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真相】飞虎英雄周训典一念之差成文革冤魂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百年真相】飞虎英雄周训典一念之差成文革冤魂

与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周训典,能够在乌云密布能见度极低的恶劣气象条件下,飞越崇山峻岭,却无法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度过政治风浪。

1945年,南京上空,一架战机护送国军将领飞向日本投降仪式,机舱内,年轻的周训典紧握操纵杆,胸前佩戴着美国总统罗斯福亲授的飞行十字勋章。他的目光穿过云层,仿佛看见了抗战胜利的曙光。这位飞虎队英雄,18岁投身蓝天,71次浴血空战,击毁日机40架,战功彪炳,连美国空军上将都对他敬礼致敬。

然而,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仅仅二十年后,这位曾翱翔九天的勇士,却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被莫须有的罪名碾碎,尸骨无存,年仅49岁。他的故事,是一段热血与荣耀的传奇,更是一曲令人扼腕的悲歌。让我们走进周训典的波澜人生,探寻那段抗战岁月的壮烈与人世无常的唏嘘。

少年从军,热血报国

1921年,周训典出生在浙江宁波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个裁缝匠,靠一家小小的成衣店维持生计。日子虽然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宁波这座沿海城市成了日军轰炸的靶子。一天,一枚炸弹落在周家门口,炸出一个深坑,街边的房屋瞬间化为废墟,连周家的铺子都被炸毁了一角。年少的周训典站在废墟前,握紧拳头,愤怒与不甘在他心中燃起。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

18岁那年,周训典瞒着父母,毅然报考了云南丽水的国军航空机械学校。一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军空军第十五期航校留美飞行班。

那时的他,满腔热血,只想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为祖国驱逐日寇。在云南的初级飞行训练中,169名学员中只有71人通过了严苛的考核,周训典名列前茅,获得了赴美深造的宝贵机会。

在美国,周训典接受了近三年的专业飞行训练。1944年,他学成归国,被编入国军空军第五大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飞虎队。从此,他开始了与日寇在长空中的殊死搏斗。

飞虎英雄,战功彪炳

说到飞虎队,了解中国抗战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它的全称是“中华民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由美国退休飞行员陈纳德组建,在罗斯福总统的支持下,集结了100架战机和100名美国飞行员,驰援中国抗战。

周训典加入飞虎队时,正值抗战最激烈的时刻。

从1944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周训典参加了71次对日空战,击落两架敌机,炸毁地面日机40架、军车23辆。他的英勇表现,让国民政府和美国政府为他颁发了13枚奖章,其中包括以罗斯福总统名义授予的“优异飞行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这些荣誉,在当时的中外军人中都堪称至高无上!

周训典曾在自传中写道:“在执行每一次任务时,我总是认真的、负责的,没有考虑生死的问题。只想出一口气,狠狠地攻击目标。凌云壮志、长空万里,凭个人愿望行动,干得痛快,只要击中敌人,死了也是痛快的。”

这种无畏的精神,正是飞虎队英雄的真实写照。

死里逃生,九死一生

周训典的抗战生涯充满了惊心动魄的时刻。1944年8月的一天,他在湖南衡阳作战时,飞机被日军炮火击中,机身严重受损。他果断跳伞,降落在长沙附近的一个村庄。

为了防止飞机落入敌手,他掏出手枪朝油箱连开数枪,引燃浓烟后迅速逃进村庄。一位老农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了他,让他从后门逃进深山。

周训典翻越深山密林,历尽艰辛,半个月后,终于回到芷江基地。

后来他才得知,那位好心的老农因不肯透露他的下落,被日军残忍杀害,农民的儿子也被迫离家逃亡。周训典每每想起此事,心中都充满了愧疚与感激。

还有一次,1945年4月,周训典奉命轰炸湖南祁阳的一座铁桥。飞机俯冲投弹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燃起大火。他再次跳伞,降落在日军防线附近,背部被大树撞伤,无法行走,只能藏身水滩,靠毅力苦撑。

但是由于失血过多,他昏迷不醒,被当地的中共游击队救走。休养了一个月才康复,重返战场。或许正是这次救援,让他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也为他日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见证胜利,荣耀时刻

1945年9月9日,周训典护送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往南京,参加日本受降仪式。他亲眼见证了日本主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那一刻。

