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左圣母:如何用善良仁慈开启地狱之门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言论 > 正文
白左圣母:如何用善良仁慈开启地狱之门
作者:
我自食其力,量入为出,创造的财富够我用的,还有富余来应付可能的意外或饥荒,这种情况下我并不想也没必要发动战争。如果有的群体,对接受社会救济才能活着的人"予取予求",最后财富耗尽,社会撑不住了,那为了避免内部崩溃,当然就要发动战争去外部谋夺资源。讽刺的是,"白左圣母"往往还是反战的。他们意识不到他们的看起来"善良仁慈"的行为其实是会导致战争的。 白左圣母们就是这样用善良仁慈开启了地狱之门。作恶不需要智慧,你去作恶,那基本就是在作恶;但行善是需要智慧的,无知的善良仁慈其实也就是邪恶。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哪怕是一件好事,如果做过了,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吃饭这种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维持生命所必须的事情,但如果吃饱了之后还硬往肚子里塞吃的,那这个人的健康就可能受到损害。这方面,很多吃播、大胃王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至于仁慈善良、扶危济困,看起来是好事,可以让人间更美好,但如果不控制"扶危济困"的底线,也一定会出现"用善良仁慈的钥匙打开地狱之门"的恶果。

经常有"白左圣母"人士这样问:"我穷,我弱,我的能力养活不了自己,难道我就该死?"

是不是该死,那要分几个场景来讨论一下。

如果是在一个孤岛上,一个人的能力养活不了他自己,那他就该死。大自然是很残酷的,跟任何个人或者族群都不讲情面。大自然只认可最冷酷的效率,一个人或者一个族群创造的财富大于消耗,他就能活下来;一个人或者一个族群创造的财富无法支持其消耗,那就得死,没什么好商量的。

如果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人确实不该死。人天生有恻隐之心,乞丐这一职业在世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乞丐之所以能要到饭,那就是因为人心愿意行善。"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人,社会不会看着他们饿死的。

如果在灾荒之年,"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人可能就活不下来了。我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饥荒。比如清朝时期著名的"丁戊奇荒",每家每户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哪里还有余粮去接济"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人?

更极端的条件,如果一个登山队在雪山上遇到意外,物资短缺,气候恶劣,已经不可能让所有人活下来,这个时候的惯例是"让队伍中更强壮的人活下来,各种物资优先供给强者使用,弱者被抛弃",唯有如此,这个团队才可能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如果将物资优先去"扶助弱者",最后会导致所有人毁灭的惨烈结局。

通过对以上不同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东西。

第一,大自然是无情的、只讲效率的。按照大自然的规律,"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人或族群就该死。如果把人类这个整体作为面对大自然的一个"族群",人类这个整体内部必须要追求效率,否则大自然灭掉人类连眼都不会眨一下,大自然没有怜悯,你灭绝你活该。

第二,鉴于第一条,人类社会内部的各种"仁慈"、"扶危济困",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人类这个整体更有效率。如果"仁慈"、"扶危济困"能够实现让人类社会整体更有效率,这个"仁慈"、"扶危济困"就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仁慈"、"扶危济困"让人类社会这个整体丧失效率,这个"仁慈"、"扶危济困"就是有消极意义的。

从这个角度讲,人类社会内部"扶危济困"主要有以下两个积极意义。一个暂时陷入困厄的人并不会一直陷入困厄之中,帮他一把让他度过困厄,他以后可能会给社会创造财富,如果任他死掉就是社会创造财富能力的丧失,所以"扶危济困"有积极意义;一个人可能因为天灾人祸失去劳动能力,这个时候社会在哪怕他已经完全不能创造财富的情况下并不抛弃他,养着他,对于所有社会成员都会产生心理安慰,大家知道在自己遭遇意外的时候不会被社会抛弃,能够更安心地创造财富,所以"扶危济困"有积极意义。

当"扶危济困"超出以上两个"积极意义"所描述的范畴,"扶危济困"就可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导致"过犹不及"的恶果。

