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尚嘉:奥派是科学经济学的底层逻辑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乐尚嘉:奥派是科学经济学的底层逻辑
作者:

时至今日,自以为对奥地利经济学派已熟悉并有所理解,故读这本只有200多页的奥派经济学大师米塞斯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简史米塞斯的视角》,觉得相对轻松。但每读奥派经济学著作,总有所得。

本书是由米塞斯几次演讲和一部分《回忆录》节选组成。几次演讲时间跨度很大,有1929世界经济大危机时,也有1940二战最危急之时,还有在战后十几年的1960年——二十世纪的冷战年代、也是西方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繁荣时代,演讲的背景不同,主题也不同,因此读起来感觉有点散乱。然,台湾的奥派经济学教授黄春兴写了一个很好的推荐序二,帮助厘清奥派经济学的根本逻辑。

顺便说一下,周德伟教授大概是中国奥派经济学第一人了,他在三十年代师从哈耶克。1949东去台湾。是周德伟向胡适之先生介绍讲解了奥派经济学的经典——《通向奴役之路》,而胡适之先生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适之先生的晚年才了解并信服奥派经济学。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文化思想家胡适在大陆时期,在经济方面尚且相信"社会主义",说明中共夺取大陆起码在社会思想层面上是没有值得称道的对手的。

经济学不受欢迎?

奥派经济学的一切是从门格尔开始的。门格尔"一个开拓者的责任是尽其所能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没有义务宣传自己的思想被人们接受。他们并不关心自己作品的发行量。门格尔没有为其著名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发行第二版。"(第120页)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不是奉命教书的教授,而是私人讲师。私人讲师这一制度并不为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大学所知。这种讲师是被大学承认的私人教师,没有任何政府工资和津贴。"(第150页)

其实,作为当时奥派经济学掌门人的米塞斯混得也不怎么好。在奥地利维也纳时期,是私人教师而不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大学教授;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让奥派经济学和米塞斯声名鹊起,但也就只是受邀跨洋演讲了几次;1940年他逃出纳粹德国,最后定居美国,美国的大学教授虽然不是公务员,但米塞斯只是访问教授,直到他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去世。

米塞斯说:"经济学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它分析了特权的影响。人们不可能反驳经济学家的论证,即所有特权都将损害这个国家的其他人,或者至少是很多人的利益。只有当特权也被授予那些受害者时,他们才会容忍这种特权的存在。然后,当每个人都享有特权时,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下降,没有人是赢家——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输家。"(第84页)

我以为,只有古典经济学和奥派经济学是这样的。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甚至主导市场主导社会的经济学是受欢迎的。它可以掩盖特权甚至制造特权。

古典经济学的局限

"十八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以及苏格兰人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提出,价格、工资和利率显然是由市场决定的(或至少在一定限度内是如此),而市场价格则起着生产调节器的作用。这一知识成为科学经济学的历史基础。"(第135页)

"古典学派在18世纪完成了市场机制的逻辑论述。其要点有四部分:第一、市场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工资和利率;第二、市场机制有效地调节了商品的生产;第三、政府无法通过干预去实现政策目标(后果甚至会相反);第四、人们只能经由市场交易增进彼此福祉。"(第18页黄春兴推荐序二)

"在大卫•李嘉图的著作中,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李嘉图认为,经济学的任务是构建一个全面的交换学体系(一种交换和收入理论)。"(第135页)

"门格尔在1871年出版《国民经济学原理》,提出边际效用概念,让个人于特定时空消费某特定财货的使用价值等同于他愿意用此特定财货在市场上和他人交换其它财货的交换价值(价格),这便顺利地解决了水与钻石的悖论。"(第20页黄春兴推荐序二)

水与钻石的悖论,即钻石几乎没有实用价值,却有很高的交换价值;而水则是人人离不开它,但在现代之前没有市场价值,人们用水不要钱。

"一旦商品在特定时空下的交换价值等同于个人的使用价值,来自个人使用的边际效用也就取代了经济学自从洛克-斯密以来用来衡量价值的劳动力。门格尔改造了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创造了主观论经济学。"(第21页黄春兴推荐序二)

