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 F/A-18D“大黄蜂”战机。图:撷取自《腾讯网》
本(9)月8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32战斗攻击中队(VMFA-232),以及F/A-18D“大黄蜂”战机先后降落在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引发外界关注。
《腾讯网》报导,中国军事专栏作者“讲武堂”认为,此举标志着美国在“印太前线部署上得到了决定性的力量”。美国此次“部队部署计划(UDP)”发出了1个明确信号:美国正在增加精准打击弹药、增强区域的威慑力,以此在战略环境中“维持战备水平”。
美国 F/A-18D“大黄蜂”战机先后降落在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引发外界关注。图:撷取自《腾讯网》
“讲武堂”指出,上述 F/A-18D“大黄蜂”战机是1款双座全天候战机,能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能够执行空中援助、管制、对地攻击,甚至是夜间截击任务”的平台。
作者续指,日本岩国基地位于战略要冲,距离台湾海峡、东海不到1,600公里,能为美军提供1个整合性高的基地,以应对区域的“突发事件”。此外,VMFA-232能够实现“快速打击、返回周期”,增强与盟友的联合作战能力。
驾驶大黄蜂战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32战斗攻击中队(VMFA-232)。图:撷取自《腾讯网》
“讲武堂”分析,虽然 F/A-18D“大黄蜂”战机并非美国最先进的战机,但在通讯、瞄准吊舱及弹药兼容性方面仍在升级,因此仍是1种“致命的弹药投射平台”。
其中,“大黄蜂”战机装备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AIM-120AMRAAM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等精确制导弹药,完全能够应对海、空威胁。此外,“大黄蜂”战机的舰载功能使其能从陆上、海上进行鹰击部署,从而提供“战术的灵活性”。
作者总结,“大黄蜂”战机在日本岩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基地的部署行动,标志着美国战争部在印太地区保持灵活、快速响应能力的战略举措。随着台海局面升温,以及中国军事力量的扩张,此举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战备状态提供了重要的支柱。
美国 F/A-18D“大黄蜂”战机尾翼。图:撷取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