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美为前进目标的新东向政策的号角再度响起,台积电为首的电子产业舰队,将大举跨越太平洋,为台湾产业的布局,开启全新的篇章。图为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中)3月赴美宣布千亿美元投资。图:翻摄白宫脸书
美中贸易代表团在日内瓦发表共同声明之后,两大强权的关税战得到90天的喘息机会,虽然3个月后的局势还难预料,但是至少两国之间的火药味已经降低不少。不过,自川普第一任美中贸易战开打以来,历经民主党拜登总统,以及川普回锅,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主要战略对手的格局,不会在可预见的未来有重大的改变,所以对于台湾经济的全球布局来说,无论是作为市场或是生产基地,中国都仍然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地方。
第一任的川普政府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印太地区”,将印度洋至太平洋周边的国家,从印度到东南亚,到菲律宾、台湾、日本、韩国这些所谓的第一岛链,视为重点经营的战略伙伴,以围堵红色中国侵略扩张的野心。这个时期,蔡英文政府开启了新南向政策,分散台湾的经济风险,与美方的印太战略分进合击。新南向政策八年,有其成就,也有其局限。蔡政府时代八年,在大环境与政策的催化下,台商大举撤出中国,前进东南亚,使台湾大幅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小英卸任前,2023年台湾对中国的贸易量只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28.57%,创下十年以来的新低。但是,对东南亚投资的增加,并没有使台湾在政治层面上获益,东盟国家普遍对中国压力有所忌惮,台湾和东南亚各国的双边外交关系,并没有在过去八年看到明显的突破。
现在川普回锅再度担任美国总统,一上任便向全世界挥舞关税大刀,台湾更是数度被点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民进党的赖清德政府为回应川普的要求,宣示扩大对美投资,其中尤以台积电宣布增加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最为引人瞩目。于是,以北美为前进目标的新东向政策的号角再度响起,台积电为首的电子产业舰队,将大举跨越太平洋,为台湾产业的布局,开启全新的篇章。美国,不再只是台湾商品的终端市场,台美之间更将紧密结盟,成为经济的同盟,并肩开发全球的市场。
事实上,新东向的刍议约在2021年就已经开始酝酿,时任崇越董事长的现任经济部长郭智辉,也是当时此一经济战略的重要推手之一。台湾需要展开新东向的布局,是新南向之后更前瞻的思维,因为就经济结构而言,台湾已经脱胎换骨,不再是过去那个靠廉价品抢占市场的国家,而是世界举足轻重的AI强权,不能继续停滞在协助台商寻找廉价生产基地的层次上,而是必须建立与美国市场的产业链接与分工,蜕变成世界级的工业强权。目前,台积电在先进制程芯片的全球市占率高达九成以上,尤其是4奈米以下的技术,更是“一个人的武林”,而台湾除了几近垄断高端芯片的生产之外,还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在AI革命启动之后,台湾已经俨然成为世界的AI工厂,可是台湾毕竟只有3万6千平方公里,2千3百万人口,无论土地、能源、劳动力都有其局限,无法完全负担这样的角色,所以新东向也是台湾不得不然的选择。台湾必须要在掌握尖端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全球布局,本土的生产资源得以做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的优势才能够可长可久,而美国是全世界最重要的AI市场,因此尽管在美国生产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生产者有接近市场的必要,也必须顾及客户的需求与感受,所以台积电及相关的上下游厂商赴美设厂,既是企业分散风险的经营所需,也符合国家延伸国力的战略布局。
然而,台湾的经济并不是只有高科技产业,仍然有许多需要广大的土地和充沛劳动力的产业,需要政府的协助,把触角伸向海外。或是即便如半导体相关的科技产业,也需要将部分相对成熟的中阶产品分散出去,降低生产的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在台湾成本太高,中国风险太大的情况下,东南亚仍然是我们可以重点着力的区域,政府在新东向的导航方针指引之下,也不宜偏废了新南向的重要性。北向的日本,新东向的北美市场,再加上新南向的东盟诸国,可以形成台湾经济战略布局的鼎之三足,帮助台湾持续壮大,并降低对中国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的依赖。
过去,台商普遍将东南亚视为生产基地,主要看中的是其低廉又丰沛的土地和劳动力,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东南亚诸国这样的特质,至今依然存在,他们是台湾分散劳动密集产业的重点区域。不过,东南亚国家这几年受惠于中美贸易战,外企与台商在撤离中国之后,许多转进东南亚诸国,这使他们的经济高速成长,工业水平也快速提升,因此对台湾经济所能提供的价值已经更加多样。除了继续供应较低成本的生产资源之外,东盟本身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市场,台湾去年对东盟的出口年增60.2%,台湾对马来西亚的出口更大增2.2倍,使马国跃升为台湾第三大出口国。东盟诸国人均所得持续成长,又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像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近年来被称为亚洲五小虎,经济活力畅旺所带来的技术提升,使她们在协助台湾科技产业的分工上,能够扮演更高端的角色。
举例来说,马来西亚近年来大力发展半导体园区,其中尤以槟城最为成功,已经是一个国际半导体产业的重镇,在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3%,吸引数十家国际大厂进驻,包括美商英特尔、美光、德商英飞凌、日商瑞萨,以及台厂台光电子、颖葳等纷纷设厂插旗,马国的科技产业实力,已足以成为台湾半导体业的伙伴。马来西亚曾受英国殖民统治,又有众多说华语的华人移民,英语和华语都很普及,同时拥有素质很高的劳动力,基础建设相对完善,是很适合台湾人的投资环境。
此外,东南亚国家还可以纾解台湾服务业劳动力不足的压力。以长照产业为例,台湾的人口老化,对长照的需求愈来愈大,可是护理或照护人力却面临严重的人才荒,长此以往,必然发生严重供需失衡的现象。而且在台湾,长照的开销对于经济不是特别宽裕的退休族来说,是一笔可观的负担,同时聘雇外籍照护人员还要受限于巴氏量表,相当麻烦。但是我们有一个邻国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距离台湾仅约一、两个小时的航程,又有门槛很低的退休签证制度,鼓励退休族移居。菲律宾有非常丰沛的医护人力,而且工资大约只有台湾的四分之一,房产价格大约只有台湾的五分之一,如果能够透过两国政府的协商,建立医疗与保险制度的合作平台,鼓励台湾医疗产业前往投资,或许能对纾解台湾长照量能不足的问题有所助益。
此刻发展新南向政策,比起过去八、九年有更好的机遇,因为中国在历经中美贸易战之后,经济摇摇欲坠,一带一路弊端频传,在南海地区又屡生事端,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最近在东南亚发生的几个事件,都反映出这样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习*近*平为了抗衡川普的关税压力而访问越南,希望联越抗美,但是习前脚刚走,越南总理范明政就立刻公开宣示,越南与美国具有特殊的纽带关系,公然打脸习*近*平,完全不留情面;其二,中国的国企中铁十局的泰国负责人遭到泰国警方的收押,因为中铁所兴建的泰国审计大楼,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泰国的指标建设,在缅甸大地震中成为泰国唯一倒塌的大楼建筑物;其三,是菲律宾的小马可仕政府最近大幅放宽了与台湾政府官方接触的限制。这些迹象代表着,台湾如果能够持续重视新南向政策,除了经济疆域的拓展之外,或许在外交的场域中,也能有所斩获。
台湾想要建立经济的日不落国,新东向是必须要走的前进方向,但是台湾南方的国家,可以为台湾东向的进程中,提供更多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