"对于古典主义者(尽管这些人天资聪颖)乱说是一个无法克服的困难。许多尤其有用的财货,例如铁、煤或面包,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价值;而像水或空气这样的财货甚至还被认为没有任何价值。而另一方面,一些不太有用的商品却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宝石。由于所有解释这一矛盾的努力都失败了,古典主义者致力于寻求其他价值解释,但如果不借助人为的诡辩,这些解释无法得出无可辩驳的结论。

此时,"门格尔登场了。他克服了所谓价值悖论。决定价值的不是整个财货类别的重要性,而是一个人当下可以支配的那部分财货的重要性。由于我们只把给定供应的每一特定部分财货赋予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来自每一特定部分财货带来的需要的满足),而且由于在每一特定的需要类别中得到进一步满足的迫切性会随着满足感的加深而降低,因此,根据最后(也是最不重要)一部分仍由现有供应满足的具体需要的重要性(也就是其边际效用),我们确定了每一具体部分财货的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一阶财货(立马使用和用于消费的财货)的价格形成可以追溯至消费者的主观价值。高阶财货(也称为生产资料)价格的形成,包括工资(劳动力的价格),也可以追溯至一阶财货的价格。因此,归根结底,正是消费者决定并支付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价格。完成这一计算是会计理论的任务。(第140-141页)"

这一点很重要。

马克思主义也是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无法确定市场商品价值时,他们就顺从古典主义经济学抽象出以劳动力为衡量标准。马克思主义进而抽象出劳动时间的量化标准,再进而剩余价值论。由此一个抽象的可以结束一切人间不公正的工人阶级出现了。

在这一条道路上继续下去,当不见那个抽象的完美无缺的工人阶级出现时,便可以再从这个抽象的阶级中再抽象出一个具体的政党。这样的抽象一旦开始,便会一步步抽象,直到出现不再是抽象的出现具体的一群领袖和一个领袖、此时,古典经济学中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法则就不见了。马克思主义与古典经济学分道扬镳了。

当然,古典经济学可以产生的分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一支,然而奥派经济学主张商品价值是主观的这一关键之点,才是能够坚持古典经济学原则,才是科学经济学的底层逻辑。

所以,我们今天要的是,不光坚持古典经济学的市场原理和价格是市场核心的原理,还要强调的是奥派经济学逻辑。

门格尔开始了奥派经济学

奥派经济学自门格尔开始,米塞斯和哈耶克是其后的二位重镇。"由于成长背景不同,两人选择的道路并不相同。米塞斯以先验论深化奥派的主观论,而哈耶克以主观的知识论拓展奥派的市场过程理论。"(第5页黄春兴推荐序二)

"哈耶克的政策主张和弗里德曼是一样的,也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当然,他的理论和方法与弗里德曼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是自发的交易秩序,政府的强制对于市场秩序具有破坏作用。"(第4页,推荐序一)

我不怎么认为,虽然在观察经济实践中我更多的运用是弗里德曼理论,那是因为哈耶克的著述更偏向理论。他的著作,如《资本的纯理论》、《自由秩序原理》、《法律、立法和自由》等。

米塞斯说:"奥地利为学生在经济学和法律学习(它们在大学是一门被合并在一起的学科)方面所做的准备3工作完全不能使人满意。"(第151页)

虽说,市场经济离不开法律,没有法律来维护市场,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也有人把市场经济称作法治经济。但是我们从米塞斯的那句话里知道,当时的奥地利不重视经济学,奥派经济学更是不受待见。即使战后西方世界普遍接受了奥派经济学,甚至有些政府还把它奉之为主流经济学。但直到今天西方高校里讲授奥派经济学的课程依然很少很短,常常是一言带过。

我以为,当今高校普遍开设经济学系,大批招生。这许多人不可能全部去做理论工作者,更多的是去做经济实务工作。而奥派经济学很少讲授经济学计算。那是因为,奥派经济学学家常常自认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数学计算。我以为,奥派经济学是科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科学经济学哲学:价格是市场的核心,而商品价格-商品价值是主观的。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31/227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