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联合国大会上,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总统埃马克龙紧随其后,声明法国也承认这一"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等国迅速跟进,形成一股西方国家集体"转向"的浪潮。
哈马斯作为加沙的实际统治者,已将"巴勒斯坦国"的合法性转化为自身合法性来源。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后,其支持率在巴勒斯坦民调中反而上升,远超温和派法塔赫。
承认"巴勒斯坦国"等于默认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权。
承认"巴勒斯坦国"无视哈马斯仍扣押人质、拒绝解除武装、继续"薪酬杀戮"计划(支付恐怖分子家属津贴),儿童教育中充斥反犹仇恨。
联合国民调显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的支持率高于温和派,这意味着承认等于间接认可其极端主义。
中东危机本就根深蒂固,伊朗支持的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环伺以色列,西方"承认"巴勒斯坦国非但未化解危机,反而为恐怖分子注入信心,延长冲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直言,这是对"恐怖主义的奖励",只会让哈马斯更嚣张。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警告,此举将让哈马斯"感到更被鼓励"。因为哈马斯视自己为"巴勒斯坦抵抗"的核心力量,国际承认等于为其恐怖统治披上合法外衣。
果然,哈马斯趁机抬价提出"60天停火换人质",分明是趁机抬价、拖延战术。
内塔尼亚胡已明确表示,除非摧毁哈马斯,否则绝不让步。
英法等国为何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
答案在国内。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面临穆斯林选民的巨大压力。英国穆斯林人口超过犹太人10倍有余,加沙战争引发街头抗议浪潮。斯塔默的承认,旨在平息国内不满,巩固工党在移民社区的支持。
法国马克龙政府同样如此,承认巴勒斯坦国显然为了讨好占据法国总人口10%的6百万穆斯林选民,同时转移国内对马克龙外交失败的批评。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承认同样为安抚穆斯林选民,避免选举中被对手攻击"亲以色列"。
在一个穆斯林人口快速增长的欧洲,这种"人口政治"已成常态:政客们为短期选票而牺牲原则,将复杂的地缘冲突简化为国内舆论的筹码。
英法政客为了选票,放弃原则,迎合民粹。他们的短视行为,不仅助长哈马斯气焰,也更加助长国内穆斯林以"人口政治"改变西方民主体制的信心。
短视的政客给中东添乱的同时,也势必加剧本国的政治冲突与混乱。
文明终将战胜野蛮。历史不会饶恕这些卑鄙的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