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下滑,各地政府财政吃紧,入不敷出,除了“异地趋利性执法”,开罚民众增加收入,现在还传出大规模赖账潮。先前为招商引资而推出五花八门的各式补贴政策,现在传出拖欠事件,官方也承认“财政吃紧”。
在经济压力下,中国透过各种补贴政策,企图提振市场信心与消费动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更是推出多项青年人才支援政策,包括住宿、就业、创业、成长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发展。
然而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承诺的补贴成空头支票,大规模赖账潮正在各地上演。
根据大陆澎湃新闻报导,山东省海阳市有民众投诉,2024年的补贴至今未发;湖南省江永县更有网友反映,人才引进与购房补贴已拖欠长达8个月。另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承诺也同样跳票。广西柳州市一名政协委员透露,当地对企业承诺的一揽子补贴政策,估计资金高达数十亿人民币,但“都没有及时拨付给企业”。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因为各种补贴都是由各地财政来出钱,但是现在地方财政压力很大,特别是县级财政,基本上日子非常难过。在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很多都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在这时候,这些地方过去为了吸引企业招商引资,为了吸引人才,开出了很多的条件,给出了很多的补贴,但是现在根本就无法落实,都赖账。这个现象在中国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事情。”
学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地方财政压力跟制度矛盾叠加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Wong):“经济下行导致税收减少,而且过去大基建也引发了很多的烂尾工程或者工程的维护,进一步压榨了财政的支配权。一些地方政府本身在招商的时候经常画大饼,承诺钜额补助,但是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不愿意去给。这种情况下,经济继续疲弱,中央支配有限,就有可能从那些零零散散的拖欠,演化成更大规模的赖账潮。”
中共财政体系里有所谓的“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现在因为财政没钱,许多官员承认连“三保”也无法保证了。
黄大卫:“财政危机的连锁效应,包括补贴的跳票不兑现,进一步削弱了招商引资吸引力,信用和社会稳定的危机上升,债务链可能会向银行、融资平台传导。再深究一点,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跟人事任免、执拔官员的制度大改革,这两者不去进行的话,哪怕有钱也乱花,能力不足也会搞砸。”
根据中共“财政部”6月24日发布的《2024年公共支出决算报告》,地方政府去年非法超收税款及挪用灾后重建基金、社保基金等各类专项资金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显示中共地方政府财政赤字严重。
王赫:“中央财政现在已经超过十万亿,这个中央转移收入、转移支付这一块已经到了极限,地方经济又在萎缩,地方财政现在还是靠中央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然后现在再一个就是给地方发债,发行地方债。到目前为止,中共的地方财政还是很艰难地运行着,现在都在熬日子。至于这个日子什么时候熬不下去,那就等着爆雷。”
中共地方财政崩塌早已不是新闻,但官方还是在宣传所谓的“聚贤新政”的人才计划,启动资金、场地住房、创业奖励等相关的配套服务,企图吸引台湾人前往。
王赫:“在目前这个情况下,对于中共各地地方政府的各种招商引资、各种优惠条件、各种人才引进,大家应该是要擦亮眼睛的,不能轻易相信。特别是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危机的情况下,它要筹措收入,经济发展不起来,那怎么办呢?借债也借不到,那只有搞什么罚款经济,到处乱罚款,或者搞远洋捕捞,整个基层政府越来越黑社会化。”
所谓“远洋捕捞”,是地方政府没钱,财政撑不住,透过公安机关跨省市“异地执法”,跨区抓捕民营企业主以创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