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产业地缘政治学…》简介、目录、前言:防卫产业的地缘政治性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国防产业地缘政治学…》简介、目录、前言:防卫产业的地缘政治性

国防产业地缘政治学【全民必备.第一本全球军工产业分析全解读】:从重工业、软件业、航太业到AI技术转型,揭秘军工产业最新数据,看懂全球防卫布局,打造政经投资视野!

防卫产业の地政学これからの世界情势を読み解くための必须教养

作者:小野圭司

译者:张咏翔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5/10/03

ISBN:9786267780022

内容简介

不理解国防产业,就无法理解地缘政治学!

日本防卫省智库研究官,从“国防支出”与“防卫数据”

权威分析全球“防卫相关企业”珍贵资讯

带你看懂各国动向与竞合关系!

从俄乌战争的启示到台海局势的牵动,

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剧变。

“军事科技”跃进、“国防预算”飙升、“军工股”成为热门话题,

而你,是否已准备好理解这股改变世界的力量?

【本书将解答你的关键疑问】

➤供应链安全:俄乌战争引发各国积极提升国防供应链韧性,哪些国家将受惠?

➤国际合作:全球军火市场高度国际化、集中化,大国合作面临哪些关键问题?

➤AI军事趋势:除了“无人机”,最新“国防科技”将如何颠覆未来战争?

【为什么你不能错过本书】

★快速建立“地缘政治”大局观:

全球“国防支出”及“防卫产业”概览,看懂国际力量板块

★最新数据x专业解析:

重点分析美・中・俄・韩・英・法等13国防卫产业,网罗洛克希德马汀、空中客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韩国现代乐铁等全球重要防卫相关企业及主要生产装备介绍。

★洞悉“军事经济”与“投资”先机:

理解“国防产业”如何牵动全球经济、“供应链”变化及国际“外交关系”,为你的决策提供全新视角。

俄乌战争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增加武器进口与产能,同时带动全球供应炼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全球各国纷纷提高国防预算,台湾的国防预算更是连年创新高,GDP占比超越全球平均。如今,国防产业已成为牵动经济局势的重要关键,甚至影响国与国的外交关系。

国际冲突不只牵涉交战双方及周边国家,更对在背后支撑这些国家的国防产业有重大影响。本书分别从全球与各别国家的角度,解读国防产业发展趋势、供应链变化,更分别介绍各国重要相关企业与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解析“国防产业”跟“地缘政治”的密切关连。

面对多变的国际局势,本书提供读者经过整合的最新数据与专业分析,对于产业专业人士、投资人与关心国际局势的地缘政治读者都能带来新的见解。

专业推荐

★Miula|M观点创办人、科技巨头解码主笔

★老波the No-Filter Generalist

★沈荣钦│作家

★施孝玮|军情与航空主编

★胡采𬞟|财经主编

★胡振东│前美国国防部官员

★范琪斐│TODAY看世界主持人

★粘迪舜|粘拔的幸福碎碎念版主

★陈凝观|年代向钱看主持人

★揭仲|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

★游庭皓|财经直播主

★菲比斯│《菲式思考》作者

★黄思勋│诺斯洛普.格拉曼台湾公司执行长

★叶耀元∣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兼系主任

★刘必荣∣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颜择雅∣作家

作者简介

小野圭司

◉──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主任研究官

1963年生于日本兵库县。1988年京都大学经济学部毕业后,历任住友银行,于1997年进入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担任社会、经济研究室长后,于2024年转至现职。在此期间,曾于青山学院大学研究所硕士学程、伦敦大学研究所(SOAS)硕士学程完成进修。专长为战争/军事经济学、战争经济思想。

译者简介

张咏翔

1982年生于新竹市,工业设计专长。旅居日本十余年,从事玩具模型设计业。译有军事、模型类书籍80余册,自著《军事迷第一本游日指南!轻松访日31个基地&博物馆旅行攻略》(燎原出版,2023年),经营脸书“旅日军宅老司机”粉专。

目录

第1章全球国防支出与防卫产业概观

◎1世界各国的国防支出

・如何比较不同国家的“军队规模”?

・从国防支出俯瞰全球军力版图

・产油国的“石油红利”与美国的不满

・从国防支出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从武器进出口解读国际权力角力

・垄断全球军火市场的三巨头:美、法、俄

・谁在买武器?分散的全球武器进口国

◎3防卫产业的世界地图

・全球防卫产业营收榜:谁才是真正的防卫巨头?

・专注或多角?各国防卫企业的“全职”与“副业”之别

・防卫企业的全球排名战

・日本防卫产业的现况与挑战

◎4全球武器需求成长与供应链的冲击

・武器规格的二元世界:“北约规格”与“前苏联规格”

・弹药消耗激增与生产体系的挑战

第2章全球防卫产业(I)美国

◎1美国:全球防卫巨擘

・王者所面临的“内忧外患”

