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来袭别忽视!从习惯到防治的全攻略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心绞痛来袭别忽视!从习惯到防治的全攻略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发作时的胸痛、胸闷可能暗藏危机。想要远离它,就得先揪出生活中的“隐形杀手”,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再用科学方法守护心脏健康。下面这份攻略,帮你全方位应对心绞痛。

一、揪出3类“伤心习惯”,别让心绞痛找上门

很多人不知道,日常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在悄悄伤害心脏,加速心绞痛发作。

1.饮食里的“炸弹”

高盐、高脂饮食是“重灾区”:腌肉、咸菜、油炸食品、肥肉吃太多,会让血液变稠、血管变窄,心脏供血不足就容易引发心绞痛。另外,过量饮酒(男性每天酒精超25克)会刺激血管收缩,也是心绞痛的“催化剂”。

2.行为上的“坑”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让血液循环变慢,心脏功能变弱;长期熬夜打乱生物钟,让心脏“超负荷工作”;情绪压抑或易怒时,血压骤升,血管痉挛,很容易诱发心绞痛。

3.躲不开的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在 PM2.5超标的空气里,或吸二手烟,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管变脆、变堵,增加心绞痛风险。

二、心绞痛的“信号弹”:典型症状别混淆,隐匿信号要警惕

身体不会突然“罢工”,心绞痛发作前,往往会发出这些信号:

1.典型症状:胸痛+放射痛

活动后胸口出现压迫感、烧灼感,像被石头压住一样,休息几分钟能缓解——这是心绞痛最常见的信号。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左肩、下颌或背部,让人坐立难安。

2.隐匿信号:别当成小毛病

•没干活也觉得累、头晕,休息后也没好转;

•反复牙痛、胃痛,但检查口腔和肠胃都没问题——这可能是心脏在“求救”,别轻易忽视。

•还有人夜间平躺时会呼吸困难,必须垫高枕头才能睡着,这也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三、中西医联手“护心”,科学应对心绞痛

一旦出现心绞痛,及时治疗是关键。中西医结合,能更好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1.中医调理:辨证施治通气血

中医认为,心绞痛多与“气血瘀阻”“痰浊闭阻”有关。比如心血瘀阻时,可用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痰浊闭阻时,瓜蒌薤白半夏汤能豁痰通阳。此外,像银杏蜜环口服溶液等中成药,可辅助改善微循环,缓解胸闷胸痛,不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西医治疗:快速缓解+预防加重

•急性发作时,硝酸甘油能快速扩张血管,缓解胸痛;

•日常需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能稳定血管斑块,避免血管进一步狭窄;

•严重时可能需要支架或搭桥手术,打通堵塞的血管。

四、3级预防+饮食调理,让心脏更“强壮”

与其发病后治疗,不如提前做好预防。记住这几点,能大大降低心绞痛风险:

1.三级预防,层层守护

•一级预防(没病先防):戒烟限酒,控制体重(BMI<24),避免上述“伤心习惯”;

•二级预防(早发现):40岁以上每年查血脂、心电图,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勤监测;

•三级预防(术后康复):做完支架或搭桥手术的人,要坚持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复发。

2.吃对食物,给心脏“减负”

•多吃:燕麦(降胆固醇)、深海鱼(含 Omega-3,保护血管)、黑木耳(帮助抗凝);

•少吃:动物内脏、奶油蛋糕(高胆固醇,加速血管堵塞)。

3.动起来,强心脏

每天快走30分钟,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比如60岁就是110次/分钟),既能锻炼心脏,又不会过度劳累。中医推荐的八段锦,动作柔和,能调和气血,适合长期坚持。

心绞痛发作时别硬扛,若胸痛超过15分钟不缓解,可能是心梗,立即拨打120!日常用药要遵医嘱,像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这类中成药,不能替代西药。守护心脏,从现在开始改变习惯,才能让心绞痛离得远远的。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河南夕鸿品牌管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7/2287510.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