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D不仅有助预防骨质疏松、维持脑部功能,还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不过减重名医邱正宏在YouTube频道《邱正宏谈健康》上直言,自己从不吃维生素D保健品,并引用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长期服用“活性维生素D3”的长者,失智风险高出1.8倍,死亡风险更飙到2.17倍!幸好,医师也解释,一般民众不必担心。
研究:长期使用活性维生素D,失智风险高出1.8倍?
国卫院庄志立研究团队过去的研究发现,长者若一年服用活性维生素D3超过146天,罹患失智症的几率比未服用者高出1.8倍,而失智症患者若持续服用,死亡风险更上升至2.17倍。
更令人意外的是,动物实验也显示,阿兹海默症小鼠在补充维生素D后,大脑神经病变与认知退化反而恶化。研究推测,活性维生素D在脑内的受体作用机制,可能与一般状况下不同,导致反效果。
活性与非活性维生素D差很大!医:民众不须恐慌
那么,一般人需要紧张吗?邱正宏医师强调,国卫院研究中的“活性维生素D”是处方药,常用于肾脏病或洗肾患者,不是一般保健品。市售补充品多为非活性型维生素D2(植物来源)或D3(动物来源),必须经肝脏与肾脏转换后,才会在体内发挥作用,因此不会增加失智风险,无需过度恐慌。
他也提醒,若是肾脏病患者、正在服用医师开立的活性型维生素D,则可以与医师讨论是否要持续服用、调整剂量或监测血钙,切勿自行停药或乱补。
补了真有用?医师:从不吃维生素D保健品,但要做好2件事
不过,邱正宏医师也坦言自己从不吃任何维生素D保健品。他认为,真正要判断补充品是否有效,不能只看单篇研究,“最可靠的依据,是统合分析或有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他举例,哈佛大学于2021年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针对60岁以上健康成年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每日补充2000IU维生素D3,结果追踪2~3年后发现,吃与没吃差不多,对健康长者来说“补了等于白补”。
不过,邱正宏医师也指出,一般民众若想补充非活性型维生素D,当然还是可以依自身需求自由选择,毕竟并不会因此增加失智风险等反效果。
如果担心自己缺维生素D、有骨质疏松等各种问题,除了均衡饮食之外,邱正宏医师特别建议两大重点要做到,包含最好搭配肌力训练刺激骨骼、维持骨密度,以及适度搭配晒太阳,让身体不至于太缺乏维生素D。
以晒太阳来说,功能医学医师欧瀚文也曾于脸书分享以下正确的日晒原则,避免晒错方式,导致补充效果不好喔!
时段要对: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为UVB最强时段,但须避免过度曝晒导致晒伤。
部位要够:以手臂、腿部、背部为主,需曝露约30%的皮肤面积。
时间要适中:一般肤色每日晒10~30分钟即可,肤色较深者可延长至4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