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近年来的镇压,使得香港失去了活力。图为香港冷清的金融区。(宋碧龙/大.纪.元;)
值此中秋节,台湾人家家欢喜过节、阖家团圆,但香港的友人已经失去这样的权利了,很是感慨。
多年来,“失落的东方之珠”不断出现在形容香港的句子中。日前自己亲历香港现状后,我再次用这个词句,舒展心中的伤感与没落之情;亦借此提醒一些不明真相的台湾人。
启程
2025年9月14日,我踏上亚洲国际珠宝展举办地——香港。
从台湾飞抵香港国际机场下机后,走了近半小时才到达入境通关柜台。沿途是庞大的基础建设,看来仍宏伟壮观,但迎来的却是冷清的人潮,国际旅客明显稀少,多半是大陆与中东旅客。那一刻,我不禁想起十多年前,香港是亚洲最繁忙的转运枢纽,各国旅人熙来攘往,如今却显得空洞。
在等候韩国友人(珠宝设计师)抵达期间,观察周遭,大多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之后,与朋友搭上计程车前往饭店,上车前她提醒,现在乘计程车要“杀价”。我听了感到哭笑不得。沿途望去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却感觉少了活力。
昔日熙攘城市今倍感冷清
在香港的一周里,多是乘计程车。我曾特意搭当地尖沙咀区域公车,只为重温往昔的氛围。过去公车里,总是挤满学生、上班族与观光客。广东话与英语交错,生活节奏紧凑而充满活力。如今已大不相同:车上多是老人与基层劳工,年轻人的身影已然稀少。车窗外,街景仍挂着霓虹与广告牌,但少了过往的热闹;店铺橱窗明亮,却空无顾客。“出租”与“招租”小告示贴满街角,让人不胜唏嘘。
产业的转变—内地化假货充斥
亚洲国际珠宝展五天的展览,会场同样冷清。过去以设计与专业著称的香港,如今多是内陆工厂与贸易公司。场内以中东及中国大陆的买家居多,真正的生产商并不多。韩国友人惊讶地说:“人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少!”现场更有人私下议论、感叹,中国大陆网红的销售充斥假货;甚至以展示高价的A货、寄出B货,靠欺骗,卖假货、退货也能获利,诚信早已不复当年。
这样的落差,不仅在展场,更体现在整个香港社会:繁华的外壳依旧,但核心精神与力量,已一点一滴流失。
深刻的对话对生命的提醒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出机场与计程车司机的谈话。当他听出我的口音,确定我是台湾人时,沉重地向我形容着香港的变化,也语重心长地说出他内心的感受:“台湾生活很幸福,你们不要内耗,要珍惜啊!看看香港现在这样,就是不懂珍惜的结果,很可悲。”他说,自己年纪大跑不掉了只能开车、留在这里过日子。孩子移居英国,只能勉强过日子。那语气里充满无奈、遗憾,也有警醒。
我只能微笑点头,但心里却难掩震撼。这段话,仿佛一面镜子,照见的不只是香港的失落,更反映出台湾(若回归中共治下中国)的未来。
这趟旅程中,也不是全然灰暗。偶尔也遇见小小的温暖:亲切的店员、用心经营的餐厅:在阴郁氛围下依旧努力生活的人们。这些微光提醒我,人生再艰难,仍该珍惜眼前的幸福,远离不好的,让好的更好。
失落的背后
另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街道上老人居多,城市显得脏乱,人民生活压抑。有港人感叹地跟我说,香港自回归后,人口流出、社会动荡,甚至有人今日上班隔日就找不到老板。他再三叮咛台湾人要“惜福”。最让我感触的是,多位计程车司机都提醒:“台湾人要珍惜民主与自由,不要重蹈香港的覆辙。”
曾是“东方之珠”的香港,是金融与时尚的先驱,是人们向往的自由都市。但如今,繁华的街景下掩盖不了人心的流失。人口外移、产业衰退、社会动荡,这座城市已成为“失落的故事”。
而这一切,对台湾人而言,正是一个深刻的提醒:自由与幸福,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若我们不懂得守护、不去珍惜,也可能在某一天,成为下一个失落的国家。
结语
离港当日,大雨滂沱。候机大厅里多是转机旅客,冷清的气氛似乎在为这段旅程作注解。而我心里默默深思着,身为台湾人,我们是否真的爱这片土地?如果爱,为何还有人为了私利,选择伤害国家?
香港让我看到一个失落的未来。愿我们不必经历同样的命运。我们的家是台湾,最幸福的所在地。愿我们都能珍惜,让自由与幸福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