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日喀则江孜县热龙乡燃放烟花,惊扰了雪域高原的宁静。舆论汹涌,矛头直指始祖鸟的商业冒进与蔡国强的艺术冲动,但真正的责任核心,藏在幕后——江孜县政府审批的疏漏。这场风波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县政府在生态监管中的失守,也提醒网民:切勿“欺软怕硬”,放过真正的责任方。
江孜县政府作为活动审批的最高层级,理应是高原生态的守护者,却成了草率拍屁股同意与支持的“放行者”。这场烟花秀未经过严格环境评估,仅凭乡、村、县三级同意便仓促上马,宛如在悬崖边架设秋千,危险而不自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要求敏感区活动需强制环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也禁止在山林、草原防火区燃放。县政府却以“环保材料”为由豁免环评,形同将生态红线当作橡皮筋,随意拉伸。
高寒草甸如高原的皮肤,薄薄一层草毡需百年孕育,爆破高温与翻土修复却能瞬间撕裂这层保护膜,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难再生。县政府作为管理与守护者,深耕当地山川河流,难道不知,青藏高原年均温-5℃,微生物活性低得可怜,所谓“可降解材料”在此可能数十年不腐,残留重金属污染冻土水源?他们忽视了藏羚羊、雪豹在爆破声光中的惊惶失措,也无视鼠兔巢穴被毁的生态连锁反应。审批的轻率,如同在雪山上点燃一把野火,烧毁的不仅是草甸,更是监管的公信力。
始祖鸟与蔡国强固然难辞其咎,但他们的错误建立在县政府“合规”背书之上。始祖鸟标榜“敬畏自然”,却在商业冲动下迷失;蔡国强追求艺术表达,却忽略了藏地文化的禁忌。他们的道歉虽姗姗来迟,但终究表态配合生态修复。反观县政府,面对新华社、人民日报的批评,仍坚称“手续合规”,仿佛在生态灾难面前,程序正义能成为免罪金牌。县政府无责,始祖鸟、蔡国强手捧“合法手续”,又何罪之有?这就好比我们声讨澳门赌场的奢靡堕落,而忘了它们都是合法的。
网传项目因环保问题被法国、日本拒绝,最终落户西藏,更让人质疑县政府是否沦为“生态双标”的接盘侠。审批漏洞暴露无遗:乡、村同意或因缺乏专业判断,县政府作为关键决策层,却未尽到把关之责,形同在高原生态的伤口上撒盐。
舆论场上,网民对始祖鸟的抵制声浪高涨,对蔡国强的批评不绝于耳,却鲜有人深究县政府的责任。始祖鸟是“软柿子”,容易被道德声讨击中;蔡国强是公众人物,批评他能引发关注。但县政府作为幕后推手,却因“隐身”而逃避追责。这如同责骂前台的服务员,却放过后台的决策者。网民的愤怒不应止于表面的“欺软”,而应聚焦‘怕硬”的根源——监管失职。只有揪住县政府审批的漏洞,才能真正掐断类似事件的命脉。
日喀则烟花事件如一记重锤,敲醒了生态保护的紧迫性。江孜县政府的轻率审批,是对高原生态的辜负,是对不学无术与官僚主义的注脚,也是对公众信任的透支。生态红线不是装饰线,县政府理应如守门人般严谨,而非像荡妇般由着性子大开门户。始祖鸟与蔡国强的失误是“果”,县政府的疏忽是“因”。网民的愤怒应化作监督的利剑,直指责任核心,而非只挑软柿子捏。
目睹近年来西藏旅游、水利等项目开发中的桩桩件件,其中衍生的种种生态问题都要比一场烟花秀严重。以此此事件为契机,壮起胆子展开“回头看”、“算总账”,扒一扒,比一比,或许才具有更现实与长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