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去刺激消费支出的努力失败,北京方面已开始考虑采取更为激进的改革,包括降低增值税。图为2025年7月9日,顾客在北京一家超市推着购物车
迄今为止,北京方面未能充分刺激中国国内的消费支出,无法使整体经济重回正轨。为此,中共政权已开始考虑采取一些真正意义上的激进措施,以图挽救颓势。
其中一项是,考虑取消增值税(VAT)制度。尽管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具体的提案浮出水面,更遑论立法。然而,公开讨论此类改革,显示中共领导层深受经济低迷的困扰,以及对于其经济转型计划——该计划旨在降低国家经济引擎对出口的依赖,转向内需导向——以失败而告终,感到深切忧虑。
几年前,中共政府开始努力刺激国内经济。尽管成效有限,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试图遏制因2021年首次爆发的房地产危机导致的建筑业受挫和购房热潮下滑。尽管商品房价格仍然持续下跌,但是北京方面的努力似乎已经减缓了下跌的速度,并释放了一些过量的库存。
中共政权之前向半导体、量子计算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在一段时间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动能,达成了北京的总体增长目标,然而这一举措最终却创造出超出国内经济吸收能力的产能,因此结果适得其反——在华盛顿与欧洲对中国出口型贸易的敌意明显加深之际,反而加深了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
中共政府的中央规划者深知,国内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广大的中国消费者。然而,政府最初采取的刺激消费支出措施只能看作是一种软弱无力的短期应急方案。
例如,北京决定利用地方政府补贴,推行汽车和大型家电的以旧换新,希望消费者能够利用这项补贴,提前置换这些昂贵的旧物,并购买价格更高的新产品。后来,参与以旧换新计划的人数超出了北京的预期,以致预算金额迅速耗尽,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叫停计划。然而,即使中国家庭享受了优惠力度很大的以旧换新政策,他们仍然对消费保持谨慎态度,中共政府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
最近的经济数据也证实了中国消费者反应低迷。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零售额仅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7%,远低于去年春季5%至6%的平均增幅,几乎不足以支撑北京的目标,尤其是在中国出口自去年3月以来几乎没有增长的情况下。
中国物价数据发出的信号更能说明国内需求的不足。7月份消费者价格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食品价格实际上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与此同时,7月份生产者价格(中国统计部门称之为“出厂价格”)较6月份下降了0.2%,较2024年7月下降超过3.5%。
在这种失败的背景下,北京开始考虑采取激进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备受关注的税改方案来自中共央行(中国人民银行)前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撰写的一篇论文。盛松成和位于上海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Lujiazui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Finance)的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中国必须降低增值税(value-added tax,简称VAT)。
增值税税率在6%到13%之间,大幅增加了几乎所有商品(包括大多数消费品)的成本。这些研究人员注意到,这种额外成本会打击消费者的积极性,从而印证了经济学理论中最古老的定律之一:“如果你对某物征税,你得到的就会减少。”增值税实际上就是一种消费税。
增值税改革或许会有所帮助,但是即使北京方面欣然接受这一思路,增值税转型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落地。首先,增值税是中国最大的政府收入来源,根据年份不同,其占政府总收入的比例最高可达30%。
在减轻中国普通家庭的增值税负担之前,当局必须找到其它税收来源,并说服北京决策层、共产党的基层党员和地方政府等利益集团接受此举。
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增值税收入是根据应税商品的生产地、而非购买地进行区域分配的。任何取消增值税的举措,无论是全部取消还是部分取消,都将面临依赖现行分配结构的地区的强烈抵制。
如此痛苦的变革现在甚至已经纳入北京的考虑范围,这充分表明了国家领导层在振兴国内消费这件事上已陷入何等绝望境地。而且,如此激进的转变能否得到北京想要的回应,还远未可知。目前的实际情况表明,即使当局能够朝着这个方向迈出步伐,要推动中国消费者消费——假使最终他们能改变消费模式的话——也需要假以时日才能看到实际的效果。
作者简介:
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是纽约州立大学(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简称SUNY)布法罗分校人力资本研究中心主办的《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的特约编辑,亦是总部位于纽约的知名传播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入职Vested之前,他曾担任Lord, Abbett& Co.等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和经济学家。他还经常为总部位于纽约的《城市杂志》(City Journal)撰写文章,并定期为《福布斯》(Forbes)撰写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将到来的三十年:未来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统计学和我们的生活方式》(Thirty Tomorrows: The Next Three Decades of Globalization, Demographics, and How We Will Live,2014)。
原文: Beijing Considers Radical Action to Reach Consumers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纪.元;时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