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飞鸟号试验舰上的电磁道道炮。图:翻摄自腾讯网
近年因高技术门槛与预算压力而中止的美国电磁道道炮计划,近日再度引发关注。据《亚洲时报》报导,美国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宣布重新启动该技术开发,计划将其应用于关岛的反导系统,以补强当地防空火力。该公司指出,电磁道道炮能以高达6马赫的速度发射钨制弹头,有望成为拦截弹道与巡航导弹的新选项。
通用原子电磁系统部门负责人、前美国海军电磁炮专案经理迈克·拉克尔表示,过去限制技术发展的导轨高温磨损问题已获得解决。他指出,随着中国远程导弹与无人机能力的提升,关岛防御面临更复杂威胁,美方希望透过电磁道道炮在高密度攻击情境下提供低成本的防御手段。

中共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图:翻摄自《腾讯新闻》/《军哥漫谈》
报导指出,美国重新推动该技术,与日本近年在电磁道道炮领域的快速进展不无关联。日本自卫队自2023年起于“飞鸟号”试验舰上进行中小口径电磁炮海上测试,初速已达每秒2,000至7,000米,并具备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潜力。外界普遍认为,日美双方在技术研发上有密切合作与交流。
分析认为,美国此次将电磁道道炮定位于反导用途,与早期作为舰炮打击陆地目标的构想不同。由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改装空间有限、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老化,以及新一代驱逐舰计划尚未定案,电磁道道炮的发展重心正逐步从舰载武器转向陆基防御系统。

随着导弹的发展迅速,大口径电磁炮的射程、精准度和杀伤力已经无法在海战上发挥大作用。图:翻摄自中国搜狐新闻网军事评论“朋磊在努力”
另一方面,中国(共)也在该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报导引述资料指出,中国(共)自2024年以来已成功试射多款高速电磁炮,部分型号可将60公斤弹丸以7马赫速度发射至400公里外。尽管外界对其真实性能仍存疑,但普遍认为中、美、日三国的电磁武器竞争已成为下一阶段防御科技发展的重要焦点。

美国通用原子的电磁道道炮。图:翻摄自通用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