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网贷世代 智库:拖欠贷款者恐超八千万人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进入网贷世代 智库:拖欠贷款者恐超八千万人

一只手机上展示了中国部分网贷APP的徽标。(网页截图)

近年来,中国经济低迷,房地产业崩塌,失业群体日益庞大。在官方大力鼓励刺激消费的背景下,门槛极低的网贷平台快速崛起,叠加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使越来越多人过上了“以贷养贷”的日子,中国的整体家庭债务迅速飙升。

英国BBC中文网9月9日发表长篇报导,揭示了当今中国网贷野蛮生长的现状。

文章表示,新冠疫情以后的这几年,中国经济持续低迷,消费降级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到了需要依靠借贷来维持生活的地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借贷成为了社会上的“热门产业”。

有金融公司从业者告诉BBC,中国的互联网贷款平台可以简单分为三大类:以阿里巴巴的“花呗”及京东的“白条”为代表的大贷平台,其借贷业务“蒸蒸日上”;以“拍拍贷”为代表的中型贷款平台和其它一些不出名的小型贷款平台也“飞黄腾达”;此外就是争议很大的高利贷。

BBC引用经济研究咨询公司龙洲经讯(Gavekal Dragonomics)今年7月上旬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的数据指出,仅2024年,中国的私人债务违约人数就高达2500万人至3400万人,如果再算上拖欠未还款者,总人数可能高达6100万人至8300万人,“与5年前相比,这个数字翻了一倍”。

这篇报导采访了一位已经靠“以贷养贷”生活了4年的王先生。这位一直辗转在上海西安等地找工作的中年男子坦承,他已经陆续从9个网贷平台中借出共14万元人民币进行“生活周转”。

王先生说,当他尝试进入第十个网贷平台借贷四十万元时,想找一位信用良好的女性朋友为自己作担保。结果这位朋友对王先生的所有贷款进行了一次大清算,才让多年来一直坚信自己的债务可以“一直在账单上滚来滚去”而不用偿还的王先生意识到,继续借贷将导致他的财务直接崩盘,而且“没有回头路”。

王先生表示,过去4年,自己一直沉浸在“下个月工资发了就能填上”的想法里。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用B平台的钱还A平台,再从C借钱去还B,这样在十几个平台上互相套现,自己借贷的钱就可以一直不用真的偿还。他从没想过,一旦遇上搬家或生病这样的意外情况,自己的财务状况就会崩溃,而所有的借贷平台都不会警告他“按需借钱”。

事实上,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像王先生这样抱着侥幸心态不断借钱的人并不少,在债务危机最终爆发后,面临还贷压力的他们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了自己的“还贷”经历。

为了促进借贷去消费,金融服务平台不断蓄意缩减“借贷感”,为了和银行贷款、大贷款平台竞争,中小型贷款平台都不断用“低风险”、“短时间”、“轻松”来做广告。

一名券商这样告诉BBC,信用卡和房车贷审核动辄花费数周,而对于互联网贷款来说——从申请到钱款到账,耗时五分钟都叫“太长”,叫“不专业”。而网贷平台对于借贷者的资质审核,通常仅包括姓名、年龄、住址、个人照片和生物验证。这位券商坦言:“只要不暴力催收,从广告到收利息,整个产业都是合法的,只是不怎么道德。”

当然,网贷平台的利息比银行更高。据王先生讲述,从京东、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借10000元,最终通过分期返还的总数可能是11000元;如果从中小网贷平台借走这笔钱,则最终可能需要返还13000元。

至于高利贷的利息就更高得吓人。《澎湃新闻》今年3月发表一篇报道称,有一家网贷平台放出的1560元借款,仅在短短17天内利息累计就已高达13764元。

与BBC对话的所有中国金融从业者,都提到了“拍拍贷”这家网贷公司。虽然早在2021年,这家公司就由于高利息、暴力催收、隐私泄露等问题被数万人投诉,也被媒体多次曝光,但最近几年这家网贷公司的借贷业务依然搞得十分火热。资料亦显示,拍拍贷不仅在2024年和国家举重队有合作,和《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亦有联动。

报导表示,中国当前的民间借贷竭力呈现的姿态,和政府尝试推动民众消费、拉动内需的决策方向保持一致。根据艾瑞咨询公司的调研报告,过去中国人主要为置业而借贷,但在2015到2020年期间,“中国金融机构中消费贷比例显著上升”。

对于逾期不还钱的贷款人,借贷平台的催收手段一般是进行电话轰炸和人身威胁,包括威胁要对贷款人的家属采取行动,甚至真的动用暴力来催收。中国媒体时常有报道年轻人由于还不上网贷而跳楼的案例。

一位在中国某头部证券公司工作的杨女士告诉BBC,对于需要去网贷平台借钱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都是过一天是一天,压根不考虑买房买车这些长远打算,因此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制约。至于借贷平台方面,“如果钱收不回来,他们就把这笔债权打包成一个资产卖给别人,这就是所谓的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是否要暴力催收就成了三方机构的选择。”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