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喜欢读《水浒传》的朋友,肯定都对书里英雄好汉们的豪迈气概印象深刻。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动不动就掏出银子,显得特别潇洒。
其中,有两个关于钱的场景,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个,是“豹子头”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东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逛街,看到一把心爱的宝刀,眼睛都直了,最后花了一千贯巨款买了下来。另一个,是“行者”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为民除害,阳谷县的知县为了表彰他的英勇,当场奖励了他一千贯。
看到这里,大家心里肯定会犯嘀咕:林冲买一把刀,竟然和武松打死老虎的赏金一样多?这一千贯钱,在那个时候到底算多大一笔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几万块,还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呢?
一掷千金为宝刀,一诺千金赏英雄
先说林冲。那时候的林冲,还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以说是人生赢家。
有一天,他在街上闲逛,碰上一个卖刀的汉子。那把刀“雪花也似价白”,看得林冲这位行家心里直痒痒。他拿在手里掂量,果然是把好刀,嘴上说着“端的好把刀”,心里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买。卖家开价两千贯,林冲直接还价:“值个一千贯,只把来!”最后,这笔买卖就以一千贯成交了。
大家想想,林冲可不是什么土财主,他是个吃皇粮的武官。花一千贯买一把刀,对他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开销。然而,也正是这把花了血本买来的宝刀,成了高俅陷害他的导火索,让他误入了白虎堂,从此命运急转直下,踏上了漫漫江湖路。
可以说,这一千贯,买来的是一把绝世兵器,也买来了他后半生的颠沛流离。
接着我们再看武松。武松打虎的故事,那更是惊心动魄。他在景阳冈上,三拳两脚就解决了一只为害一方的猛虎。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事,等于是为民除了一大害。
阳谷县的知县听说后,亲自带着人来迎接这位英雄。为了表彰武松的义举,知县当众宣布,将官府悬赏的一千贯赏钱,全部奖给武松。
这一千贯,在这里就不再是一笔简单的交易了。它代表了官府对英雄的最高认可,也是对巨大功绩的物质奖励。
武松拿到这笔钱后,转手就分给了当地的猎户们,说他们为了这只老虎也担惊受怕了许久。
一个是个人消费,一个是政府奖励,同样是一千贯,却牵动了两位英雄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那么,要搞清楚这笔钱的价值,我们首先得弄明白,宋朝的“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宋朝的“贯”与“钱”,这是一笔糊涂账?
说到宋朝的货币,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铜钱,就是那种中间有方孔的圆形小钱币,我们通常称之为“文”。那一“贯”钱,理论上就是用绳子把一千文铜钱串起来。
所以,一千贯,字面意思就是一百万文铜钱。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一百万枚铜钱,那得有多重啊!
在宋朝的实际交易中,很少会真的有人去数一千个铜钱。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一种叫做“省陌”的制度。
就是一种官方认可的“折扣”。比如,当时很多地方规定,77个铜钱就算一百文,那么一贯(一千文)实际上只需要770个铜钱就够了。
所以,这个“省陌”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规矩还不一样。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白,《水浒传》里提到的“贯”,很可能就是这种不足数的“省陌钱”。
我们姑且按照770文为一贯来计算,一千贯也就是77万文铜钱。虽然比一百万文少了点,但这依然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目。当时的老百姓日常买个菜、吃碗面,用的都是一文、两文的铜钱,银子和金子则更多地被用作大额交易或者财富储备,并不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人人随时都能掏出一锭银子来。
所以,用“贯”作为单位的交易,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搞清楚了“贯”是什么,我们接下来就可以拿着这笔“巨款”,穿越回北宋的街头,看看它到底能买到些什么。
揣着一千贯,在北宋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要衡量古代货币的购买力,最靠谱的方法就是看它能买多少生活必需品。咱们就选当时最重要的硬通货,大米,来做个参照。
根据史料记载,在北宋中前期,社会比较稳定,物价也不算太高。当时一石大米的价格,大概在600到700文钱左右。宋代的一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59.2公斤。
也就是说,不到一贯钱,就能买上一石米。那么,一千贯钱,足足可以买下一千多石大米,换算成今天的重量,超过了12万斤!
12万斤大米是个什么概念?假设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吃50斤米,这些米足够他们吃上200年!这简直是天文数字。
如果用今天的米价来粗略估算,就算一斤米只卖3块钱,这一千贯的购买力也至少相当于今天的30多万元人民币。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当然,光看米价还不够全面,我们再看看别的。
在当时的社会,一千贯绝对算得上一笔可以改变命运的财富。根据一些历史学者的研究,在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全部家当加起来可能也就一百贯左右。
一千贯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瞬间实现阶级跨越。在一些地方,比如福建,一千贯可以买到一艘不小的商船,出海做生意;或者,也可以买下一座带有院落的宅子,安家立业。
在首都东京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虽然买一套豪宅可能不够,但付个首付或者买个不错的院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们再从“工资”的角度来看看。北宋官员的俸禄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丰厚。一个七品县令,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15贯钱左右。这么算下来,一千贯相当于一个县令不吃不喝干上将近六年的总收入!
而林冲作为禁军教头,虽然地位高,但薪水也不可能高得太离谱,这一千贯对他而言,也绝对是一笔需要下狠心才能拿出来的巨款。
这就更能理解他为什么对那把刀爱不释手,也更能体会他后来被骗时的那种愤怒与绝望。
所以,综合来看,在《水浒传》故事发生的北宋末年,一千贯绝对是一笔巨款。
结语
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多处使用了“一千贯”这个设定,大概就是想突出两人的不同的性格和际遇。
所以说,《水浒传》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那些打打杀杀的江湖故事,更在于这些细微之处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一笔一千贯的钱,在不同的人手里,流向了不同的方向,也最终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这或许才是施耐庵老先生,想通过这“一千贯”真正告诉我们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