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碎三观!中国接诊专家这么玩了 * 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大陆 > 正文
震碎三观!中国接诊专家这么玩了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导/中国媒体人笔名衣者朝新10日撰文,开篇提到一则让人记忆犹新的新闻:去年《新京报》调查报道揭出油罐车乱象——一些油罐车卸完煤制油后,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报道触目惊心,但官方调查的结论却耐人寻味:承认报道属实,却又表示“没有发现其他类似情况”。

问题是,如果真的只有个别现象,那么这条新闻的现实意义未免有限。但它却拿下了多个奖项,恰恰说明事情并不简单。记者究竟只发现了一点点,还是其实还握有更多情况却未能公布?这成了一个悬念。

衣者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分享了自己的经历。2023年5月17日,他陪朋友在湖南一家医院挂脊柱外科专家号,结果坐诊的却是年轻医生冒充专家。医院内部解释各不相同:有人说专家临时去急诊,有人说提前下班。面对这种情况,他选择冷静取证,没有急着曝光。

6月14日,他再次暗访,结果还是同一个年轻医生在冒充专家接诊。6月15日,他发出第一篇文章,却只写5月的遭遇,故意不提第二次的取证,用以观察医院的反应。果不其然,医院一边投诉侵权否认事实,一边又发来书面说明致歉,承认管理不善。

等到医院放话“只是偶发事件”后,他再公布第二次暗访证据,直接打脸,证明这并非个别,而可能是常态。医院最终无话可说,该专家也悄然消失,但主管部门的调查和处罚结果却迟迟没有下文。

衣者朝新的写法耐人寻味。通过“油罐车”和“专家替身门”两个案例,他想展示的,是一种新闻监督的方法论:不能一次性把证据用光,而要分步释放,让对手自己先表演,再用铁证揭穿。这样不仅能揭示问题的真实性,更能显出问题的普遍性。

阿波罗网评论员王笃然表示,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想:那些被官方轻描淡写处理的“偶发事件”,究竟有多少是表面文章?那些看似个别的荒诞现象,又有多少背后另有隐情?这篇文章没有喊口号,也没有指名道姓,却留给人无限回味。正是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把复杂现实点到为止,却让人震碎三观。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915/2277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