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中国百姓!习大撒币120亿人民币;社保强缴后,奇葩事情来了【阿波罗网报道】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不给中国百姓!习大撒币120亿人民币;社保强缴后,奇葩事情来了【阿波罗网报道】
就是不给中国百姓!习*近*平大撒币120亿人民币 中国国铁上半年净利降逾10% ,总负债逾6万亿 别被高息蒙蔽双眼!中国银行出事前有几个征兆,三类存款不受保护 中国百城二手房价格连跌40个月 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缺钱”,中国社会上已经出现了5个明显的变化 社保强缴后,奇葩的事情来了 中国8月过后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子,这三样东西也要跳水了

就是不给中国百姓!在天津的上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大撒币120亿人民币。

中国国铁上半年净利降逾10%,总负债逾6万亿。

别被高息蒙蔽双眼!中国银行出事前有几个征兆,三类存款不受保护。

2025年8月,百城二手房价格继续下跌,已连续下跌40个月。

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缺钱”,中国社会上已经出现了5个明显的变化。

社保强制缴纳的新规,让全国小企业主和打工人都陷入焦虑,各种奇葩事情也随之而来。​​​​​​

中国8月过后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子,这三样东西也要跳水了。

就是不给中国百姓!习*近*平大撒币120亿人民币

自天津方面消息,习*近*平周一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呼吁,尽快建成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并宣布中方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今年年内向成员国提供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未来3年对银行联合体成员行新增发放100亿元人民币贷款。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6月15日,创始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2023年,伊朗加入。2024年,白俄罗斯加入,上合组织成员国增加至10个。

中国国铁上半年净利降逾10%,总负债逾6万亿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8月29日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10.77%,反映出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铁路运输业面临的挑战。

根据半年度报告,国铁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60.22亿元,同比增长1.13%,净利润15.53亿元,同比减少10.77%。营收微增而利润下滑的格局,凸显了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面临的压力。

与净利润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铁集团在债务管理方面取得进展。上半年总负债达到6.19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32%。

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国铁集团前身中国铁路总公司负债率为62.66%。此后负债率一路攀升,2015—2019年维持在65%左右,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更是超过66%。

别被高息蒙蔽双眼!中国银行出事前有几个征兆,三类存款不受保护

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就有多达193家中小银行被批准注销,其中村镇银行的占比近四成。人们不禁要问:银行,这个我们寄予厚望的“保险箱”,还安全吗?

作者“体坛秘叔”撰文说,莫被高息迷惑。在众多金融机构中,国有六大行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它们的安全性毋庸置疑,但目前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55%。相比之下,村镇银行的利率可能高达2.25%,但伴随而来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某地一家农商行推出过一款年化3.5%的三年期“特色存款”,事后却被发现其本质上是一种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请牢记,存款保险制度仅保障储蓄存款,而理财产品、基金等投资,一旦出现亏损,则需要储户自行承担。

识别银行破产的“蛛丝马迹”。取款限额的突然收紧,银行转账到账的延迟,以及银行柜员推销高息理财产品的频率明显增加,这些都可能是潜在的警报。以2025年辽宁某商业银行为例,在其破产前的三个月,大股东密集质押股权,同时银行员工工资也出现拖欠。

请注意,并非所有形式的“存款”都受到存款保险的全面保护。以下三种情况尤其需要警惕:

一“贴息存款”:曾有报道指出,河南部分银行承诺向储户提供“利率补贴”,其综合收益率可达5%。然而,这种行为属于违规揽储,一旦银行破产,这部分额外的“补贴”将不会被存款保险覆盖。

二“飞单存款”:指银行员工私下违规引导储户,将其原本的储蓄存款转换为银行并未授权的、风险更高的私募产品。

三“未入账存款”:更为恶劣的情况是,某些村镇银行的柜员直接将储户的现金挪用,甚至篡改了储户的回执单。一旦银行倒闭,储户将因缺乏有效的入账凭证而追偿无门。

中国百城二手房价格连跌40个月

中国房地产市场“金九银十”营销旺季到来之际,房市毫无企稳迹象。房地产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8月,百城二手房价格继续下跌。目前,百城二手房价格已连续下跌40个月。

9月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8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延续回落态势,平均价格每平方米13,481元(人民币,下同),环比跌0.76%,同比跌7.34%。

其中,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55%,同比下跌4.17%;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分别下跌0.85%、0.78%,同比分别下跌8.14%、7.78%。

