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耀南:江油事件:霸凌升格为国家暴力 火星落在干柴上☀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短评 > 正文
洪耀南:江油事件:霸凌升格为国家暴力 火星落在干柴上
作者:

江油事件,看似一场地方维权,却是一面照妖镜。几个少年在校园里围殴同龄人,残暴画面冲上网络,让每位父母心头一震——如果那个孩子是你的孩子呢?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霸凌者竟毫不掩饰地说:“都进几回了,没事。”短短一句,赤裸地揭穿了中国的潜规则:有背景、有关系,就可以没关系。

面对群众维权,中共基层官员的姿态与这些霸凌少年如出一辙;而中国老百姓,则如那被围殴的孩子般无力。当一群穿着制服的成年人在街头群殴公民,暴力的逻辑昭然若揭:权力免责、去人化,以及对“稳定压倒一切”的盲目崇拜。这不是偶发的道德崩坏,而是制度长年输出的价值结晶,是一个高度等级化、不平等社会的缩影。

中国的教育与社会化,从儿时起便灌输服从与权力崇拜——听话才是“好孩子”,平等与尊重被边缘化。校园里,霸凌缺乏有效申诉与处理机制,有背景者往往全身而退,“我爸是李刚”早已成了时代的符号。欺凌不仅被容忍,还被模仿为生存技巧。当这些人进入公权力系统,“以强欺弱”的本能不但没有被矫正,反而升级为制度化暴力:拳头换成警棍,受害者从同学变成公民。江油事件的施暴者,多来自政法与维稳部门,自认“代表国家”,于是殴打成了“履职”,暴力也获得了正当化的幻觉。

在中国的维稳语境中,抗议者会被迅速贴上“闹事分子”或“境外势力”的标签,公民的合法性瞬间被抹除——香港反送中便是最鲜明的例子。他们不再是有尊严、有权利的人,而只是需要被“处理”的风险因子。此时,动手不再是耻辱,而是“能办事”的政绩;在体制内,压得住群众就是升迁资本。正如蔡奇直言:“对群众要刺刀见红。”暴力从被默许,进一步变成了被奖励。

中共的处理手法早已形成惯性——“反官员,不反皇帝”。中央永远正确,地方才是替罪羊。从校园霸凌到群体事件,责任一路下推。当舆论沸腾,中央只需抛出几个地方官员祭旗,就能平息民怨,制度本身却稳如磐石。权力永远自上而下,责任则自下而上,替罪羊机制一次次重演,既消耗地方,也巩固中央的权威。

江油事件还踩中了另一根导火线——经济的脆弱期。青年失业率高,房地产市场深陷危机,出口连月下滑,民企信心低迷,外资撤离加速。从县城到大城市,人们陷入内卷、躺平、高失业的荒谬循环。整个社会如同干裂的森林,焦躁与不满遍地蔓延,任何一点火星——一次强拆、一宗命案、一次暴力执法——都可能点燃熊熊大火。

历史上,这样的星火比比皆是:2010年,突尼斯小贩布瓦吉吉因遭警察羞辱、没收摊车而自焚,点燃阿拉伯之春;1980年,波兰格但斯克造船厂罢工,催生团结工会,最终推倒共产政权;1989年,北京天安门的悼胡行动,从学生对改革的呼声燃成全国运动;2019年,香港反送中再度让世界见证火种的传播。这些事件的共通点在于——它们都诞生于经济压力与制度僵化并存之时,社会早已干到只等一根火柴。

今日中国的结构性压力,与这些案例并无本质不同。房市崩坏意味着中产资产的幻灭,青年失业切断了一整代人的上升通道,资讯封锁让不满在密室里闷烧。当生活没有出路,最细小的不公都会被放大成对整个体制的控诉。江油事件或许只是地方新闻,但在这个时代,它也可能是历史的转捩点——不是因为它特殊,而是因为它落在了最干燥的地方。

它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几名地方官员的去留,而在于能否成为一代人的觉醒时刻。不是事件在寻找群众,而是群众在等待事件。民主从来不是恩赐,而是每个人持续参与、日积月累的结果。当社会裂缝遍布,当干柴已经遍地,星火不必伟大。那一天,中国人民决定不再沉默,火光就会从缝隙中窜出,烧向整个天空。每一次沉默,都是为下一次爆发积蓄燃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正是中共长期竭力维稳的根本理由。

四川江油遭霸凌少女的母亲是聋哑人士,她跪在街头,希望民众能为她声张正义。图:翻摄自X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newtalk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