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纽约,维基百科(Wikipedia)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Larry Sanger)近照。桑格表示,该网站系统性地歧视保守派、宗教人士和其它观点。(Brendon Fallon/The Epoch Times)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全球流行的在线百科全书,数百万人将维基网站视为权威的信息来源。然而,该网站的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Larry Sanger)表示,维基百科存在系统性的偏见,排斥保守派、宗教人士和其它观点。
桑格现年57岁,现任总部位于俄亥俄州的非营利组织“知识标准基金会”(Knowledge Standards Foundation,简称KSF)主席,他认为,要想挽救维基百科,可以通过重新强调维基百科内部的言论自由,或者通过外界的草根运动(grassroots campaign),让不同的观点可以发声。
桑格认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需要政府干预,以打破匿名编辑这层保护壳。目前,当公众人物认为维基网站对他们的描述不公平时,这层保护壳保护着维基百科的编辑免受诽谤诉讼。
10月9日,桑格在接受大.纪.元;视频(EpochTV)知名访谈节目《美国思想领袖》(American Thought Leaders)主持人杨杰凯(Jan Jekielek)采访时,讨论了维基百科偏离正轨的问题,以及让维基网站重回正轨的一些建议。
桑格表示,维基百科于2001年成立,但在21世纪初开始被一种全球主义(globalist)、学术主义(academic)和世俗进步主义(secular progressive worldview)的世界观所同化。他还补充道,这种观点上的垄断现象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后加速蔓延,当时许多媒体开始放弃公正的理念。
尽管维基百科网站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Wikimedia Foundation)监管,但是维基百科将自己描述为一个自治项目,并声明“维基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旨在反映社区的共识”。
桑格表示,发展到最后,他在创立网站时所撰写的中立规则被改写了,变成禁止“虚假平衡”(false balance)。
“基本上现在的要求是,当他们认为一方明显错误,即使是需要保持中立,也必须选边站。”桑格说道,“连假装的客观性也已经荡然无存。”
桑格说,维基执行这个规定的一种方法,是通过颜色编码的评级系统来支持或禁止某些来源。
“根本就不能引用任何被贴上右翼标签的维基百科文章来源。”他说道,“比如,我不认为《大.纪.元;时报》(The Epoch Times)特别右翼,但在这个名单上《大.纪.元;时报》却被标记为红色。”
桑格透露,一些“绿色”来源的信息被当作事实不断被重复,而且不注明出处。
桑格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维基百科平台上的言论自由和问责制,他表示,许多人仍然认为维基百科是中立和准确的。
“即使是现在,人们也只是开始意识到,维基百科在很多页面上……本质上起着宣传的作用。”他说道。
作为证据,桑格列举了许多公众人物,包括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1933—2018年)、美国当代记者约翰‧席根塔勒(John Seigenthaler Sr.,1927—2014年)和美国当代电影制片人罗比‧斯塔巴克(Robby Starbuck,1988年—),他们都曾经向桑格抱怨说,维基百科对他们的描述是错误的。
2022年,维基百科删除了美国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候选人凯西‧巴内特(Kathy Barnette)的页面,称她并非知名人士。该页面后来被恢复。