・“最后的晚餐”:冷战后巨头重组

◎2美国防卫产业的挑战

・盲点现形:全球化与疫情冲击产能

・美国《国家国防战略》的目标

■洛克希德马汀 Lockheed Martin

■RTX

■诺斯洛普格拉曼 Northrop Grumman

波音 The Boeing Company

■通用动力公司 General Dynamics

第3章全球防卫产业(Ⅱ)欧洲、韩国

◎1欧洲:全球防卫产业第二大势力

・欧洲防卫产业的国际共同研制趋势

・合作与竞争并存:国际共同研制的现实挑战

・从援乌战事看欧洲武器供应链的瓶颈

・《欧洲防卫产业战略》的目标

■贝宜系统(英) BAE Systems

■劳斯莱斯(英) Rolls-Royce

■达梭航太(法) Dassault Aviation

■莱茵金属(德) Rheinmetall AG

■列奥那多(义) Leonardo

■绅宝(瑞典) Saab

■空中客车(欧洲国际合作) Airbus

◎2韩国:迈向武器出口大国

・走向“国防自主”:韩国防卫产业的培育历程

・从内需不足到积极外销:韩国的防卫产业转型

■韩国航空宇宙产业 KAI

■现代乐铁 Hyundai Rotem

第4章全球防卫产业(Ⅲ)俄罗斯、中国、其他

◎1俄罗斯:“刚硬”的军事传统

・俄罗斯武器的优势:以量取胜的耐操设计

・从崩解到重振:俄罗斯防卫产业的浴火重生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 Rostec

■联合造船集团 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

◎2中国:民用技术驱动军工发展

・起步于清朝末年的中国防卫产业

・“四个现代化”与“军民融合”政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AVIC

■中国船舶集团 CSSC

◎3以色列、印度、土耳其:崛起中的防卫力量

・以色列:“武器改造”的能手

・印度:从武器进口国转向生产大国

・土耳其:无人机战力崛起

■以色列航太工业公司 IAI

■印度斯坦飞机公司(印度) HAL

■拜卡公司(土耳其) Baykar

第5章日本的防卫产业

◎1“安全保障三文件”与“防卫生产基盘强化法”

・“安全保障三文件”与日本防卫产业的政策转向

・“防卫生产基础强化法”:挽留企业退出潮的政策尝试

◎2扩大国防预算,带动产业发展?

・危机之后:俄乌战争下日本与各国的防卫布局调整

◎3防卫产业的基石:零组件与相关技术

・巨大企业与小分包商并存的日本防卫产业

◎4全球防卫产业的共通课题:资金与技术障碍

・资金与技术困境下,日本的因应之道

■三菱重工业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川崎重工业 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IHI

■富士通 Fujitsu

■其他日本企业

第6章走向海外的日本防卫装备

◎1从“武器出口三原则”到“防卫装备移转三原则”

・国际武器出口的管制制度

・“武器出口三原则”

・“防卫装备移转三原则”

・设立防卫装备移转基金

◎2从F-2到全球空战计划:日本的国际共同开发历程

・国际共同开发,宛如“伏魔殿”

・F-2的教训:掌握发动机者得主导权

・F-2的教训:没有宽容,就没有创新

・全球空战计划:英义是可靠伙伴,也是老练的对手

◎3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

・OSA诞生的脉络与概念

・OSA迄今的实绩

第7章防卫产业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1新挑战与新创企业的跃进

・无人机带来的新型威胁

・从竞技场到战场:无人机的跨界进化

・瞄准太空领域的新创企业

◎2服务业型的军工产业:私人军事服务公司(PMSC)崛起

・老将回流:私人军事公司的崛起

・私人军事企业的“智力”转型

◎3软件主导的装备研发领域

・防卫市场主角从硬件转向软件

人工智能(AI)开拓新领域

◎4社会应如何看待国防产业

・军工复合体与老大哥

・《失败的本质》点出的课题仍未解决

・结语

前言

防卫产业的地缘政治性

自俄罗斯于二○二二年二月入侵乌克兰以来,各国防卫产业及其供应链意想不到的脆弱性被突显出来。

乌克兰面临武器短缺,负责统筹外国武器援助事务的国会军备管制特别委员会主席列克桑德拉‧乌斯季诺娃(Oleksandra Ustinov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为了保护士兵与平民,并且打赢这场战争,就算要从魔鬼手上购买武器也在所不惜。”至于同样面临弹药短缺的俄罗斯,则是从北韩进口上百万发的炮弹。

这种状况不仅限于交战双方,支持乌克兰的欧洲与美国也都面临武器库存不足,正紧急扩充生产设备。美国为了弥补武器缺口,甚至要求日本及韩国提供导弹与弹药。

此外,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也持续增加武器采购量,包括引进韩国制造的自走炮等,以防范邻国俄罗斯与日俱增的威胁。虽然就军事角度而言,这是一场发生在乌克兰与俄罗斯边境的地区冲突,但从支撑这场冲突的防卫产业观点来看,它已成为涉及盟国及友好国家的全球性地缘政治问题。

然而,防卫产业在每个国家其实都各有特殊的脉络与内情。即使统称“欧美”,欧洲与美国的装备研发环境却存在显著差异;就算同是“欧洲”,身为海洋国家的英国与身为大陆国家的德、法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呈现差异,更遑论德国与法国打从中世纪以来就存在竞争关系。

更有甚者,美国国防部相关人员曾表示:“跟日本沟通还比跟英国(同为英语国家)沟通更为顺畅”。如果不能完全说服“约翰牛精神”深厚的英国,他们即使面对同盟国也绝不退让。就这一点而言,日本人抱持“与其在议论时起冲突,还不如先顺着对手”的心态,确实更能够达成“相互沟通”。然而,这种沟通方式也值得商榷。

(……)

尽管防卫产业的形态不断变化、复杂性日益增加,但地缘政治仍然与其息息相关。本书将从宏观角度,全面性地俯瞰整体防卫产业。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博客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28/228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