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上,人们正在参观梅赛德斯-奔驰展位。(ADEK BERRY/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国汽车品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近期终止一批中国4S店的授权。这家老牌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本土车企加速蚕食。宝马等知名外国品牌也在面临类似的局面。
据陆媒蓝鲸新闻7月30日报导,梅赛德斯-奔驰近期在中国终止授权的4S门店包括北京鹏龙瑞星、北京鹏龙海依捷、北京运通兴驰、浙江宝利德、德州广汇之星、湖州之星、绍兴之星、东营五岳等。授权终止后,部分门店已完全停止营业。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各地就陆续出现奔驰经销商的授权被终止,相关4S店关门的情况。今年5月,曾有汽车博主爆料称,奔驰公司计划在华削减超过100家经销商。
奔驰2024年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在全球的营收为1456亿欧元,同比下降4.5%。而当年奔驰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超过7%。中国区销售业绩的糟糕表现,直接影响了奔驰2024年的整体业绩。奔驰在财报中直言,业绩下滑是因为销量减少,尤其中国市场在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消费者选择了更便宜的国产电动车型。
事实上,外国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被本土汽车蚕食,并非个别现象。保时捷、宝马等品牌最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也持续大跌。
今年7月10日彭博社曾报导,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集团表示,在截至6月底的过去三个月里,宝马 BMW及其旗下的Mini品牌在欧洲和美国的销量均有所增长,唯独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14%。
此外,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美国的销量跃升10%的同时,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却暴跌了28%,这严重拖累了该公司的整体业绩。奔驰集团今年第二季在中国的销量也下降了19%。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电动车销量则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彭博的报导称,“这些德国汽车厂商在中国的市占率正逐渐被比亚迪公司等本土制造商蚕食”。
更早时候,美国CNN就曾于2024年9月初报导,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迅速崛起,但价格战正在加剧。在中国本土车企超低的价格竞争下,外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及利润普遍大幅下滑,“外国车企在中国的辉煌时代已经结束”。
此外,随着中国电动车价格战加剧,许多汽车制造商面临重大损失,外国车企不得不重组业务或缩减规模。三菱汽车决定退出中国市场,本田和福特也裁员和关闭工厂削减成本。
当时就有美国媒体分析指出,外国著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大幅度下降,与中国经济持续低迷消费普遍降级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中共治下的中国市场练就的“养、套、杀”陷阱有関。
中共当局多年来奉行的套路是:先以优惠政策引入外国著名品牌,然后通过合资建工厂等手段获取外企的先进技术,等中国本土企业借助这些技术成长起来后,再改变政策将外企挤出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