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的信号,下半年房价即将迎来加速下行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触目惊心的信号,下半年房价即将迎来加速下行

对于楼市,相信很多人之前都在等待上个月底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但是,这次和往常不一样的是,整个声明中,都没有提到房地产,这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

如果没有政策提振,那么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就完全要靠市场自发来决定其涨跌趋势。但是,从我们当下所掌握的最新数据来看,数据是触目惊心的,楼市的未来趋势很不乐观。

我们来详细说明。

一)一个巨大的谎言和韭菜

说到数据,我们有一个流传非常广,影响力非常大的谎言。

那就是,M2的不断上涨,将推动房价不断上涨。这条谎言我在过去的多篇文章中驳斥过。

我们的反例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M2都是永远涨的,但房价却有涨跌周期。下图我们用过多次,这里再用一次。

可以看到,在日本和意大利的房价下跌周期,M2都是持续上涨的。事实上,任何国家的房价下跌周期,M2都是上行的。无论是1997~2003房价下跌的香港,还是2006~2012房价下跌的美国。

但凡任意找一个国际上房价下跌期间的M2数据,这个谎言就会不攻自破。由于M2在任何国家都是永远涨,所以,说“M2上涨导致房价上涨”,就和“太阳从东方升起会导致房价上涨”一样可笑。可是,不做调查就背债数百万做出买房决策的人大有人在,很多炒房客也信这个谎言,结果自然是这几年全部套牢破产。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韭菜盘。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用什么指标才能前瞻性的预测房价走势呢?

这个前瞻性的指标当然存在,除了居民债务,居民收入数据之外,还有一个能深刻揭示房价走势的指标。但要理解这个指标,我们需要先揭示M2和资产价格背离的底层逻辑。

二)M2和房价背离的底层逻辑

我们在2022年房价的最顶点,专门写文章揭示过M2和资产价格走势背离的底层逻辑(详情请点击:),并在2023年初建议大家卖房。

由于很多新读者没有看过,我们在这里再简单叙述下,逻辑的依据,是费雪方程式:

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产品价格*产品产量

也就是说,要产品价格上涨,在产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么提升M2,要么提升货币流速。

我们可以得出进一步的推论,当货币流速下行速度超过M2增速,物价和资产价格将表现为下跌,也就是通缩。

如果大家对方程式不好理解,我可以举个通俗的例子。

比如某城市的苹果总量是1万个,市民持有的货币总量是100万,愿意以1元的价格买入苹果的市民和资金量刚好有1万元,那么苹果就是1元1个。

但是,如果部分市民对收入预期悲观,不愿意以1元的价格买入,那么苹果在1元的价格上就卖不完,就必须降价,来寻求悲观市民的更低价的买入。苹果价格就跌了。

回到M2的逻辑,M2,指的是政府部门,企业,居民这三方持有的货币量总额。而房价只取决于居民持有的货币,以及居民的支付意愿。M2并不能衡量这两点。

那么,有没有能衡量居民的悲观乐观预期,能衡量居民支付意愿的指标呢?

答案是:有的

这个,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可以前瞻性预测房价的指标。

三)居民的悲观预期

从2022年之后,居民的悲观预期开始持续上升,这个不是瞎猜,而是事实,我们是有着严密的数据依据的。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逻辑。

假设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为100万,那么,是这个家庭保持50万存款反映出他们更悲观,还是这个家庭保持200万存款反映他们更悲观?

答案,是后者。

也就是说,当我预期未来收入能逐年上涨,预期乐观时,我就更倾向于花钱来取悦自己,而不是拼命节约来存钱。

反过来,当我预期悲观,不知道100万年收入还能维持几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裁员,我就会减少消费,并把更多收入变为存款,以应付未来未知的风险。

于是,我们找到了衡量家庭悲观预期的指数:

家庭悲观预期指数=家庭存款/家庭收入

这个比值的数值越高,反映出家庭越悲观。

虽然每个家庭,风险偏好都不同,但如果把全社会所有家庭放在一起做统计,所有家庭的风险偏好互相对冲,我们就能规避掉这个问题,并找到全社会所有人总体的乐观和悲观预期。

所以,我们用名义GDP来代表所有家庭的收入(逻辑是:在一定周期内,居民收入占比名义GDP的比例,大体恒定),用全体居民存款,来代表所有家庭的总存款。因此,有以下公式:

居民悲观预期指数=居民总存款/名义GDP

我们根据该公式,拉出近20年的数据看一下。

在2019年之前的15年,该数字大体稳定,集中在70%~80%之间。从2020年疫情开始,数值突然开始陡增,说明悲观预期大幅上升。

具体来看,2020年,疫情开始,数据突增。

2021,清零成功,经济繁荣,居民乐观,数值开始下降,2021年是比较好赚钱的,这个和大家的体感也一致。

从2022年开始,居民存款增速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说明居民越来越悲观,类比到家庭,就是家庭存款增速高于收入增速,大家更愿意把钱存下来而不是花出去,这个和大家的体感也是一致的。

居民悲观预期指数,这个指标由我自创,原始数据如下图:

由于名义GDP并非居民收入,只是因为我们假设在一定周期内,居民收入占比名义GDP比例大体恒定,所以上述的比例数值的绝对数值意义不大,关键意义在于这个比例数值的趋势。

四)房价的三位一体前瞻指标

论述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论述预测房价的前瞻指标了。

我们的指标,总共有三个。

1居民悲观指数,衡量居民的买房支付意愿

指标=居民总存款/名义GDP

该指标更新频率:每季度一次

计算方法:名义GDP我们借用股市里PETTM中,TTM(Trailing Twelve Months)的概念,计算最近的四个季度的GDP总和。而居民总存款采用每个季度末的最新存款总额。

那么,最新2025二季度的数据为:

1.18高于去年末的1.12,说明相比去年底,今年上半年的居民悲观情绪依然在上升。

2沪深300营收增速

沪深300是A股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其营收增速衡量的是居民的收入增速,如果营收增速为负,说明企业收入在下降,那么在其中的打工人,收入就不可能增长。

该指标更新频率:每季度一次

最新二季度的沪深300营收增速依然为负数,说明居民收入也在下滑(具体可参考)。

3居民边际新增贷款

居民支付的房款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收入产生的存款,另一部分则是贷款产生的货币。

房价周期等同于居民债务周期,居民新增贷款是直接转换为楼市增量购买力的,因此新增贷款大涨会推动房价上涨(如上图2009年,2016年),新增贷款下跌也会使得房价失去债务支撑而下跌(如上图2022年)。我们也据此数据也在2023年初开始减持京沪房产(2023年的发文请点击:)。

该指标更新频率:每月一次

最新6月的数据,居民新增贷款依然处于十年来最低水平,尚未出现反弹。

所以,最后总结:

由于居民悲观情绪持续到6月底依然在上升,未见拐点;代表居民收入的沪深300营收依然在负增长,且居民新增贷款依然处于十年最低水平未见反弹迹象。所以下半年房价大概率不会乐观。

对于买家,建议至少等到居民悲观情绪拐点出现,居民收入反弹后再入场,否则每一套房源的成交价,都会被未来的买家当成最高基准价用于和房东谈判,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买家买入即被套。

而对于卖家,该怎么做就不用我多说了。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叶净寒

来源:重远投资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