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股市资料照。
近期,中国A股市场延续强势格局,沪深两市指数屡创新高,市场成交量放大。面对股市上涨,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散户反应“越涨越慌”。专家分析,警惕股市背离经济基本面后的崩跌。
多重因素叠加驱动股市走高
周五(8月21日),大陆A股全天震荡走高,沪指站上3800点,科创50涨超8%创3年半新高。市场单边上升,超2800只个股上升,超23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55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227亿。
截至收市,上证指数收涨1.45%,报3825.76点,深证成分指数收涨2.07%,报12166.06点,创业板综合指数收涨3.36%,报2682.55点。
股票走势图表显示,今年4月以来,沪指三分之二的日子里都是在上涨。8月20日沪指突破3700点,市场连续多日保持上涨态势,累计涨幅已超40%,正式步入技术性牛市阶段。
本轮A股牛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因素叠加。
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释放流动性,利率持续走低。据第一财经报,居民存款“大搬家”现象明显。据统计,2021年以来,居民资金从房地产和低收益资产转移,部分流入股市,形成正反馈效应。
彭博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存款规模目前大约是沪深股票市值的1.7倍,这意味着存款搬家的潜力巨大。
对居民存款大量流入股市,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曾对大.纪.元;表示,“中共为了拉动经济,无所不用其极。”中共会用舆论导向或是欺骗的方式来“挖空心思地想把储蓄给拿出来”。
他表示,“存款利息降低的时候,一般人们的存款意愿就比较少,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去投资其它地方。”
此外,国内很多人认为股市逻辑发生转变。过去中国经济高增长时代,企业盈利多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如今进入低增长低波动期,企业更倾向于分红和回购。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开认为,类似美国、印度和日本股市的长牛经验显示,当市场从“净融资”转为“净回馈”时,牛市更具持续性。
中国股市增长也得益于外部因素。美联储降息预期为全球股市注入活力,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受益于此。同时,科技方面,如AI、机器人和新能源等,为股市提供结构性机会。
散户参与度偏低:越涨越慌
面对股市上涨,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机构普遍看好行情持续性,多家券商预测牛市会延续。
然而,散户参与度明显偏低,仅为2015年和2024年牛市高峰期的1/3。社交平台上,“牛市什么时候结束”成为热议话题。
许多散户受历史创伤影响,表现出“越涨越慌”的心态。一位投资者分享,2015年杠杆爆仓导致家庭破裂,如今刚回本就考虑清仓;另一位则表示,过去ST股退市经历让其成为“风险厌恶者”,宁愿踏空也不愿接盘。
妙投访谈显示,散户故事多带血泪:有人从价值投资转向低吸模式,虽连续盈利却感不安;有人配置分散,跑赢指数但操作频率低。
总体而言,散户更倾向于“回本就跑”,反映出对结构性行情的担忧和信心重建的挑战。申万宏源分析师韦春泽指出,居民存款搬家虽在萌芽,但尚未全面加速,权益市场有望成为下一站,但需时间消化历史阴影。
妙投说,真正的牛市,不止是指数的高点,更是信心的回归。
中国缺少“超级企业”股市难成“长牛”
尽管当前行情火热,但若偏离基本面,后果堪忧。历史经验显示,中国股市常见“熊长牛短”现象,短期爆发后长期萎靡。2000年和2007年牛市后,熊市造成大面积亏损,散户“七亏二平一盈”定律屡验不爽。
大陆财经专栏作家关不羽认为,资本市场有很多道理,地缘政治、货币政策、交易规则等等,但千头万绪就是一个硬道理:企业强,则资本市场强。关不羽说,中国有很多大型企业,但大型企业未必是“超级企业”。区别在于持续成长能力。
他警告,中国缺少具持续成长性的“超级企业”。这就导致中国股市缺乏“穿越周期”能力。若仅靠情绪和政策风口,难以形成“长牛”。
而美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一家独大。他认为,靠的就是美国企业做大做强、一骑绝尘。截至今年8月份,全球市值排名百强企业,美国独占了40家。排名前三的英伟达、苹果、微软,均为美国企业。
他说,企业强则股市强,才是资本市场的硬道理。
分析:中国股市脱离基本面越来越远
彭博社报导说,中国经济活动在7月份全面放缓,显示股市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通货紧缩,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股市却在往上推,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樊家忠认为,这会让股市脱离基本面越来越远,大规模崩跌的风险越来越大。
在中国,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共“希望最少股市还有一个荣景,它可以拿来装饰门面,这符合它的政治任务。”樊家忠表示,股市一片“欣欣向荣”,这是显示出有中共官方的深入操控。因为“中国的A股跟西方的市场不太一样,它是非常封闭型的市场”。
谢田表示,在经济衰退的时候,除非是大户或有内幕消息,知道中共的政策走向,“投资股市是绝对没有必要的”;对于一般小老百姓,“你也不知道中共会怎么做,怎么骗你”,所以还是以保守和保本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