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变通者,趋时也”:炼气里藏着的应变智慧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玄学风水 > 正文
《易经》“变通者,趋时也”:炼气里藏着的应变智慧

溪流遇到礁石不会硬闯,而是绕个弯继续前行;藤蔓碰到大树不会退缩,而是顺势攀爬向上生长。《易经・系辞》中“变通者,趋时也”这句智慧,说的正是这种审时度势的灵活。古人观四季更迭、昼夜交替,悟得:天地间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懂得随时机调整,才能在流转中始终保持生机。这不仅是处世的谋略,更藏着炼气时能量流转的密钥——就像云朵随风向改变形状,却始终保持轻盈自在。

一、变通趋时:自然教给我们的应变哲学

“变”是改变,“通”是通达,“趋时”是顺应时机。春寒时梅花绽放,春暖后桃花盛开,花卉从不执着花期,只随节气调整绽放的节奏;候鸟冬季南飞避寒,夏季北迁避暑,从不固守一地,只随气候选择栖息之所。自然界的“变通趋时”,是一种与环境共舞的智慧:

植物的应变:向日葵幼苗期随太阳转动,成熟期却固定朝向东方,不是固执,是根据生长需求调整策略。

动物的适应:骆驼在沙漠中能调节体温,白天耐高温,夜晚抗严寒,不与环境对抗,只顺势而为。

气象的流转:乌云聚则雨来,风起则云散,从不执着形态,只随大气变化自然转换。

古人从这些现象里读懂:变通不是妥协,而是像水流一样,遇到阻碍就改变路径,最终仍能抵达江海。炼气者将此总结为“气如流水,变则通达”,认为身体的能量,越懂得应变就越流畅。

二、炼气者的“灵活应变术”

晨光中的练气人,不会执着于固定姿势:风大时就收势避风,不硬扛风寒;心烦时就放缓节奏,不强行入静。这些看似随性的调整,正是“变通者,趋时也”的实践:

呼吸的随机应变

急促行走时,呼吸自然变快变浅(趋时),不必刻意放缓;静坐安歇时,气息自然变慢变深(顺势),不用强行加速。就像弹奏乐器,要随曲调调整力度,而非固守一种节奏。有位登山爱好者发现:爬山时用“三步一吸、两步一呼”的节奏,比刻意保持匀速呼吸更省力,这便是“呼吸随动作而变”的智慧。

姿势的顺势调整

练站桩时,若感到膝盖发酸,就稍抬脚跟减轻压力;练弯腰时,若觉得腰部紧绷,就减小幅度。如同穿鞋子,不合脚就调整松紧,而非硬撑着磨出水泡。有位初学者总因姿势“不标准”而焦虑,后来听老手建议“以舒适为度,随身体反馈调整”,反而很快找到感觉,这正是“形随势变”的妙处。

意念的灵活转换

观想能量时,若思绪纷飞无法集中,就转而去感受指尖的触感;若身体疲惫难以坚持,就改为躺卧姿势。这好比放风筝,风向变了就调整拉线,而非死拽不放。炼气者常说“意如飞鸟,遇阻则绕”,意思是意念要像飞鸟一样灵活,不与杂念对抗,只轻轻转向。

三、现代生活的“变通生存法”

职场里的墨守成规、社交中的固执己见、学习时的死记硬背,都是“不知变通”的困局。而“趋时应变”的智慧,正在日常场景里生长出具体的模样:

办公中的“微调整”:久坐肩颈发紧时,不必等到休息时间,随时做几个转肩动作(变);用电脑久了眼睛干涩,就暂时闭目养神(趋时),不硬撑着完成工作。

通勤时的“巧应对”:堵车时不再烦躁按喇叭,而是打开车窗听听风声(变);地铁拥挤时不强行挤上,就多等一班车(趋时),让出行少些焦虑。

交往中的“活转圜”:与人意见不合时,不争执对错,先倾听对方想法(变);遇到突发状况时,不慌乱抱怨,先想解决办法(趋时),让关系更融洽。

就像河流不会因为石头的存在而停止流动,只会绕开障碍继续前行,人生的困境也从不是终点。炼气者在一呼一吸间练习的,正是这种“与变化共舞”的能力——不是害怕改变,而是像水流一样,在变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径。

你最近在哪件事上学会了“变通趋时”?是换种方式解决难题,还是随情况调整计划?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应变故事,让更多人看见灵活的力量。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气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22/229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