大家有没有发现?因为“缺钱”,中国社会上已经出现了5个明显的变化

来源“生活小窍门分享”的文章指,经济压力正驱动中国社会发生五大变化。

一、健康意识的觉醒:年轻人的养生新风尚。

如今,年轻一代的健康意识正在崛起。他们告别熬夜,减少外卖和含糖饮料的摄入,积极参与跑步等运动。

二、消费观念的理性回归:实用至上,精打细算。

无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区分“需要”和“想要”成为一种新的消费习惯。“需要”是刚性需求,那就货比三家,追求极致性价比;“想要”则可有可无,不如省下钱来改善伙食。

三、技能提升的热情高涨:投资自我,开辟新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线上课程、图书馆、免费讲座,都是他们汲取知识的场所。

四、储蓄意识的显著增强:未雨绸缪,安心生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古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奉为圭臬。

五、动手能力的全面提升:自给自足,乐趣无穷。

许多人开始尝试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在家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健康卫生,还能节省开支。修理小家电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是需要耐心。自己动手,不仅节省了开支,还带来了成就感。

社保强缴后,奇葩的事情来了

社保强制缴纳的新规,让全国小企业主和打工人都陷入焦虑。许多老板因此想尽办法规避:有的拆工资结构,有的干脆只招兼职和退休人员。

麦当劳、瑞幸、星巴克等企业早已要求店员必须在其他地方有社保;还有人用“替父从军”的方式,让年满60岁的父亲签合同,实际上由儿子上岗,既省社保又能获得壮劳力。

这场风波已在网络连续霸榜。很多人讽刺,“政策打着保护劳动者的旗号,但996、欠薪没人管,先把手伸进工资条。”结果,年轻人就业机会被挤压,老年人反而成了企业的“新宠”。一些企业把员工转为钟点工、外包骑手或网约车司机,以避开社保强制成本。很多年轻人调侃:“不是我需要社保,是社保需要我。”

公众抵触感还来自频繁变化的医保政策。广东医保改为普通门诊按人头付费,超额部分自费,报销比例不断下降,让人对社保保障的稳定性缺乏信任。公平性更是矛盾的核心:现在退休的老人养老金动辄数千上万,而农村老人往往只有一两百元。养老金调整按百分比计算,城里老人一次涨上千,农村老人却只涨十几元。年轻人拼命缴纳社保,却眼见既得利益群体享受高额福利,形成代际不公。

评论员樱桃大房子指出,数据对比揭示更深层次问题:中国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已接近德国、法国等高福利国家水平,但养老金替代率仅40%-50%,城乡居民养老金替代率更低于30%,明显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70%。发达国家情况普遍优于中国:美国约40%(低收入者可达50%-60%),日本25%-35%,法国50%-60%,德国48%,韩国40%-50%,意大利60%-70%。换言之,中国人在打工期间缴纳的比例和欧洲人几乎一样高,但退休时拿到的钱却显著偏低。

这种矛盾使社保逐渐失去“同舟共济”的意义,年轻人认为自己成了“为前辈兜底的工具人”。城乡差距、代际鸿沟和政策不确定性,正在侵蚀社保的公信力。很多企业主公开表示,宁可雇佣老人或短期工,也不愿承担沉重社保成本。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点评:社保强缴本意保障全民,但在经济下行、制度不公和信任缺失下,逐渐异化为年轻人“被迫输血”的制度陷阱。

中国8月过后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子,这三样东西也要跳水了

近些年,很多人都感觉到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了。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放缓或减少,但是各种生活成本却在持续上升。有业内人士提醒大家:在8月过后4大“降价潮”来了,除了房子之外,有这三样东西也要跳水。

作者“平说财经张平”撰文说,第一,房价已经进入到下降的通道之中

现在全国平均房价已经从最高位跌幅超过30%。而像廊坊、燕郊、涿州等环京三四线城市的房价跌幅已经超过了60%。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未来仍会有较大的下跌空间。

第二,汽车市场也进入到降价的趋势之中

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有几十家国内外汽车品牌都在降价促销,价格战的硝烟已经蔓延开来。通常像国产中档汽车降价幅度在2-3万元。而国外高档汽车品牌的降价幅度近9万元。此外,二手车市场降价幅度也很明显。

第三,小家电进入到长期调整的趋势中

比如,电饭煲、自动打扫机、电脑、空气炸锅等。过去需要几千元的“智能小家电”,现在只需要一两千元就可以买下来,而且功能更加强大。未来小家电仍会进入到长期调整的趋势之中。而导致小家电降价的原因有三个:

第四,猪肉价格又跌回了“亲民价”

2020年,猪肉价格达到了35-40元/斤。而现如今,猪肉价格已经跌倒了16-17元/斤,猪肉价格跌幅已经腰斩。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表示,应该还有1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大幅下降。

请订阅阿波罗网主频道,订阅链接:

Loading...

Loading...

请订阅阿波罗网副频道,订阅链接:https://shorturl.at/lMP34 
请订阅干净*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

 

Loading...

 

Loading...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