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寒冬凛冽 这五大行业最难熬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经济寒冬凛冽 这五大行业最难熬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走低,2025年的大陆就业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失业、降薪、裁员、停工……这些词汇已经变得司空见惯,让人几近麻木。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以下几大行业成为今年最难熬的领域。

示意图。2025年5月24日,江苏省南京市高层建筑鸟瞰图。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走低,2025年的大陆就业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荡。失业、降薪、裁员、停工……这些词汇已经变得司空见惯,让人几近麻木。在多米诺骨牌效应下,以下几大行业成为今年最难熬的领域。

网易认证为“优质人文领域创作者”的大V“小谈食刻美食”9月10日报导,在一家跨国药企工作了12年的张林,某个清晨发现自己被列入了裁员名单。他所在的部门整体裁撤,40多名同事一夜间失去工作。“刚收到公司邮件时,我以为系统出错了。”他说。

张林的经历是多个行业许多职场人的缩影。民间认为以下几大行业从去年以来到目前为止,是最难熬的行业。

一,餐饮行业:从“遍地开花”到“天天关门”

中国经济的阴霾在中国各地蔓延。经济的“寒冬”已悄然“冻”到人们的“舌尖”,餐饮企业面临经济下行和不确定性的压力以及消费者行为发生重大转变,行业内竞争加剧,以致利润率微薄,或巨额亏损而停业或倒闭。

2024年,餐饮行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洗牌。全国新开318万家餐饮店,同时却倒闭了135万家,平均每天有3,700家餐饮店关门歇业。

北京,年主营业务收入大于等于200万元的所谓限额以上的规模餐饮企业,一般被认为是该行业的优等生,即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但根据官方发布的今年1—6月的数据,北京该领域共有5,135家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737.75亿元,同比下降3.7%;营业成本360.19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骤降67%。

总部在北京的连锁酒店品牌秋果酒店创办人刘伟对陆媒提供的北京总店的内部业绩表显示,2025年1—6月,利润下滑了将近99%。

这场餐饮行业倒闭潮背后是三个残酷的现实:外卖热度退烧,更多人选择自己做饭;行业价格战激烈,利润被压缩到极致;房租、人力、原材料成本全面上涨。

“小谈食刻美食”报导说,一位从业二十年的餐饮老板感叹:“会做饭≠能开店。现在干餐饮,九成老板撑不过两年。”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行业底层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二、汽车行业:新能源爆火,但更卷了

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新能源车企扎堆,华为小米、小鹏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另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库存爆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许多汽车销售顾问被迫转行送外卖,这已经不是段子而是现实。消费降级导致中产家庭搁置换车计划,继续使用旧车成为普遍现象。

后台岗位同样逃不过“减人提效”的命运。车市进入淘汰赛:没资源、没流量的品牌,只能等待出局。

中国经济事务专家、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曾表示,中共的补贴政策推动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大发展,导致据说有上百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厂商争先恐后地建立投产,但是现在看来,即使在补贴的情况下,很多也是亏损严重。如果没有补贴,这些厂商可能马上就撑不下去,而且老这么补贴下去,可能中共政府也受不了。所以下一步汽车行业的倒闭和兼并是很有可能出现。

“我觉得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的行业,它在全世界受到封杀、封堵,汽车行业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裁员。”

三、婴幼儿产业:市场还在但“娃没了”

中国少子化趋势愈发突出,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幼儿园数量同比减少了2万多所,在园儿童数量减少了500多万。

据《南方都市报》报导,《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简称《公报》)显示,去年中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万所。其中,幼儿园25万3,300所、民办校15万2,800所,延续了继2023年以来的万余所降幅。

进一步看,普惠性幼儿园有22万1,000所,占中国幼儿园的87.26%。中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约3,584万人。

相较2023年统计公报中27万4,400所幼儿园、4,092.98万的在园幼儿数,去年中国幼儿园数量同比减少了2万多所,在园儿童数量大幅减少了500多万。其中对应的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也由2023年的23万6,400所减少至22万1,000所,超过1万5,000所的降幅更是远高于此前一年9,301所的锐减数量。

在育儿成本高涨和就业形势不明朗的大环境下,中国生育率近年来持续下降。去年新出生人口虽然时隔七年出现增长,但由于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导致总人口连续三年减少。

“小谈食刻美食”报导说,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直接击垮了整个婴幼儿产业链。奶粉销量腰斩,库存积压严重;婴童服饰厂停产,母婴门店冷清不堪。

投资人纷纷撤资,员工大批转行。一位从业者直言:“没有娃,就没有市场,‘人口红利思维’必须断舍离。”

四、光伏产业:超15万人失业

光伏行业正经历“兵荒马乱”的时期。据统计,在行业寒冬的冲击下,有超过15万光伏人失业,降薪、裁员、停工已成为常态。

即使是拿着高薪的高管们也难以幸免。华夏能源网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有超过50名高管辞职或离职,共涉及33家光伏上市公司,涵盖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董秘等核心高管。其中,仅董事长、总经理级别的辞职人数就达到31人。

华夏能源网统计发现,处于困境中的“跨界”企业和光伏老厂“一二把”手离职的比例极高,尤其是“跨界”企业更为明显。

例如,从余热发电“跨界”光伏、至今已连续亏损五年半的聆达股份,其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明圣、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志煌已于今年5月、6月份双双辞职,且不再担任聆达股份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龙头企业同样陷入困境。通威、TCL中环、天合、晶科、隆基、晶澳六大龙头企业上半年亏损了201.73亿元,行业寒冬的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五、房地产行业:或彻底没救了

房地产市场正经历大崩溃。2025年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滑47.5%。土地没人要,楼盘没人买,资金链普遍告急。

“小谈食刻美食”报导,销售人员转行做短视频,设计师下岗,工程师去做家装。一名房产中介坦言:“这是过去10年最难的时候。”

未来只有“存量改造、城市更新”,房地产暴涨的神话已经彻底破灭。

《三联生活周刊》9月9日报导印证了这一判断。报导说,经过过去几年持续下跌,曾经被视为最硬通货的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很多区域房价已跌回到2016年甚至更早,且加速下跌趋势明显。

最近,中国上海、北京、深圳纷纷集体松绑楼市限购,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房价继续下跌,丝毫看不到止跌回稳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线楼市维持限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各种救市招式出尽之后,解除限购是唯一的选择。

但是从已经完全解除限购的广州来看,去年9月份,广州彻底解除限购,到现在刚好一年时间。在解除限购一年之后,广州房价丝毫没有止跌,最新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7月份广州新房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6%,二手房同比下降6%。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