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解体中共 中国年轻人才有希望和未来☀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短评 > 正文
袁斌:解体中共 中国年轻人才有希望和未来
作者:
中共虽然号称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是人民的公敌,始终都在千方百计剥削、压榨和奴役人民,包括年轻一代。形象的说,中共就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让他们喘不过气,对未来悲观绝望的大山。而且今天已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正在灭亡路上狂奔的中共,对人民的剥削、压榨和奴役更是有增无减,无所不用其极。中国年轻人要想摆脱“躺平”、“摆烂”和“老鼠人”的命运,拥有希望和未来,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推倒这座大山!

中国的年轻躺平族,少工作、不买房、不结婚和不生育的低生存理念。(NICOLAS ASFOURI/AFP)

因为经济下行,青年失业率高企、学历贬值、社会内卷加剧和阶层固化愈演愈烈,“躺平”、“摆烂”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一部分年轻人更绝望,选择蜷居出租屋、靠廉价外卖度日,做低欲望、作息日夜颠倒的“老鼠人”。

8月5日,英文期刊“ Made in China Journal”刊登了学者张舸(Dino Ge Zhang)的一篇文章,系统梳理并命名了一种与上述现象相联系,正在中国社会蔓延的新情绪——中国悲观主义(Sinopessimism),并将其置于一种“后乐观主义”的语境中加以分析。

张舸分析,在经济高速增长后的中国,曾经支撑“个人奋斗”与“阶层流动”的乐观预期正快速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无力感”和“沮丧”。文章说,“自2020年以来,在国家强制推行乐观主义的背景下,尽管社会对这种负面情绪存在压制,甚至直接惩罚,但负面情绪在中国公共领域中的传播呈现出指数级增长。”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向后乐观主义社会的持续转型”,“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理想的残酷本质”。

之后,作者以中国当下的网络流行语为例,依次介绍了多种“中国悲观主义”形态。首先是躺平主义,作者称其为“一种反工作(anti-work)的政治立场”,同时也是一种务实的自我调适策略。其次是反婚恋主义(Heteropessimism),该主义以“我们是最后一代”等口号为标志,指部分青年主动拒绝婚育,男女双方以各自的理由退出异性恋关系市场。

张舸认为,“中国悲观主义”的弥漫不仅是经济周期的结果,更是文化、代际与社会结构综合作用的产物。

这个分析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但我想补充的是,悲观主义的蔓延,不仅是经济周期的结果,也不仅是文化、代际与社会结构综合作用的产物,更是中共近十多年来全面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全方位向毛时代倒退的结果。

在中共极权专制体制下,不排除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段,如改开初期、中国加入世贸后,因为中共勒在中国人脖子上的绳索暂时有所放松,老百姓对未来会滋生出某种希望,拥有一定的乐观情绪,但只要不废除中共的一党专政,这种希望和乐观注定只是过眼云烟,最终必定陷入绝望和悲观。

这是因为,中共虽然号称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是人民的公敌,始终都在千方百计剥削、压榨和奴役人民,包括年轻一代。形象的说,中共就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让他们喘不过气,对未来悲观绝望的大山。而且今天已进入“历史的垃圾时间”,正在灭亡路上狂奔的中共,对人民的剥削、压榨和奴役更是有增无减,无所不用其极。中国年轻人要想摆脱“躺平”、“摆烂”和“老鼠人”的命运,拥有希望和未来,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推倒这座大山!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