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无人艇制造商SeaSats所属“光鱼号”,在穿越太平洋长距离测试航行中,与中国海军“南昌号(舷号101)”驱逐舰近距离接触。图为光鱼号拍摄视角。图:SeaSats提供
军事媒体《Breaking Defense》报导,美国无人艇制造商SeaSats透露,日前一艘测试无人艇在穿越太平洋的航行中,与中国“万吨大驱”055型(Renhai-class)导弹驱逐舰“南昌号(舷号101)”近距离接触。本事件讯息量丰富,事件突显无人艇在国际水域运行的潜在风险与挑战;另外,证实中国军舰直接“挑战”第二岛链的意图。
报导指出,根据SeaSats的声明,这艘无人艇正在进行长距离测试航行,验证自主导航与耐久性。航行过程中,该艇发生与中国海军军舰相差仅仅数米的近距离接触。SeaSats表示,无人艇的先进感测器与自主系统成功避免碰撞,指出在大洋上与大型货柜轮、油轮相距5至10海里是司空见惯的事,但仅仅几米的距离不但极为罕见,也曝露在繁忙的国际水域中操作无人艇的复杂性。
根据SeaSats曝光资料,发生近距离接触的无人艇被称为“光鱼号”(Lightfish),正在进行为期6个月的长距离航行测试,从圣地牙哥(San Diego)到日本,航程约7,500海里。SeaSats强调,无人艇遵守国际海事法规,并未进入任何国家的领海。SeaSats未说明近距离接触事件确切日期,只交待是今年6月份,地点在关岛(Guam)西北约330英里处,大约位于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 Islands)周边的公海区域。
根据先前纪录,“南昌号”驱逐舰是伴同中国航空母舰“辽宁号(舷号16)”5月底至6月上旬在西太平洋军演的舰群之一,当时日本防卫省的监控资料中,有所谓“消失的7天”,当时即有中国大陆博主《牧星观海天》就航行时数推算,指辽宁号舰队可能已先南行“绕过关岛”。现在就“光鱼号”无人艇意外拍到的照片才看,几可佐证当时“辽宁号”编队确实是挑战突破第二岛链。
SeaSats指出,中国“南昌号”接近“光鱼号”时,“光鱼号”正透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持续通报自身位置,可能因此引来中国军舰的跟踪、观察。由于“光鱼号”并未被触发任何碰撞或资料侵入篡改警报,SeaSats是在重新检视完整纪录时才发现这起近距离接触事件。SeaSats表示,这次的经验将做为优化无人艇的避碰算法与应对突发状况的参考。而由于无人艇技术发展快速,各国在公海上的活动日益频繁,若不慎碰撞将造成严重海事意外,甚至国际纠纷,呼吁尽快建立更清晰的国际规范,以管理无人艇在公海上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