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 Miran现在是特朗普首席经济顾问,这篇文章写于2024年3月,分析了美联储独立性弊端及其改革建议,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也有不少政治意图明显的建议,编译出来,供有心者参阅。
内容概要:
独立性问题
近年来,美联储多次失误,引发严重经济后果,其独立性受到质疑。美联储超越传统技术职能,职能扩展到信贷分配、银行监管等政治化领域,还介入高度政治化议题,且政策问责机制几乎缺失,现有治理结构缺乏负反馈机制,糟糕决策对领导层无实际后果,导致独立性成为维护现状的保护伞。
改革建议
1.增强政治问责与制衡:缩短联邦储备委员会治理委员会成员任期,明确其为总统服务,禁止行政部门与美联储之间的"旋转门"现象。提升联邦储备银行影响力,其治理委员会由各州州长任命,让联邦储备银行领导层在每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投票,平衡白宫对美联储理事会的控制。
2.调整职责分配:将信贷分配和银行监管等政治化职责从联邦储备委员会治理委员会剥离,交由总统任命的新机构直接监督,使其与行政部门的财政职能一致。
3.优化货币政策决策机制:货币政策委员会需要改革以避免群体思维,确保合理决策。可通过分离董事会主席和 CEO的角色,采用相关程序确保每个委员会成员对决策的责任与其影响力相匹配,来促进观点多元化。
4.明确危机应对职责:设立新的负责危机应对的副主席职位,在总统宣布金融紧急情况时,该副主席负责所有13(3)项目及除联邦政府债务以外的资产购买,且需直接向总统报告,相关权力有效期为三个月,经国会授权可续期。同时,资产购买项目的设立仍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
5.增强美联储的民主合法性:将联邦储备银行国有化,由辖区内州长任命其治理委员会成员,再由治理委员会任命领导层,使美联储系统更具民主合法性。
6.谨慎实施改革:改革需谨慎实施,避免造成市场不必要的动荡。如提前公布美联储治理委员会成员的人事变动,安抚市场对新成员能力和议程的担忧;总统对董事会成员和储备银行领导人的新罢免权应逐步实施,现有成员任期立即调整为八年,但总统的随意罢免权从下一任成员开始实施。
改革美联储治理机制,提升货币政策效率Daniel Katz/Stephen MiranMarch14th,202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被广泛认为是有效管理经济的一个关键要素。然而,完全的独立性与民主体制是不相容的。因此,在民主体制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任何具体实例必然包含着一系列有关央行制度设计的考量。这种设计的总体目标是,让中央银行在免受日常政治进程干扰的情况下带来经济益处,同时保持民主社会所必然要求的一定程度的问责性。
美联储近年来的表现引发了一些疑问,即它的运作是否符合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最佳实践标准。美联储独特的架构,包括对官员免职的保护措施、较长的任期,以及储备银行体系的私有制,旨在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然而,我们的分析表明,在实际操作中,美联储目前的治理模式助长了群体思维,导致了重大的货币政策失误,同时却让美联储得以灵活地、不明智地将其职责范围扩展到诸如信贷配给和银行监管等本质上属于政治范畴的领域。
本报告认为,一个能够在不受短期政治压力影响下实施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会带来诸多重要益处,并且为了让美联储能够做到这一点,其治理模式应当进行全面改革。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旨在重新调整美联储的治理架构,以确保它继续免受日常政治的干扰,同时增强其问责性和民主合法性。
拟议的改革措施包括:调整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和储备银行领导人的任期;改变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结构,以增强各储备银行的相对权力;对储备银行体系进行改革,在州一级层面加强问责;以及将银行监管和危机应对等非货币政策职能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职责中分离出来。这些变革旨在形成更好的激励机制,使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能够在不受短期政治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制定货币政策,部分措施是通过引入我们所称的"货币联邦主义",来制衡美国总统完全掌控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权力平衡的能力。这些变革还能确保美联储在拥有制定有效货币政策所需的独立性的同时,对民主机构负责。
引言
长期以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直被视为实现成功货币政策的关键要素。然而,中央银行是因政治上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机构,纯粹的独立性只存在于教科书之中。诸如"独立性"这样的理念通常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成果,这一观点在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领域被当作公理。在实际情况中,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旨在使其即便面临短期的政治风云变幻,仍能追求长期目标,但这种独立性也可能导致权力不受问责。
然而,美联储近期的失误表明,它未能实现这些目标,并带来了相应的经济后果。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进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行为扭曲了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信贷配置。2018年美联储试图收紧货币政策,但很快又不得不逆转这一举措。美联储对新冠疫情的迅速应对常受到称赞,但其单方面转向了一种明确寻求让通胀率超过目标水平的政策框架[,实施过度的货币宽松政策,并且将初期的通胀现象轻描淡写地归结为"暂时性的",这些做法导致了连续两年的实际收入下降,以及四十年来的最高通胀水平。一连串地区性银行倒闭,而监管机构却玩忽职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银行基于监管机构的前瞻性指引(中央银行用于影响市场对未来利率预期的一种工具)而承担了本被认为合理的利率风险。这种跌宕起伏的表现不禁让人发问:为何一个本应"独立"的中央银行会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呢?
这些失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上支撑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关键要素遭到了侵蚀。对美联储言论和行动的审视清晰地表明,美联储已超越了其传统的狭隘的、技术官僚式的角色,转而推行一个更为宽泛的货币和监管议程,这与一个明确带有政治色彩的机构更为相符。美联储的职责范围已扩大到涵盖一些本质上具有政治性的活动,如信贷分配、对经济领域中赢家和输家的筛选,以及银行监管等。此外,美联储自身还主动卷入了高度政治性的争论之中,比如在总统选举前敦促加大财政刺激力度,以及将环境因素纳入金融监管框架。传统上被视为技术官僚的领导层已被一批资质很高但政治色彩浓厚的人员所取代,这些人在白宫和美联储大楼(埃克斯大楼)之间自由穿梭任职。
最糟糕的是,政策问责机制缺失。当前的治理结构和做法缺乏负面反馈渠道,因此糟糕的政策决策不一定会给美联储领导层带来相应后果。美联储官员确实可能会因个人交易不当行为而面临辞职压力,但却不会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政策失误而受到影响。在实际情况中,缺乏问责的独立性成了保护中央银行现状的挡箭牌。
为了纠正美联储的机构偏离问题,我们提议对美联储的治理进行根本性的全面改革,重点关注民主问责制和货币联邦主义,以期随着时间推移制定出更好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