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桂林市一个估价逾6000万元人民币的烂尾楼盘,以20多万元成交,引起轰动。(拍卖网站网页截图)
贵州省桂林市一个估价逾6000万元人民币的烂尾楼盘,多次流拍后以1万元起拍,最终以20多万元成交。看似便宜的“捡漏”案例,背后却设计了详细且苛刻的接盘规则。
近日,桂林市临桂区举行一场拍卖会引起外界的关注。位于桂林市临桂镇二塘老街的一个安置小区的三栋烂尾楼,在近日举行的这场拍卖会上以堪称“白菜价”的20.3万元成交。消息传出,令一众看客傻了眼。
根据拍卖网发布的信息,这次拍卖的标的物为一个烂尾安置小区的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包含三栋未封顶的高层公寓楼,项目实测已建成建筑面积约22,671平方米。三栋建筑主体结构尚未完工,顶部仍处于开放状态,被安全网围绕,看上去似乎停工已久。
此前,这个股价为6599.57万元的楼盘已经三次公开拍卖,皆因无人报名而以流拍收场。这次是第四次拍卖,起拍价仅1万元,终于有4名竞拍者报名入场。在拍卖现场经过53次轮番加价后,最终以20.3万元成交。
(拍卖网页截图)
拍卖标的物。(拍卖网页截图)
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为被这样超低的价格大为震惊,网络社群中不少人留言惊呼,这个“漏”捡得好便宜!但其实,这个乍看颇令人“艳羡”的故事背后,真相并不简单。
仔细查看拍卖公告,这桩法拍案对竞拍人还提出了一系列其它要求,并预先拟定了详细的后续开发计划。
首先,要求竞拍人需为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二级及以上)的独立法人,且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其次,要求接盘方拿到楼盘后,必须在2个月内开工,在9个月内完成后续建设并向安置户交付房屋。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没能完成建设并如期交付,一切损失由买受人承担;而如果楼盘顺利建成,则需交给楼盘处置小组进行处置。
相关规定的细则显示,买受人需回建2万平方米住宅作为拆迁安置用房,同时无偿解决13户拆迁户的住宅需求(每户40平方米,合计520平方米)。这两项所涉及的安置面积合计已达20,520平方米。
有媒体以已建成的22,671平方面积作参考来计算发现,现有建筑主体在满足需无偿提供的安置需求后,接盘方可出售的面积已所剩无几。
(拍卖网页截图)
按照竞拍规定,买受人还需向住建部门共管账户预先存入500万元履约保证金,承担原开发商遗留的设计费、审图费、监理费等债务215万元,并支付复工前的测绘、评估等前期费用13万元。上述费用合计已达728万元。
此外,这个项目有427万元未收取的购房尾款,能否顺利足额收回尚未可知。按规定,如果这笔尾款得以收回,可部分冲抵前期投入。
针对这宗楼盘拍卖案例,公众号近史阁22日发文介绍说,桂林市的烂尾楼挺多。例如临桂的嘉华府邸,2楼原本约定于2014年6月份交房,但至今开发商仍没有兑现承诺;还有桂林大学城的百花园也是烂尾楼,开发商跑路后,楼房被拆散架;香江国际广场则是交房违约后宣布停工,售楼部已关门;楼盘“都市心语”也是逾期交房且“问题多多”。
文章告诫想“捡漏”的接盘侠们,像这样的烂尾楼盘,如果你身价过千万又想进军房地产,就可以考虑买,否则就要三思而后行。
文章表示,通常烂尾的楼盘拍卖规则都是“很详细且残忍”,如果不是有着房地产方面的人脉和充足的资金,最好不要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