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讲到,2007年,高耀洁获颁美国国际组织"生命之音"颁发的"妇女领导者奖"后,中国政府一度阻止她赴美领奖。最终是希拉里·克林顿亲自出面,中国政府才同意放行。在高耀洁领奖回国后,当地政府更加变本加厉地监控高耀洁,同时还给高耀洁的家人施压,让她无法继续为艾滋疫情的受害者发声。这也是高耀洁为什么在2009年已逾80岁高龄时,毅然出走美国,只为继续发声。
晚年,在病痛和孤独中,高耀洁也依然惦念着那些艾滋孤儿,以及她曾经亲眼见到的垂死的艾滋患者。在与林世钰对谈中,每提及那些受害者,高耀洁都会情不自禁地落泪。
《烟雨任平生》的独到之处,在于口述史中保留了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内心独白。这种细腻的情感记录,为理解高耀洁提供了更多层面的信息——高耀洁的正义感,来自于幼时在私塾读到的圣贤书,包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教育。即使到了晚年,高耀洁还能熟背《诗经》、《孟子》等经典。可以看出,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其实早在少年时期就已形成。她坚定的性格,在晚年依然未变,且与她病痛羸弱的身躯形成鲜明对照。
《烟雨任平生》一书记录的,还有高耀洁与家人的感情。高耀洁一直较少谈及家庭,关于她的其它作品中几乎未涉及这一面向。书中写道,早在文革期间,由于她不屈从红卫兵的迫害,其子郭锄非在13岁时被诬陷为"反革命",入狱三年,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政治犯。退休后的她,全身心投入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政府为迫使她沉默,对其子女施加巨大压力,让孩子们受到很大影响,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林世钰在访谈期间,恰逢高耀洁的女儿前来照料,以及儿子途经纽约探望,由此记录下了她与子女间的情感互动和复杂心理。
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高耀洁的90岁生日庆祝。林世钰与友人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虽然长期受病痛困扰,但那一天高耀洁露出难得的笑容。她一生将精力倾注于他人,而这一天的喜悦,似乎才真正属于她自己。这些细节的描写,使高耀洁的晚年生活情境更为立体,令读者仿佛与作者一同坐在她的床边,倾听她的讲述。如她所说,这些故事,包括曾经发生的悲剧,要"留给后人,这是一种贡献"。
本期推荐档案:
林世钰:《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
相关档案(均为高耀洁的著作):
《高洁的灵魂:高耀洁回忆录》
《高耀洁回忆与随想》
《高耀洁忆往昔》
《一万封信:我所见闻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现状》
《我的防艾路》
《诗词札记二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