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生日那天,一位就读于211大学的学生收到了来自父母的“特殊礼物”——十一假期将是家庭经济支持的最后缓冲期,此后将不再提供任何生活费。
“国庆过后不再给你生活费”这句话,仿佛一盆冷水,泼的她猝不及防,当同龄人还在为每月2000元生活费是多是少而苦恼时,她已经面临了彻底的“经济断供”。
而直到这名211大学生把自己被父母断供的遭遇分享出来后,她才知道,原来现实这么残酷——自己不是唯一一个大学期间就被断供的孩子,而自己的父母,这次也是铁了心一分钱都不会再给自己了。
211大学生被父母断供,网友:现实太残酷
以前只知道留学生被“断供”,但这种断供更多的是中产家庭生意衰败的无奈之举,可如今,即便是在国内读书的大学生也要面临被父母断供,可深挖才得知,这些父母不是破产了,而是有钱却不愿意给孩子花了。
这些主动提出“大学断供”的家长,起初是减少生活费的支持,再慢慢过渡到完全切断对子女的经济支持,要求他们自食其力,他们坚信“断供”可以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可站在大学生的视角,这场断供不过是父母逼着自己没苦硬吃。
大多数大学生最初并不相信,父母真的会那么绝情,他们习惯性地应付父母的“威胁”,直到发现往常定期到账的生活费真的没有出现。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断供”,许多学生除了生气和愤怒,更多的还是下决心想证明自己,网上有一位被断供的大学生分享自己的遭遇:“我咬牙坚持,就是不想让爸妈看不起我,但心里真的很难过,没想到他们真的舍得一分钱不给我。”
恋爱博主常说“男人的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可当身份转换,子女们却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即便自己理所当然的花了父母很多钱,他们依旧会质疑父母不爱自己,直到钱也没了,才知道爱不是不存在,而是自己没看见。
对于真正遭遇断供的大学生来说,当务之急不是感慨,而是想办法解决生活问题,降费降级是必须的,好几百的“漂亮饭”吃不起了,只能开始吃食堂最便宜的盒饭,出校门也不敢随便打车了,公交地铁成了首选。
独立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断崖式的割席
但即便如此,手里仅剩不多的零花钱也马上要清零了,无奈大学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去找兼职,餐厅服务员、家教、外卖骑手——只要能赚钱,他们几乎愿意尝试任何工作。
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也是被断供的大学生之一,为了不被饿死,他每周末都在商场电子产品柜台做推销,周一到周五则在食堂帮忙打饭,每月能赚到两千多元,勉强维持基本生活。
可这样忙碌的生活虽然教会了他赚钱的不容易,也教会了他自食其力,可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赚钱,不仅没有时间参与任何校园活动,也很少能够专注于学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在一个学期后出现了挂科。
在这些已经开始兼职赚钱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兼职的真实收入,唯恐父母在知道自己能赚到钱之后,就连学费和住宿费也不给自己交了,那种窘迫和不安,也让断供潮下的亲情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一部分父母坚信:自己选择断供,是为了提前让孩子体验经济独立,培养他们责任感和自理能力,只有知道了钱来之不易,毕业后才能更快适应社会。
但独立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非突然的断崖式变化。这种突如其来的断供不仅会影响家庭感情,也会为大学生求学路上平添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和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