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叛逆和你顶嘴时,和他频繁说这3句话就够了教育育儿|儿童教育☀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当孩子叛逆和你顶嘴时,和他频繁说这3句话就够了
作者:

养娃到了叛逆期,是不是总被气得血压飙升?让他穿外套,他偏说“不冷,就不穿”;叫他别玩手机,他怼“你也天天刷视频”;甚至明明是他做错事,还梗着脖子跟你吵“凭啥说我”。

这时候要是跟他对着吼,只会越吵越凶,最后你气得手发抖,他哭得满脸泪,问题没解决,还伤了亲子感情。

其实,孩子叛逆顶嘴,不是故意跟你作对,是他想表达“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被管着”。这时候不用讲大道理,也不用硬碰硬,频繁跟他说3句话,就能慢慢化解对立,让孩子愿意听、愿意说,你也能少点烦躁。

第一句:“我知道你现在有点生气,先冷静会儿,咱们再聊”——先接住情绪,别让矛盾升级

谁没被孩子的“坏脾气呛到过?你刚说“作业没写完不能玩”,他就摔门喊“你根本不懂我”,这时候要是你也火了,说“我还管不了你了”,只会把“小矛盾”变成“大争吵”。

其实孩子顶嘴时,心里多半憋着气,你先接住他的情绪,他反而会慢慢软下来。

小区里的朵朵妈就很会用这招,有次朵朵想买玩具没被同意,站在超市里大喊“你不爱我了”,朵朵妈没骂她,蹲下来轻声说:“妈妈知道你没买到玩具很生气,咱们先回家,等你不那么激动了,咱们聊聊为啥这次不能买,好吗?”

朵朵听了,虽然还撅着嘴,但没再哭闹,回家冷静半小时后,主动跟妈妈说:“其实我也知道家里有很多玩具,就是刚才太想要了。”

孩子叛逆时的“顶嘴”,就像炸毛的小猫,你越逗它越凶,你先躲开它的“爪子”,等它平静下来,反而愿意跟你亲近。

说句“我知道你生气”,不是妥协,是告诉孩子“你的情绪我懂”,这样他才会觉得被尊重,慢慢放下戒备,愿意跟你好好聊。

第二句:“你愿意跟妈妈说说,为啥不想这么做吗?”——多问“为什么”,比急着说“不对”管用

孩子顶嘴时,咱们总忍不住先批评“你这孩子咋这么不听话”“我说的话你咋不听”,可你越说,孩子越不愿意解释,最后你连他为啥反抗都不知道。

其实,多问问“你为啥不想这么做”,让孩子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很多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隔壁的小远,上五年级时总跟妈妈顶嘴“不想去补习班”,妈妈没说“必须去,为你好”,而是问他:“你愿意跟妈妈说说,为啥不想去补习班吗?是觉得太难,还是不想占用玩的时间?”

小远这才说:“补习班老师讲得太快,我听不懂,还总被批评,一点都不想去。”

后来妈妈跟老师沟通,调整了学习进度,小远慢慢就不抵触补习班了,还会跟妈妈说“今天老师夸我进步了”。

孩子的“叛逆”背后,往往藏着没说出口的原因:可能是觉得被委屈了,可能是觉得不被理解,也可能是想自己做主。

多问问“为啥”,让孩子把话说出来,你才能知道问题在哪,也能让孩子觉得“妈妈愿意听我说话”,慢慢就不跟你顶嘴了。

第三句:“妈妈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些事咱们得有规矩,你觉得咋做更合适?”——既守边界,又给孩子选择权

谁没遇到过孩子“挑战规矩”的时候?你说“晚上九点必须睡觉”,他说“我还没玩够,就不睡”;你说“饭前不能吃零食”,他说“我饿了,就要吃”。

这时候要是你强硬地说“必须听我的”,孩子会觉得“你不尊重我”,反而更叛逆;要是你完全妥协,又会让孩子没规矩,以后更难管。

其实,说句“咱们得有规矩,你觉得咋做更合适”,既守住了底线,又给了孩子选择权,他反而愿意配合。

同事小林,儿子总在饭前吃零食,跟她顶嘴“我饿了,不吃零食会饿肚子”,小林没说“不行,必须吃饭”,而是说:“妈妈知道你饿了,可饭前吃零食会影响吃饭,咱们得有这个规矩。你觉得是先吃半块饼干垫垫,还是等十分钟吃晚饭?”

儿子想了想,说“吃半块饼干”,后来真的没再在饭前吃很多零食,还会跟妈妈说“我等不及吃晚饭了,先吃点饼干就好”。

规矩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是为了“管着他”。你在守规矩的同时,给孩子一点选择权,让他觉得“我也能做主”,他就不会总用“顶嘴”来反抗,反而会主动遵守规矩,你也能少操很多心。

孩子叛逆顶嘴不是“坏孩子”,是他在慢慢长大,想证明“我能行”“我有想法”。这时候不用急着生气,也不用急着纠正,多跟他说这3句话:接住他的情绪,让他冷静;听他的想法,了解原因;守好规矩,给他选择权。

你会发现,孩子慢慢就不跟你顶嘴了,还会主动跟你说心里话,你也能少点烦躁,多点轻松。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婷妈alan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