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万亿!中国新基建狂潮又来了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57万亿!中国新基建狂潮又来了

57万亿,新一轮基建狂潮来了。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地区公布了2025年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计划,24省设计项目总数超1.9万个,总投资规模达到了57.5万亿元。

57万亿是什么概念?

差不多是GDP的一半。

要知道2008年基建潮也不过是4万亿,就足以拉动经济迅猛增长,如今的57万亿似乎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但如果仔细看这一轮的投资方向,会发现它和过去不太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先从区域分布看,差异就很明显了。广东、浙江、重庆等地年度投资额度较大,尤其广东一省年投超万亿,总量领先。但中西部一些省份,则更侧重民生补短和能源布局,战略侧重各不相同。

更关键的是结构变化。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不少区显著加大了对对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新质生产力的投入。

比如,浙江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一半,湖北推出了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安徽、河南等地也明确将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装备等字眼频频出现。

还有个大变化,就是“钱从哪来”和“谁来干”。

以前基建几乎是政府和国企包揽,地方扛着大部分压力,很容易出现钱花了但效率低的情况。这一次,民间资本被推向前台。

国家发改委推出1.2万个项目,投资规模超10万亿,呼吁民资入场,广东浙江等地大力推广特许经营与合作运营。

释放的信号很明确了,政府正在有意打破旧有的投资模式,让民间资本真正参与进来,提高投资效率,让项目更贴近市场需求。

当然了,但这绝非易事。民间资本向来聪明,它们看重回报、敬畏风险。

如何设计合理的回报机制?如何保障项目运营的自主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去解决。

不过一旦机制走顺畅了,民间资本的入场将不仅仅带来资金,更带来市场竞争的活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这是一步不得不走、却也需要谨慎布局的棋。

也有人担心,这么大手笔,会不会又变成“大水漫灌、白白流走”?

从各地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一轮基建更讲究精准,强调有效投资。

比如浙江就把新质生产力项目占比明确到具体的29%,“提质”、“标志性项目”这些关键词在各地频频出现。

意思很清晰了:花钱必须有指标,钱要花在刀刃上。

更深一层,这轮基建算的不是眼下的经济账。

与过去的“铁公基”相比,以新质生产力、产业基建为代表的新基建属于轻量级,周期长、见效慢,但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低端制造向外转移的大背景下,这场基建实际是在抢占未来制高点,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眼下我们去搞西藏铁路、雅江水电这类超级工程,虽然短期效益有限,但叠加之前的中欧班列、中老铁路、中国铁路、中吉乌铁路,足以让西藏从边疆变心脏,对周边的陆地邻居的影响力倍增。

它们关乎能源自主、地缘稳定和区域平衡,属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落子。

换言之,本轮基建潮瞄准的不是短期刺激,而是长期大棋。它要重启的是新周期,培育的是新动能,将为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埋下关键伏笔。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马江博说趋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