同年,维基百科的编辑删除了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之子亨特‧拜登(Hunter Biden)的投资公司“罗斯蒙特‧塞内卡合伙企业”(Rosemont Seneca Partners)的内容,称其不值得关注。一位编辑表示,保留该页面可能会使其成为“关于亨特‧拜登的阴谋论的聚集地”。这位编辑没有详细说明或提供任何证据。
桑格将这种对维基百科内容的知识性接管比作“通过机构进行长征”(long march through the institutions),这是共产主义通过控制媒体、教育和政府等基本机构来接管社会的策略。
“维基百科是左派进行长征的机构之一。”桑格说道。
到目前为止,维基百科尚未回应《大.纪.元;时报》的置评请求。
维基百科的编排方式形成了一个自我存续的循环,桑格将其描述为“非理性的官僚主义”(irrational bureaucracy)。
他说,维基百科编辑规则的实施,已经变成一种强制理念一致的手段,因此,有些规则需要恢复,有些规则需要废除。
有一个问题就是,维基平台的政策是优先使用二手资料而非一手资料或原始资料。这种做法与新闻记者和高等教育机构的做法相悖。新闻记者和高等教育机构更倾向于使用原始资料,例如直接引述公众人物的原话、历史人物撰写的文献以及原创性研究等。
相比之下,维基百科更倾向于使用那些已经对原始资料进行解读的来源,例如杂志和报纸。
“作为一名前学者,我认为那样做很荒谬。”桑格说道。
桑格回忆起罗斯和他讲过的一件事。罗斯曾经要求维基百科更正页面中提到他的著作《人性的污点》(The Human Stain,2000)中一个人物的起源故事。
尽管罗斯已经直接告诉维基百科他是如何创作这个角色的,但网站的编辑们拒绝更新页面,而是选择引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发表的一篇推测性报导。桑格说,罗斯随后只能在杂志《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此事的文章,作为二手资料提供给维基百科,所讲的内容实际和罗斯直接告诉网站编辑的内容是一样的。
桑格说:“这件事实在是太荒谬了。”

桑格表示,由于在维基百科62位最具影响力的编辑中,大多数编辑都是匿名编辑,这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他指出,这种匿名制度造成了一个局面:没有人需要对网站内容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负责。
“维基85%的编辑都是匿名的。所以你没有办法起诉他们。”桑格说道。
1996年美国出台《通信规范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条,保护公司免受与用户生成内容相关的诉讼,这意味着也不能对维基媒体基金会提起诉讼。
桑格在自己的网站上概述了一系列改革思路,希望能帮助维基百科回归其关于公平和言论自由的立场和初心。其中,若干想法重点关注提高网站管理的透明度,例如公布维基百科的领导层、允许公众对文章进行评分、结束以共识为基础进行决策的做法,以及采用立法程序来制定编辑政策等。
桑格认为,维基百科当前的众多政策实际上使网站变得狭隘孤立,在意识形态上具有排他性。他认为,通过一个公开论坛制定政策,可能会让该网站对其它观点开放。
桑格的另一些建议则聚焦言论自由,例如在同一主题中允许不同观点的文章并存、废除资讯来源黑名单、恢复原有的中立政策,以及结束对部分编辑的无限期封禁等。
桑格还呼吁维基百科废除他在维基百科早期制定的“忽略所有规则”(ignore all rules)政策。当时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鼓励那些对修改文章感到压力的编辑,令他们可以放心专注于手头的任务。
“后来,这条规则就被内部人员用来控制新人了。所以,这个政策也变得本末倒置了。”桑格说。

桑格表示,从更大的层面来看,变革可能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的其中之一来实现。
首先,维基媒体基金会可以自愿结束意识形态垄断的做法。
桑格说:“中间派、自由主义者、共和党人和保守派、宗教人士、印度教徒、犹太教徒、基督徒、法轮功学员等,他们都应该能够参与其中。”
桑格表示,如果无法通过这种形式实现变革,那么,一场寻求公平的公众活动可能会促使维基网站作出改变。
“我打算写一封抗议信。”桑格说道,“我打算尽量把这封信发给那些在各种方面受到维基百科不公正对待的知名人士。”
他还邀请其他相关人士直接联系维基媒体基金会,表达他们的感受。
桑格表示,作为最后的手段,国会可以通过在美国《通信端正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条中设立例外条款进行干预,允许关闭发布诽谤性内容的网站。桑格表示,这方面的法律行动已经有先例。他引用了2018年的《允许各州及受害者打击网络性贩运法案(2017年)》(Allow States and Victims to Fight Online Sex Trafficking Act of 2017,代号为“H.R.1865”)中的内容,该法律为用于组织人口贩运的网站设立了类似的例外条款。
“即使运营网站的人没有从事人口贩运,但是如果人口贩运活动是在网站上组织的,仍然可以起诉他们。”桑格说道。
“维基百科确实需要进行一些变革。”桑格说道。尽管他希望维基百科能够采纳他的建议,但他承认可能性不大。
“他们或许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他补充道,“如果是这样,我也完全支持。”
原文:He Co-founded Wikipedia, Now He Says the Site Needs a Radical Change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