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2013年8月7日,一位中国母亲带着孩子在海口超市选购婴儿奶粉。同年,中共对包括法国达能(Danone)子公司在内的六家奶粉企业开出巨额反垄断罚单,凸显外资品牌在中国奶粉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及其面临的监管环境。(STR/AFP via Getty Images)
法国食品巨头达能(Danone)周二(10月28日)公布第三季度销售业绩,同类销售额增长4.8%,达到68.76亿欧元(80.2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4.3%。该公司销售额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受大幅增长的中国业务推动,尤其是在婴幼儿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领域的需求强劲。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消费紧缩压力,但达能的高端产品线,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中国市场却展现出强劲的“结构性消费韧性”。达能的亮眼成绩并非代表中国整体经济回暖,而更多体现了中国家庭在“刚需升级”和“信任危机”下的消费选择倾向。
达能的中国、北亚和澳洲地区是其表现最出色的地区,同类销售额增长高达13.8%。首席财务官尤尔根‧埃瑟(Juergen Esser)称中国业务正在“全面发力”。
达能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品牌和食品安全的高度信任。自2008年的国产奶粉安全事件以来,中国家庭对婴幼儿食品的选择极为谨慎,愿意为国际大品牌的“安全可靠”支付高额溢价。这形成了一种“安全刚需”,使其销量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埃瑟表示,达能在中国成功的另一大推动力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学营养品需求持续增长。这类产品属于医疗和健康刚需,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是相对稳固的高增长领域。
具体来看,达能在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医学营养品和脉动(Mizone)水业务均实现了强劲增长。达能旗下品牌还包括依云矿泉水(Evian)、爱他美奶粉(Aptamil)、碧悠酸奶(Activia)等。
与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北美市场表现疲软,同类销售额仅增长1.5%,其中希腊酸奶Oikos等蛋白质产品帮助抵消了美国市场咖啡伴侣业务的劣势。北美市场0.3%的销量增长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8%。
分析师警告,对中国专业营养品成功的高度依赖可能让投资者感到担忧。Jefferies分析师特别表示,由于2024年是龙年,生育率将有所回升,但随后在2026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将面临销量回落,需要依靠其它地区的增长来弥补。
达能日益将重点放在健康与科学领域,这有助于其在动荡的环境中建立起业务韧性。
达能本季度的销售增长速度超越了竞争对手联合利华(Unilever,增长3.9%)和雀巢(Nestle,增长4.3%)。
欧洲市场销售增长2.6%,主要由销量驱动,这得益于依云水和Activia Kefir、YoPro等高蛋白“功能性”乳制品的良好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