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右)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记者会,宣布美中双方就结束关税战取得“重大进展”,并详述为期两天的闭门会谈成果。
事前不被看好的美中瑞士贸易会谈,不料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达成共识。
5月12日,美中两国宣布达成新贸易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将从高达145%的水平大幅降低至30%,而中国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则降至10%。临时休战期将持续90天。
全球金融市场反应强烈。美股当天迎来一波强劲反弹,标准普尔500指数开盘即上涨2.8%,突破了4月初高点。与此同时,美元汇率走强,美国国债价格下跌,金价下跌,反映出投资者对美国信心增强。
纽约梅隆银行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货币及宏观策略师Geoffrey Yu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个消息比预期好得多。我们怀疑市场不会忘记4月份的低迷行情,但最坏的情况现在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人们会相应地调整资产配置。”
然而,达成协议和暂时休战意味着美中之间的关税战就此结束了吗?非也。充其量这只是战术性的暂停,即将迎来的必定是新一轮的博弈,甚至可能是更激烈的博弈。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这次握手,更像是双方在重新摆好姿势,准备迎接下一回合的较量。”
事实表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本质上已经从单纯的“经贸分歧”,演变为一场涵盖供应链、科技、安全与规则制定的全方位战略竞争。这意味着,未来的美中经贸关系将不再是“全面合作”,而是“有限合作+深度博弈”的复杂格局。
应该看到,美中刚刚达成的协议,虽然双方都做了让步,也都有所收获,但美中贸易深层次的问题,诸如大规模缩减对美贸易顺差,全面开放中国市场,进行结构性改革和放弃产业补贴等,并没有得到解决。换句话说,川普发动对华关税战的终极目地远未实现。而中共为了维护政权,也不可能在核心利益上对美国屈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双方的博弈将是长期的,虽然中间可能时有停顿。
这不,协议才签,北京刚刚松口气,川普周一就警告,如果华盛顿和北京在90天休战期内未能达成最终协议,美国将再次上调对华关税,尽管不会达到协议前的水平。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12日接受CNBC采访时也表示,周末达成的贸易协议是美国摆脱对中国产品依赖的又一阶段,“这只是一个暂停”。他补充道,“我们不追求与中国的全面脱钩。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战略必需品的脱钩。”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下一次的谈判,美国将聚焦在扩大自身“战略必需品”的供应链,尤其是半导体芯片和钢铁等领域,减少对中依赖。
贝森特表示,“我们要自己生产钢铁。关税可以保护我们的钢铁工业,也适用于关键药品和半导体领域。”他补充,“我们现在正在这么做,而这些产业相关的关税,与对等关税无关。”
诚如日本资深媒体人、印太战略智库执行长矢板明夫所言,中方如果真的想好好做生意,就要做很多的改革,包括对国内产品出口厂家偷偷补助、破坏环境、不尊重知识产权等等,否则,下一波关税大战估计很快就会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