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道德经》这5句话,日子过得更通透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读书思考 > 正文
读懂《道德经》这5句话,日子过得更通透

刷到小区业主群里的对话时,我突然想起《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群里有人说单元楼门口的快递总堆得乱七八糟,没人管。没过半小时,住在三楼的李姐就发了张照片:她找了块旧木板,钉了个简易快递架,还贴了张“按楼栋摆放”的纸条。有人问她“为啥主动干这活儿”,李姐只说“顺手的事,大家取件方便”。

后来我发现,李姐的生活态度,恰好藏着这句老祖宗智慧的精髓。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结合身边事,聊聊这几句话能给咱们的日子带来啥启发。

一、万物作焉而不辞:该做的事不推脱,少点“凭啥是我”

“万物作焉而不辞”,说白了就是“遇到该做的事,别找借口躲开”。不是让你当“老好人”包揽所有事,而是别总纠结“这活儿凭啥该我干”,先想想“这事做了对大家有好处吗”。

除了李姐搭快递架,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我同事小周,每次部门加班赶方案,没人安排他整理资料,他却总主动把大家的草稿归好类,标上修改意见。有人问他“又不是你负责,累这活儿干啥”,小周说“大家都在忙核心内容,我整理好资料,能省大家不少时间”。

反观有些人,家里地板脏了,等着另一半擦;公司打印机没纸了,等着行政来换;小区绿化带长了杂草,等着物业来清理。总想着“这事不该我管”,看似省了力,却也少了很多人情温暖——你不帮别人,下次你需要帮忙时,别人也难主动伸手。

二、生而不有:别把“你的东西”攥太紧,给彼此留空间

“生而不有”,核心是“别把自己付出心血的东西,当成专属私产”。不管是养孩子、交朋友,还是做事情,攥得越紧,反而容易失去。

我邻居王阿姨和女儿的相处,就特别让人羡慕。她女儿高考后想选考古专业,王阿姨身边人都劝“这专业不好找工作,你得拦着”,但王阿姨没这么做。她跟女儿说“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想清楚就好,妈支持你”。现在她女儿读研了,每次放假回家,都会拉着王阿姨聊学校的事,母女俩比很多同龄家庭都亲近。

可有些父母就不一样了,总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成果”。孩子选专业要管,找工作要管,连找对象都得按自己的标准来。嘴上说“我是为你好”,其实是把孩子当成了“私有物”,结果往往是孩子要么叛逆反抗,要么变得没主见,最后亲子关系也闹得很僵。

不光是养孩子,交朋友也是如此。有人总想着“我对他这么好,他就得只跟我好”,朋友跟别人走近点就不开心;做项目时,总觉得“这是我牵头的,你们都得听我的”,不让团队提不同意见。其实不管是人还是事,你不强行“占有”,给它自由生长的空间,反而能走得更长远。

三、为而不恃:帮了人别挂嘴边,别把“付出”当筹码

“为而不恃”,简单说就是“帮了别人、做了好事,别总拿出来说”。别把自己的付出当成“人情债”,总想着让别人回报。

我表哥之前帮过一个朋友——朋友创业缺钱,表哥借了他5万块,还帮他介绍了几个客户。后来朋友生意做起来了,想主动还利息,表哥却拒绝了,说“当初帮你是因为觉得你这人靠谱,不是为了赚利息”。而且他从不在别人面前提“我帮过他”,直到有次朋友来家里做客,聊起这事,我们才知道。

可现实里,不少人帮了点小忙就记一辈子。帮同事改了个 PPT,就天天说“上次要不是我,你那方案都过不了”;给亲戚家孩子找了个实习,就总说“你得让孩子记着我的好”。这种“恃功”的做法,反而会让别人反感——就算你真的帮了忙,也会因为你的炫耀,把之前的情分都磨没了。

其实帮人就像浇水,你给花浇水,是为了让花长得好,不是为了让花天天跟你说“谢谢”。不把付出当筹码,反而能收获更真诚的感情。

四、功成而弗居:事情成了别贪功,记得别人的付出

“功成而弗居”,意思是“事情做成了,别把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一件事能成,往往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多想想身边人的付出,才是聪明的做法。

我之前待过的一个团队,做过一个很成功的活动。活动结束后,领导在给公司汇报时,没说“我带领大家完成了任务”,而是把每个人的贡献都提了一遍:“小张连续熬了3个夜改策划,小李跑了8个地方才找到合适的场地,小王负责的宣传稿阅读量破了10万”。后来公司给团队发了奖金,领导也按每个人的贡献分,没多拿一分。

正因为这样,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觉得自己的付出能被看见,就算累点也值。反观有些领导,项目成了就只说自己的功劳,绝口不提团队的辛苦,下次再做项目,没人愿意主动出力。

不光是职场,家里的事也是如此。装修房子,老公跑建材市场,老婆选风格,最后装好了,别只说“都是我选得好”;一家人一起做饭,爸妈买菜,孩子帮忙洗菜,最后饭做好了,别只说“都是我炒得香”。不贪功,多肯定别人,家里的氛围也会更和谐。

五、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贪功的人,反而能留住更多

最后这句话“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前面所有话的总结:正因为你不居功、不贪私、不炫耀,你付出的价值、收获的感情,反而不会离开你。

就像李姐,她搭快递架不是为了让人夸她,可小区里的人都记着她的好——有人回老家带了特产,会主动给她送点;她家里有事,也有人愿意帮忙。她没主动“求”别人的认可,反而收获了更多的善意。

还有我表哥,他没想着让朋友回报,可朋友一直记着他的好——表哥家孩子上学,朋友主动帮忙找学校;表哥父母生病,朋友也经常去医院探望。这些都是“不居功”带来的意外收获。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你越想攥着功劳、占着好处,反而越容易失去;你越不贪功、不自私,反而能留住更多珍贵的东西——可能是别人的信任,可能是真诚的感情,也可能是更多的机会。

写在最后

《道德经》里的这句话,看似讲的是大道理,其实藏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它不是让我们“不做事、不追求成果”,而是让我们少一点“占有欲”和“虚荣心”:

做事时,别先想“这对我有啥好处”,先想“这事该做吗”;

对人时,别总想着“我能得到什么回报”,先想“我能帮上什么忙”;

成事时,别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多记得别人的付出。

就像太阳一样,它发光发热,不是为了让别人夸它,可大家都离不开它的温暖。做人做事也一样,不贪功、不自私,反而能活得更通透、更自在。

责任编辑: 吴莉亚  来源:前世今生皆因果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1001/228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