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EMIL NICOLAI HELMS/Ritzau Scanpix/AFP via Getty Images)
周二(10月14日),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Lars Lokke Rasmussen)在欧盟贸易部长会议上表示,欧盟正考虑为中国企业在欧洲营运设定先决条件,目的是实现与中国对欧洲企业要求的对等待遇。
拉斯穆森表示,欧盟应向美国与中国学习设定准入条件。他说,“如果邀请中国投资到欧洲,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我们也进行某种形式的技术转移。”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柯维奇(Maros Sefcovic)在会后表示,欧盟对外来投资持开放态度,但强调这些投资必须是“实质性投资”,需为欧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促进技术与知识产权的转让,“就像欧洲企业投资中国时的情况”。
据彭博社引用知情人士消息,这项措施主要针对有意进入欧盟关键数位技术及制造业市场的企业,特别是汽车和电池等行业。相关规定还会要求企业使用欧盟本地原材料或劳动力,并确保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在欧盟境内实现。此外,欧盟还在研究另一方案,要求中国企业与欧洲当地企业设立合资公司,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知情人士表示,这项政策预计将于11月正式公布。虽然该政策适用于所有非欧盟企业,但其核心目标主要是针对中国企业。
台湾媒体《上报》称,欧盟此举其实是在模仿北京。中共长期以来对外国企业进入其市场设下严格条件,并透过“一带一路”倡议大举投资欧洲和全球各地,且在此过程中吸收大量技术知识。欧盟经济专员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周二在“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发表演说时表示,中共利用贸易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谋取政治利益。
外界分析,美中关税战开战后,中共将更多低价产品销售至欧洲,重创欧洲本土产业,而北京即将推出的稀土出口限制也对欧洲制造商的供应链构成威胁。欧盟此时公布这项举措,显示出欧洲对华经贸政策正趋向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