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 : 天涯若比邻下诚心服务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文集 > 正文
吴惠林 : 天涯若比邻下诚心服务
作者:

(作者提供)

“台湾经济奇迹”曾经有口皆碑,而台湾之所以能有此种美誉,经济起飞乃至快速发展,经济成长率高、失业率低(甚至充分就业),以及所得分配相对平均的亮眼成绩受到瞩目。而之所以会有此种炫人成果,早年就采行“出口导向”策略是主因,也就是出口贸易带动发展。研究显示,为数庞大的“中小企业”,利用充沛的人力,进行加工出口的生产形态,将比较利益作了充分发挥,使台湾的经济发展了起来。

这种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出口贸易体系,对市场变动的敏感反应,以及灵活的调整是一大特点。也是早年促成台湾的贸易、经济成长快速的一大要因。台湾中小企业呈现高度的出口导向是非常特殊的,研究观察显示,大多数的台湾中小企业只需从事制造,根本不必担心其制品的市场问题。因为台湾中小企业的行销责任系由日本商社和出口市场的进口商所担当,也就是台湾中小企业与日本商社、跨国商社和出口市场的进口商合作,从事着“国际分工”。于是,台湾的中小企业可以专业于制造和生产劳动密集的产品,他们一点也不必担心行销问题。不过,从事代工生产的获利率相对低,而且也易于被限制在某些劳动密集和成熟技术的产业上。以致中小企业的技术难以升级,经营规模无法扩大,而且也不能增进行销能力。所以如何促进国际行销并扩大国际市场是台湾经济更上一层楼的重大课题。

我们知道,早年台湾中小企业主提着一只皮箱,在浩瀚国际市场寻找商机,非常辛苦,效果也有限,他们只是在“卖东西”,并非在作行销,毕竟行销、尤其国际行销被认为是“规模经济”,因而台湾经济是由“国际分工”方式促进的,但随科技一日千里的突破,电脑、网际网路、网站平台、以至AI的普遍,经由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大瘟疫的肆虐,“闭门家中坐”的“定点国际化、全球化”已实际演练,行销已突破地域、国界、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等特性的限制,更不是“规模”所能限制的,不论是个人或团队、组织形式都可以从事的。不过,主角是“活生生的个人”不但不变,还更突显其重要,而人性本善和诚信、信任的基本道德更为要紧,于是“走回传统”恐怕是一条正确的明路。

2003年我写了《诚心服务何愁商机不来?》这篇短文,正值台北大张旗鼓举办“国际招商大会”,希望藉以吸引外资,究竟台湾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我们又有何相对优越条件吸引人家?追根究柢,企业规模大小、品牌经营不必然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否有心”去做更是重要。我在文章中引用李家同教授的《在伦敦发现南投的梅子酱?》和刘孟奇教授的《为什么到垦丁还吃麦当劳?》两篇短文。前一篇对英国的约克夏茶销到南投埔里小镇,而南投美味的“南投梅子酱”却在当地的大小卖场都遍寻无着。李教授纳闷问说:天涯海角既可任我们产品遨游,为何还让孤芳自赏的旧习惯停留呢?为何台湾民间真正好吃的梅子酱、洛神花果酱等等不胜枚举的具地方特色产品,怎没人替他们包装、宣传呢?后一篇刘教授问说:“在政府大力推动观光产业时,旅客真正为当地创造收益了吗?他举例说,台北到屏东的旅客若一下高速公路就直驱垦丁,对沿途的乡镇毫无兴趣,且到屏东还是主动往垦丁的麦当劳报到,而不会想:既然千里迢迢到了这里,何不找当地小吃,试看看当地的饮食特色?

因为麦当劳是具有“高度商誉”的品牌,当旅客走进垦丁的麦当劳时,他不必担心因为自己是外来者,在搞不清状况下,就走进了一家专门敲诈观光客的“黑店”。因为他知道,麦当劳是个世界性品牌,

花了许多钱做广告建立形象,今天如果这家麦当劳提供令人失望的服务,将会严重损及它的商誉。换句话说,品牌与商誉等于是麦当劳押给消费者的“人质”。消费者只要相信“麦当劳不会为了坑我一个汉堡,而损失价值上亿美金的品牌商誉”的简单道理,又对当地小吃店心存疑虑,就会毫不犹豫地走进任何一家他从没去过的麦当劳。而麦当劳商标代表的“这个企业可以让消费者信任的商业道德”,恰恰就是这个品牌最值钱的地方。那么,建立品牌、口碑,是否非得大企业才可以呢?麦当劳的前老板格林柏格被问到麦当劳经验中持续不变的元素时,提出:“在一间干净的餐厅里吃很棒而又新鲜的一餐”这个简单答案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到,无关规模大小。

由这两篇短文和麦当劳老板的谈话,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规模”其实不是产品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关键是在“是否有心”去做。在资讯宣传包装方面,以目前网际网路的普及,并不需要耗费太大,只要多用点心思去做就可做好。而对观光景点、地方特产而言,地方居民若能做“良善”的服务,将环境保持干净,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为观光客设想,尽量让观光客觉得方便、舒服、安全,其实并不必要支付多大的资源和费用,也并不一定非得有多新奇的创新就能吸引住消费者了。当然,众志成城,大家和衷共济、分工合作,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而找回“真诚的心”,“诚心服务”何愁商机不来?

这是我在二十多年前的看法,在今日“天涯若比邻”、AI时代不但不过时,当“假、恶、斗”泛滥已是家常便饭的现时,更凸显其重要,这本凯尔‧赫加提著作的《全球游牧》或可作为印证。

如作者所言,由于通讯科技和数位经济,全球商务人士不再需要一本饱经风霜的护照,才能在全世界工作,和国际同业间的交流剧增,每年有一到两次面对面的会议,被点击一个按键,然后进入视讯会议

所取代。人们比以往进行更多协作。时差已过时,视讯会议疲劳正当道。相隔乘千上万英里之远的问题与误会,如今必须远距解决。在家工作将会演变成到处工作,更多的工作内容可在任何地方完成,但多样化的工作与沟通风格,将会持续创造出昂贵的障碍。今天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业务的挑战,包括处理文化这一无形的障碍,该障碍将在远距下发生。如何与客户和新员工建立新关系?需做什么让员工感到参与、健康和活力?如何远距听别人说话等等。本书以“十堂课”讲述真实的故事,展示了企业将业务扩展至全球新兴市场时,可能和确实会出错的事,在寓教于乐中,帮人采用更明智做法的起点,教我们如何在全球文化中沟通且取得成功,很值得一读。

作者是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731/225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