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膨数据泄漏 内线交易开大门中国经济真相|中国财经在线|金融财经信息|财经资讯新闻☀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通膨数据泄漏 内线交易开大门
中国官方经济数据提前泄漏,造成内线交易,一位股市交易员表示,提早泄漏的一月通膨数据,不但刺激上证指数走强,也让他赚了一笔。

中国南京二十一世纪投资集团的史宇,二月十二日星期六得到一个网路消息指出,一月通膨是低于预期的四.九%,将降低市场对升息的预期、刺激股市上涨。周一上证指数应声上涨二.五%,创下二个月最大涨幅,史宇也赚进二%的股市报酬。隔一天中国统计局发布官方通膨数据,果然印证了网路传言。

上海证券律师严义明指出,官方统计数据公布前,市场上流传的数字竟往往是正确的,这凸显了选择性披露与内线交易的问题;他说,中国法律有漏洞,这类因泄漏数据获利的行为,没有被视为内线交易。今年一月十九日,凤凰卫视报导中国十二月通膨降至四.六%、二○ 一○年经济成长一○.三%,股市跟著创下五周最大涨幅,报导称,中国人行消息人士提前一天泄漏数据结果。

数据不设防 迟早酿丑闻

美银美林驻香港经济学家陆挺呼吁中共政府重视数据泄漏的问题,他认为这迟早酿成「丑闻」;中国统计局的国内生产毛额(GDP)、工业生产、生产者物价指数等,都发生过提前外泄的情形,前统计局官员贺铿表示,统计结果提早外泄,是因为太多部门官员在正式数据发布前就已经看到了。

数据搞黑箱 真实性存疑

另外,中国官方通膨率的真实性同样引发质疑,学者对于数据的黑箱作业大加挞伐。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官员进行经济决策、价格监控的主要指标,高过三%的CPI被视为通膨、超过五%被视为严重通膨,二○一○年中国CPI自年初一路飙高,到十一月创下五.一%的最高峰,全年平均「刚好」落在三.三%,略高于官方目标值三%;今年一、二月通膨为四.九%,低于专家预期,也与食品中的新鲜水果、鸡蛋等动辄二、三成的价格涨幅相去甚远。

中国官员虽然辩称,CPI是食品、服装、医疗、教育文化等八大类商品价格的加权计算结果,与民众每日生活感受不同,但事实上中国从未公布八大类与二六二分类商品价格的具体权重,仅以最后数据结果含糊带过,也难怪造成学界与官员间看法的巨大争议。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王和

来源:自由电子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