第三,哪怕人类社会内部施行仁慈,"扶危济困"也是受到人类社会所掌握的财富数量的制约的。社会越富足,对"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社会成员进行救助的能力就越强;社会越贫乏,对"穷、弱、能力养活不了自己"的社会成员的救助能力就越弱,甚至在社会非常贫乏的情况下,社会不得不完全放弃对陷于弱势的社会成员的救助。

所以,"社会救济"不能与"社会创造和保持财富的能力"相冲突;因为如果两者之间冲突了,"社会救济"本身将会伤害社会进行"社会救济"的能力。

我们可以用以上的标准,看看"白左圣母"如何用善良仁慈打开地狱之门的。

比如一对贫穷的养不活自己的夫妇,他们该不该接受社会救济?他们该接受社会救济。那么,他们该不该生孩子?如果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在夫妻双方都要靠社会救济才能活下来的情况下,就不应该选择要孩子,这个时候生下孩子肯定不能保证孩子有好的生活水平、得到良好的教育,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从"社会救济"的角度来讲,他们选择生孩子是在主动增加社会负担、伤害社会"创造和保持财富的能力",会让社会财富减少,进而伤害到社会进行"社会救济"的能力,会让更多的需要社会救济的人因为"社会财富不足"而得不到救济。

这就对已经处于"接受社会救济"状态的人提出了一个"自律"的要求:当你已经靠社会救济养活的时候,至少你不应该主动再增加社会救济的压力。同时,鼓励人在陷入困境接受帮助脱困之后继续振作,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不能鼓励"躺平"。人人"躺平",谁来创造财富?谁来供养"躺平"的人?社会不就因为失去财富支撑而崩溃了?

如果你挣的比花的多,你怎么花你挣的钱都行,那是你的自由支配你私有财产的权利;但如果你挣的不够花,需要社会救济才能活下来,你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你就得省着花。

"白左圣母"是什么逻辑呢?"白左圣母"既然认定"仁慈善良"、"扶危济困"是高尚的,那就对此不设置底线,无论接受救济的人多么不节制地消耗资源,那也得满足他们。"

白左圣母"们意识不到:无节制地供养并不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纯粹的"财富消耗者",会让社会财富减少,进而伤害到社会进行"社会救济"的能力,会让更多的需要社会救济的人因为"社会财富不足"而得不到救济,这不是善良,反而是无知导致的邪恶。比如我生活条件尚可,但如果我没有"自律",天天胡吃海喝,生七八个孩子,我也会陷入贫困,如果我这样做了,陷入贫困了,人们是不是会骂我活该?但如果我本身已经是需要社会救济才能活下来的"弱势群体",我仍然选择生七八个孩子,如果有人骂我生这么多孩子不对,"白左圣母"们一定会为我辩护,说别人伤害了我的"天赋的生育权"。"白左圣母"们会义愤填膺地反问:"弱势群体就没有生育权?就该断子绝孙?"

讽刺不讽刺?

欧洲高举环保主义大棋的"绿党"白左人士,他们一方面呼吁保护环境,一方面鼓吹对"弱势群体"无底线的照顾,尊重诸如穆斯林难民的"多生育子女"的"人类基本权利",他们难道不想想:人类之所以大量开采化石能源、污染环境,不就是因为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造成的么?不多开采化石能源、生产大量的农药、化肥,怎么养活那么多人口?

一边呼吁"环保",一边赞同穆斯林难民这些"弱势群体"无节制地"多生育",矛盾不矛盾?讽刺不讽刺?

甚至,战争跟"无底线救助弱势群体"之间,也不是毫无关系。

我自食其力,量入为出,创造的财富够我用的,还有富余来应付可能的意外或饥荒,这种情况下我并不想也没必要发动战争。如果有的群体,对接受社会救济才能活着的人"予取予求",最后财富耗尽,社会撑不住了,那为了避免内部崩溃,当然就要发动战争去外部谋夺资源。讽刺的是,"白左圣母"往往还是反战的。他们意识不到他们的看起来"善良仁慈"的行为其实是会导致战争的。

白左圣母们就是这样用善良仁慈开启了地狱之门。作恶不需要智慧,你去作恶,那基本就是在作恶;但行善是需要智慧的,无知的善良仁慈其实也就是邪恶。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名人苟或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803/225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