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跃进期间瞎折腾、中国发生大饥荒,百姓剥树皮充饥,浮肿病泛滥。(公有领域)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中心,地形以平原辽阔、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湖荡众多为特征。江苏省因气候适宜、资源丰富,历来是中国最为富饶的省份之一。这里是鱼米之乡,历史上很少闹饥荒。和其它省份相比,这个省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人们称江苏省为“富饶的宝地”。
但在1958年到1961年间,因为大跃进的瞎折腾,连江苏省这个富饶的地方也发生了严重的饥荒。《江苏五十年》一书的“综合篇”中谈到,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使得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泛滥起来,粮食连续三年减产。由于缺粮吃不饱,从1959年秋冬开始,全省各地农村出现了1949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浮肿病。
早在1959年春,中共溧阳县委第一书记颜景詹下乡慰问浮肿病人时,看到10个患者死在路上。其中,43岁的农民周目中,从水利工地回来以后,晚上吃了两碗粥,过一会儿出去小便时就倒地死亡。
1960年12月20日,中共江苏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说:去冬今春以来,全省有宝应、兴化、高邮、江都、建湖、江浦、泗洪、海安、宜兴、溧水等十几个县发生了严重的或比较严重的疾病。目前全省患浮肿、消瘦、青紫、子宫下垂等疾病的数字相当大,人民群众的体质普遍地下降。不仅农村如此,目前城市的部分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发病人数也有上升,浮肿病已开始出现。
到了1961年和1962年,浮肿病流行的情况更严重了。1961年8月22日,一份特急电报从江苏省委发出,发送的对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与华东局。电报的题名为《关于粮食问题的请示报告》,该电报由江苏省长惠浴宇签署,抄送中共江苏省委各常委及江苏省委财贸部、江苏省政府粮食厅,并同时要求中央转报华东局书记柯庆施、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电报中提及:全省有近四十万浮肿病人。苏州专区(包括苏州市)1957年因浮肿病去世四万六千多人。
据1962年下半年江苏省卫生厅的文件《今年上半年主要疾病防治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的防治工作意见》披露,1961年秋季,江苏全省大量发生浮肿病。农村除个别生产队以外,都有浮肿病人。病情严重的大队,病人占总人口的3.5%,有劳动力的病人占总劳力的43.6%。城市居民及各行各业都有发病……病人最多时(过年前)全省高达95万人,占总人口的2.33%,损耗最多的月份高达五千多人。以扬州、南通专区最为严重……据1962年1-7月统计,全省累计查出病人253万人(大部分为去年遗留病人),累计治疗216万人,治愈率为86%……七月底,尚有病人33万人。现在69个市县中,有25个市县病人在千人以下,有33个市县不到一万人,其余11个市县除海安、南通(县)、如皋各为二万多人外,均在二万人以内。
当时江苏爆发的疾病也不止浮肿病一种,中共江苏省委防治血吸虫病七人小组办公室在《关于对浮肿病、妇女子宫脱垂和闭经等病在治疗期间营养补助的意见》中表面全省有子宫脱垂症病人35万人,妇女闭经症病人80万到100万人。
江苏省卫生厅党组1960年12月28日的文件披露了患青紫症病的人数:“……由于吃了大量用污水浇灌的不新鲜的青菜,则常有青紫症发生,且于春秋季发病较多。今年全省累计病人有74,136人。病人中以儿童较多,有达37.5%的,治愈率在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