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囤房”,中国最大炒房团,终于要清仓走人了?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1.3万亿“囤房”,中国最大炒房团,终于要清仓走人了?

1.3万亿!这是什么概念?这么多钱,能修多少高速公路、建多少医院和学校啊?可现实是,它们都被“锁”在了一栋栋水泥楼里,牢牢被钉在了房地产里。

这期我们不聊房价是涨是跌,也不分析政策怎么调,就来说说这个牵动千亿、万亿资金的庞大“炒房阵营”。

01.

最大的“炒房团”竟然是它们!

很多人还单纯地以为,“温州炒房团”或者零散的有钱人是囤房主力,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真正最大的“炒房团”,其实是一些上市公司。

根据资料显示,2019年,A股市场上所有上市公司中,有将近一半——1826家企业,都持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这些房地产市值加起来,正好是1.3万亿!如果把它们罗列出来,几乎就是一个庞大的房地产“黑市”。

这些公司五花八门,做什么的都有:搞服装的、做科技的、甚至还有养猪的——几乎没有不“兼职”炒房的。

为啥行外企业对炒房如此情有独钟?

用一位大佬的话说:“炒房是来钱最快的路子。”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公司主业根本不赚钱,但手握一堆“金砖”——核心地段的房产。

你问它们,为啥炒房?原因很简单:拿房子来“保壳”、赚钱、让财务报表更好看…

有的公司,随便卖一两套房就能赚成百上千万,一下子公司就“扭亏为盈”了。典型的“靠房子续命”。

02.

靠卖房“保壳”,荒诞却真实

在澎湃新闻发布的标题为《“砸锅卖铁”保壳,上市公司排队卖房!这家*ST要卖八套,预计增利8000万》里有一个典型案例:

据悉,某上市公司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发生4.22亿元和9.05亿元亏损,2019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1127万元,如果全年继续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公司将被暂停上市。

于是,在仅剩最后10多天的情况下,该公司把八套房产挂牌转让,从而有望一举扭亏,避免被暂停上市的命运。

因为8套房产建筑面积合计2,852.74平方米,评估价值1.554亿元,若以评估价完成交易,则扣除相关税费,预计将增加本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000.00万元。

很多公司年年亏损,但一点都不慌,为啥?——手里攥着几套值钱的房子。

用这些老板的话来说:“年底没钱了?卖两套;工资发不出来了?再卖两套。”

事实上,这类公司就是在靠卖房“过日子”。像这样靠卖房逆转亏损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统计,2018年,全国有33家上市公司卖房。2023年年内共有257家上市公司处置房产和用地。

卖一套房,赚2000多万,辛苦几年的主营,竟比不过卖几套房的利润。

这说明了什么?这些上市公司手里的数据,反映了一个特别荒诞的现实:房地产,成了他们的“提款机”和“财务工具”。

他们不断用房地产“补血”,去填主业的坑。

也难怪当年曹德旺会说,“中国的上市公司手里握有大量的房地产,年底不好了,卖个两套,发不出工资了,再卖两套,年年亏损了卖两套......”

03.

限购政策成为“绿色通道”

为什么前几年企业可以这么疯狂囤房?根源出在政策“漏洞”上——早期的限购主要针对个人,企业买房几乎没什么限制。

只要你是公司身份、资金到位,基本可以“随便买”。这就让很多企业,甚至一些资本大佬大量买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囤房军团”。

直到2018年,上面才慢慢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限制企业购房。但这个时候,很多“底仓”已成定局。

1.3万亿的“房产存货”已经形成,成了那一轮“资本狂欢”留下的沉淀。

04.

清仓出货?但谁来接盘?

最新数据显示,市场上的“抛售”浪潮开始出现——广州某二手房市场,去年12月挂牌量激增到355套,是三个月前的十倍还多。

最近这几年,卖房的公司越来越活跃,挂牌量直线往上窜。对这些企业来说,现在最头疼的是:房子想卖,但谁来接盘?

但问题是:现在市场行情不好,真正有意愿、有能力买房的人太少。据一家对冲基金报告,只有大约16%的投资者还愿意或者还能买房产。

普通家庭“买不起”,投资者“更不敢买”。

市场明显供大于求,陷入了尴尬局面。那些当年疯狂囤房的企业,现在恐怕只能“割肉甩卖”了。

05.

到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人?

如果这一波企业清仓真正成行,最后倒霉的是谁?答案再清楚不过——股民、普通老百姓,甚至是整个社会。

①股民的利益受损

这些公司为了短期利益拼命炒房,推高股价。可公司的真正竞争力,反而越来越弱。一旦房子卖完,股价很可能大跌。

投资者的钱,其实是被“炒房”绑架了,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②普通百姓的痛苦

房价被这样“人为炒高”,真正想安家的人,买房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刚需家庭被迫付出更高成本,甚至根本买不起。

这不禁让人担心:房子,变成了“炒作机器”,而非居住的基本需求。

③社会整体风险

整个社会都担着风险

如果企业真的大规模抛售,市场很可能出现“连锁反应”。房价下行、金融系统风险暴露,城市信用危机加剧……

各种问题一起爆发,后果绝对不只是资产缩水那么简单。

写在最后

那些操纵市场多年、紧握大量房产的企业,现在或许正想办法“甩锅出逃”。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没人接盘、风险巨大”的市场。

所以,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清醒的认识:房子,首先应该是给人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万公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