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康:八九年的一个错觉——李鹏政治智商析疑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存照 > 正文
苏晓康:八九年的一个错觉——李鹏政治智商析疑
作者:

所以,张良汇集一堆“中央文件”,梳理造册,编成一部秘史,是一个现成的模式,何不拿来?如此召集一帮秀才为自己编一部《日记》,对李鹏不费吹灰之力。这本《日记》的真伪,要看其中史料、记载有多大水分,而不在于是否作者亲笔。通篇《李鹏日记》,皆枯燥的中共官式档语言,脉络中却有两条灰线,一贯到底,一则是详细引证邓讲话,另一则,是绝不遗漏江泽民上海的每一步动作,词语间还带上一点阿谀,用意昭然。

李鹏日记填补了哪些空白?

江胡不对“六四”做官史,便给野史预留了极大空间,但民间修史对暗箱操作的高层决策,又似无奈,即便如赵紫阳录音回忆,自他被废黜,五月十七日之后便一派茫然,形同空白。

李鹏亦不会“和盘托出”,但他要摘净自己,就躲不开述过程,从他的日记里,我们倒可以找到赵紫阳规避、未明之处;再就是五月十七日之后,他们磨刀霍霍、国家机器运作的嘎嘎之声,跃然纸上。

最值得一议的,是五月十九日上午、即当晚于总后礼堂召开“首都党政军干部党员大会”的那个白天,邓小平竟还召集过一次会议,以往所有关于“六四”的回忆、史料中,皆未曾出现过这个纪录,这次却由李鹏公布出来,内容之敏感、尖端,前所未有,邓小平若地下有知,一定大骂李鹏爆料他,比赵紫阳更甚;而就凭披露这个“邓讲话”,胡锦涛就有理由封杀《李鹏日记》。

“上午十时左右,我们应邀到小平同志处开会,参加会议的有陈云、先念、尚昆三位老同志,三位常委李鹏、姚依林、乔石,人民解放军三总部的迟浩田、赵南起、杨白冰,还有秦基伟、洪学智、刘华清三位老红军参加。邓小平同志在会上讲了六点意见......”主要是三点:“准备流点血”、筹备罢免赵紫阳、确定江泽民接总书记。这次会议,不仅议题至关重大,李鹏记录下来的此次邓讲话,也将是研究八九历史的关键史料,举其要者:

──开禁“杀伤性武器”;

──借鉴台湾戒严的前例,“戒严要多久时间,现在定不下来。总之,要到一切恢复正常为止。台湾不是戒严二十多年了,也没有说哪一天解除”;

──认定戈赵谈话是“把一切责任都推给我。广场放起鞭炮,打倒邓小平。打,我也不退,要斗到底”;

──承认选错了胡赵二人;

──不否定“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的”,从这里可以接续到日后的“九二南巡”。

另一桩事,是赵紫阳访朝第二天,四月二十四日晚李鹏召开常委碰头会,除乔石、胡启立、姚依林之外,列席的还有杨尚昆、万里,书记处的芮杏文、阎明复、温家宝,政治局委员田纪云、李锡铭、宋平、丁关根等,“大家意见空前的一致。认为学潮背后有人操纵,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旨在打倒共产党的政治斗争”,李鹏提出三个方案:人民日报发社论、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向各省市发通知、在北京召开党政军干部动员大会,并由乔石、胡启立、李铁映组成的处理学潮的领导小组。

由此可见,镇压学潮的模式,早在此刻(四月下旬)已经出笼、定型,后来的邓讲话、“四二六社论”、邓府决定戒严、废黜赵紫阳、总后礼堂大会等等,不过是走形式而已。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李鹏牵着邓小平的鼻子走,还是邓在幕后指挥这一切,李鹏不过是个前台的一个皮影儿?有没有吴国光所钩沉的一个“邓小平四二三密令”?李鹏在此究竟隐瞒了什么呢?

五月二十日“没有想到部队进城受到极大阻力,可以肯定,戒严消息事先被泄露出去了”,也是李鹏日记精彩的一笔,“西面来的部队被人群围堵在八宝山,南面来的部队被围堵在南苑,东面来的部队被围堵在通县,北面来的部队被围堵在北太平庄。戒严指挥部曾设想,西面的主力部队经过地铁运送到天安门,也因为走漏消息,复兴门地铁施工洞口被一群动乱分子占领,堵塞了地铁的通道,部队调不进来。惟一成功的是从河北沙河县乘火车到达北京车站的两千余人。这是根据北京军区司令员周依冰同志的请求,我下令铁道部长李森茂执行运送沙河部队的命令,他执行了。但部队一下车,就被动乱分子包围,困在北京车站动弹不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开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522/222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