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上全部国资 中国“败干净了,开始卖家了”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赌上全部国资 中国“败干净了,开始卖家了”—全部国资证券化、杠杆化 湖北化债变钱被斥杀鸡取卵
作者:
随着经济持续下滑,中共地方债务不断增加,各地政府想尽各种手段化债变钱,近日,湖北省推出所谓的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称把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杠杆化,被批杀鸡取卵。

中共地方债务不断增加,各地政府想尽各种手段化债变钱。图为位于北京市的中国人民银行总部。( 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随着经济持续下滑,中共地方债务不断增加,各地政府想尽各种手段化债变钱,近日,湖北省推出所谓的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称把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杠杆化,被批杀鸡取卵。

据大陆媒体报导,10月16日,中共湖北省省长李殿勋在武汉市调研国有“三资”管理改革并召开推进会。他在会上称,要让“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拟运用“能用则用、不用则售、不售则租、能融则融”四种方式,推动全省国有“三资”管理改革。

李殿勋还称,要努力盘活“土地、矿产、闲置房屋、管网设施、风光资源、数据资源”、“水资源、水工程、水生态”、“林地、林木、林生态”等资源,“探索更多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的实现路径”,云云。

大陆“融中财经”网站发表题为《突然刷屏的“三资”改革:一场从湖南复制到湖北的化债实验》的文章,文章称,这套“化债”话术2023年3月2日早就出现在湖南长沙,当时李殿勋时任湖南省常务副省长。

早在2022年5月,中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要求在投资拉动乏力、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盘活”,就是化债。

文章分析,疫情三年,地方财政收入锐减,曾经是“第二财政”的土地出让金更是断崖式下跌。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急剧膨胀。2022年底,各地债务风险集中暴露,中央开始要求地方政府“谁家的孩子谁抱”,自己想办法化债。

在此背景下,开始出现“三资”改革。文章表示,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背水一战”的化债自救。当土地卖不动,当传统的融资渠道收紧,当债务到期日一天天逼近,地方政府必须找到新的“变钱”方式。于是,所有能动的资源都要动起来:六类国有资源(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能源、数据),五类国有资产(实物、债权、股权、特许经营权、未来收益权),两类国有资金(闲置和低效),“把原本用于发展的资本运作工具,改造成了化债武器”。

网友批评,“缺钱缺到几乎‘穷凶极恶’的地步,一切国有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变现”“搞钱,不择手段的搞钱”“想赚钱想疯了”“鸡现在不下蛋了,肉也吃光了,现在只能骨头熬成渣了”“砸锅卖铁换票子”“各种坑蒙拐骗偷抢,原来的味道,熟悉的业务”“败干净了,开始卖家了”。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22/2294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