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4节气中的“小暑”啦,夏天也真的进入到热起来了的时期了!你知道古人在这个节气是如何调养身心的吗?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哈。
记者:据历书记载: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就是说天气已经变得炎热,但还没到酷热的地步,所以得名为“小暑”。
在古人看来,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击。也就是说,从小暑开始,温热的风吹来,蟋蟀都躲到墙角去避暑了,猛禽开始训练搏击了,是自然界由静转动的节气节点。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小暑期间,农家会用新割的稻谷做成饭,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或者用新米做成干饭,酿成新酒,准备好肉和鸡蛋,和苦瓜、丝瓜、茄子一起食用。
因为天气炎热,出汗较多、消耗也大,民间就有了“小暑吃蜜藕”的习俗。因为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清甜爽口,是夏季理想的消暑食物。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也是为了让身体多出汗,排出各种毒素。徐州地区更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也是因为羊肉能进补,且驱寒除湿。
当然,小暑时节养生更要重“养心”。气候炎热,人容易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所以要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在没有空调和冰箱的古代,人们靠的是通风、少动、调节情绪等方法来应对暑热。
另外,打坐也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让紧张、充满压力的心情能够平静下来。
在喧嚣炎热之中,内心的清凉,才是抵御酷暑最好的办法。祝大家都能有个清凉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