是个问题时,中国将其对台侵略描述为中国内战就会相对容易。而对于其他可会协助台湾防卫的国家,也可能被认为是在干涉中国内政,反而可能会因此受到谴责。特别是中国在联合国内对于占联合国会员三分之二多数的全球南方国家具有强大影响力,届时通过谴责协助台湾自卫的国家之提案,并非不可能。

其次,当台湾不被认为是国家时,国家拥有的抵抗权在台湾受到侵略时是否还存在,也会有影响。所谓没有抵抗权的意思是,其他国家可以人道名义来为台湾救伤,但可能无法协助提供武装抵抗所需要的武器与弹药,甚至对参与抵抗的战斗员也可能无法协助。

再者,因为各国对台湾的地位认知不同,这会影响其应对台湾受攻击时的态度与法律权限。有的国家与台湾有正式外交关系,有的虽然与台湾没外交关系,但也承认台湾是个国家,那么问题也不太大。有的国家则不认为台湾是个国家,主张地位未定,但也有的国家如俄罗斯、北韩等,根本认为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对于已认定台湾是国家者,或是认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者,应对方式相对简单,就是以国家的身份与权利之有无来看待即可。但立场是台湾地位未定者(不少国家都采取这个立场),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状况。

过去在参与多国针对台海有事的兵推时,就曾出现有某国参与兵推的退休大使要求台湾在受攻击时必须立即宣布独立,否则在该国法律的要求下,一个没宣布独立的台湾会使该国无法在援助台湾上做任何事,因为这会被解释为参与其国内法所不容许的他国内战。

除此以外的更多讨论,是在一旦发生中国侵台战争时,这就代表吓阻无效,而过去“不独不武、双重吓阻”的战略前提也因战争的发生而不复存在。因此届时的考虑就不在于危机降级,而是要击退中国入侵。一中政策与台湾暧昧不明的地位等,如果会因此导致防卫与召唤国际合作出现变数时,就会是个要解决的问题。

日前有学者提到应尽快建立各国在台海出现战争时有确立台湾主权的共同认知,意即当中国对台湾发动攻击时,各国届时就公开给予台湾外交承认甚至建交,让中国知道不仅暴力并台会存在军事与经济风险,甚至会有更大的外交与政治代价。这个提议就是基于前述的问题意识,转换对台湾主权议题的认知与讨论框架,使其成为降低中国对台使用武力的动机之一。

这代表台湾国际地位问题所牵涉到的并不是学术讨论与国际组织的参与而已,其对于台湾强化自我防卫也息息相关。我们在讨论台海防卫时,除了要关注军事防卫与强化社会韧性外,外交场域因与连结友盟支援台湾防卫有关,就使得台湾的地位议题会成为必要处理的问题。特别是了解到战争往往是透过谈判以获得解决下,建构有利的外交局势及结盟基础以争取有利的谈判结果,就会是主要考量。因此对台湾尚属不确定国际地位的可能挑战预先做准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台湾地位正常化将会是后二战国际秩序重整的关键议题,绝非无事找事

二战至今已经结束八十年,但台湾的国际地位变成二战至今悬而未处理的问题,更因台湾民主化让主权在民的操作因此在台湾被实践,也使中华民国因此取得在台湾存在的正当性,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

中国始终没有要放弃并吞台湾,其军事的资源投放与准备也都是以夺取台湾为计划重心。习*近*平更将统一台湾作为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拼图。在习*近*平有意改变八十年来的后二战国际秩序下,改变台湾归属就成为习*近*平改变后二战国际秩序的第一手棋,也是最关键的一手棋。

美国过去四年开始对台湾的国际地位发出诸多声明,包括直接反对中国对2758决议案的扭曲与误用,现在更直接提到《开罗宣言》并未设定台湾最终地位,有意要斩断中国宣称拥有台湾的逻辑基础。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这样的说法,显示局势的确是相当紧张,因此相关外交操作才会日益频繁。以内政优先或者是追求团结而想忽视这个议题,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台湾地位问题现在直接关系到后二战秩序在今天会如何发展,也与台湾能否永续生存息息相关。我们不仅要扬弃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台湾地位议题上“国共一家亲”的,垫高中共并吞台湾筹码的危险主张,也要从保全台湾的角度,要发展出一个可以超越过去国际法学者与国际安全专家因相互对立的出发点,导致台湾动弹不得困境的思考。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作者为读错书,入错行,生错时代的政治边缘人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思想坦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