尽管仪式仅持续20分钟,却是他参军的最大心愿得以实现的瞬间。那一刻,他感到,所有的牺牲都值得了。

仪式后,他获得了一面日本国旗和一把指挥刀作为纪念。国旗上写满了日本战犯的名字和“武运长久”的字样。这成了他抗战胜利的珍贵见证。

1947年秋,周训典回到上海。一天晚上,他身穿军装、佩戴着勋章,陪妻子和表妹到淮海路的“逸园夜总会”跳舞。

就在舞池中,一位高大的美国军官向他走来,郑重行了一个军礼。这位上将正是美国空军司令柯克上将!他紧握周训典的手,用英语说:“你是最受美国人民尊敬的英雄!”

原来,柯克上将认出了周训典胸前的飞行十字勋章——那是美国军界的至高荣誉,是出色完成50次作战飞行任务的飞行员才能获得荣誉。能得到它的外国军人更是凤毛麟角。

空投橘子,略表孝心

周训典刚刚成年就离开宁波老家在外读书求学、抗日救国,一直没有机会回宁波老家看望父母。

1948年12月,他离家已经九年整,思念父母之情越来越浓。有一天,他正好执行飞行任务的时候需要经过家乡宁波,他向上级提出给父母空投一筐橘子,表示孝敬之心,得到同意。

这天上午11时,他家所在大沙泥街的上空响起了飞机声,飞机降低高度,在上空盘旋,然后投下带降落伞的一筐橘子,并有一封信向父母敬孝道。邻里们奔走相告、传为佳话。

这天,恰好周训典的大嫂在医院产下一子。周训典的大侄子叫“如强”,二侄子叫“如来”,这个三侄子取名为“如橘”。

误信谎言,加入中共

抗战胜利后,周训典与小学同学钱承评结婚,渴望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却不料中共挑起了内政,周训典再次投入了战争。

他被提拔为国军空运大队的一名机长,待遇很好,上级也很器重他。但是,他看到了国民党党内腐败,逐渐心灰意冷。

1948年底,国军在辽沈战役中失利,周训典随自己所在的空运部队撤到了南京。国军命令部队及家属准备撤离到台湾。此时正赶上妻子即将分娩,他就以行动不便为理由,脱离了空运部队,带着全家躲到了上海岳母家里,成了“逃兵”。

1949年5月,共军占领上海,贴出公告,承诺为原国民党空军人员安排工作。27岁的周训典被“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蒙蔽,决定加入中共空军。

凭着飞虎队的资历和美军训练的背景,他被视为珍宝,先在北京护送中共领导人,后调入专机团,为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等人驾驶专机。

1957年,他被调往天津航空训练大队,担任教官,培养新飞行员。他的技术无人能及,盲目夜航、穿云下降,样样精通。

1964年,周训典随航校调往四川,妻子儿女仍住在天津。从那时起,他和家人就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每年只有两次小聚:一次探亲假,一次利用疗养间隙回家小住。

1967年春夏之交,周训典结束了在杭州的疗养,与往年一样回天津看望妻子和四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谁知道这竟是永别。

文革风暴,英雄陨落

1967年,“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周训典的命运急转直下。1968年,他被扣上“阴谋驾机外逃”的莫须有罪名,遭到隔离审查。起初,他还能通过书信向家人诉说冤屈,但很快,书信中断,音讯全无。

直到1970年7月初,他的家人才得到他已经去世的消息,而事实上,周训典早在这之前两个月就离开了人世,年仅49岁。

周训典是如何度过最后的岁月的?一名“起义的”国民党飞行员的家人在回忆录中说,她的家人和周训典被安排去拉大车,每次必须拉米、拉煤这样很重的东西,食不果腹,肚子饿了只能买个咸鸭蛋充饥。最终,周训典被活活打死,草草埋葬,甚至尸骨被野狗拖出……

结语

2007年,美国政府为周训典补发了飞行十字勋章和航空奖章,珍藏于宁波的周训典纪念馆中。

周训典的故事,是一曲英雄的赞歌,也是一段历史的悲歌。另一位飞虎队成员吴其轺,也因相信中共而从台湾回到大陆,结果被囚24年,出狱后靠蹬三轮车维生。

这些英雄的遭遇,让我们不禁感慨:如果他们当初选择另一条路,命运是否会不同?

——《百年真相》制作组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10/228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