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循环一梦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二十年循环一梦
作者:

从文革过来的一代人,没有谁不会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这首歌是当年的标配,无论何种场合,都可以唱上一唱。尤其是人多势众的集会,一人领唱,万人应和,声如雷霆,排山倒海。

它的最初出现,是在1964年的“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王双印登台演唱了这首歌曲。这首歌由李郁文作词,王双印作曲,再由王双印自己首唱。

这首歌亮相之后,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也只局限于哈尔滨,并未四处扩散。

但机会正在到来。这年6月,周恩来陪同朝鲜领导人崔庸健来哈尔滨访问,王双印在迎宾晚会上演唱了歌曲《干革命靠的是毛主席思想》,周恩来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边打节拍。

演出结束后,周恩来特地接见了王双印,高兴地对他说:“这首歌写得好,曲调明快,歌词形象生动!如果把毛主席思想改为毛泽东思想,就更准确了。”

后来,歌词作者根据总理的建议作了相应修改。不久,又接受了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王敬芝的建议,将歌曲名称改为《大海航行靠舵手》。

1965年,《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大唱十首革命歌曲》,将这首歌曲排列榜首,推向全国,迅疾红遍大江南北。

很快,这首歌曲就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歌曲,被广泛传唱于各种场合,无论是群众集会、文艺演出、节日游行,还是广播节目,都会一曲既起,万众应和。

随着这首歌曲的走红,王双印也一荣俱荣,步步高升,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荣誉和地位。他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升任黑龙江省委委员和省文化局副局长,住进了高干楼,从此享受高干待遇。

这与他昔日当普通演员时情景截然两样。

还记得那是1964年初,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他患了感冒,咳嗽不止。那天早饭后,他头戴狗皮帽,身穿破旧棉袄,嘴上捂着大口罩,去城郊卫生院挂号看病。当时正值流感发生期,医院里病人很多。他排了半天队才挂上号,把挂号单和病历本交到诊断室,便坐在走廊里的长椅上等待喊号。一位年轻护士拿着病历本喊名字往诊室里叫人,排在他后面的患者都进去了,就是不见喊王双印的名字。他只好一直等着。他发现那位护士每次喊人时,总是面带尴尬地看着一个病历本,却不喊本上的名字,又把它放到下面去了。

过了好长时间,那些比他后挂号的人都看完病走了,还是没有叫到他的名字。直到走廊的长椅上只剩下他一个人时,那位护士才拿着最后一个病历本,站在诊室门口问他:“你姓王是吧?”王双印赶忙点头说:“是啊,我是姓王。”护士很诡异地说:“那你就进来吧!”

进去后,护士瞅了瞅他,忍不住问:“你怎么起这么一个名啊?”王双印说:“这个名字不好吗?”护士咕哝了一声,贴近女医生耳边悄声说:“真是稀奇了,两卵,自己知道就行了呗,还写到名字上!”那医生看了一眼病历本上的名字,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谁家的男人不是双卵?用得着改成名字吗?”两人交谈的声音虽小,却被王双印听得一清二楚,气得他大声喊到:“我叫王双印,不叫王双卵!”这一喊,让那女医生和护士顿时脸红似粉。

王双印这才明白:原来是挂号室的人把“王双印”写得太潦草,使护士和医生都看成是“王双卵”了。怪不得护士每次拿起病历本,总是要往后挪了。看完病走出医院,王双印拿起病历本一看,自己也笑了。别说是护士了,换了谁也会念成“王双卵”的。

王双印后来把这件事当笑话讲了出来,大家乐过之后,便把“王双卵”作了他的绰号,时不时会叫他一声双卵。他闻听总是报之一笑,泰然受之。

待文革走红,头上有了乌纱,身上多了官气,大家才纷纷改口,都叫他“王局长”。没有人再敢当面叫他王双卵了。

1972年,王双印带着黑龙江省样板剧团进京演出,江青到场观看并接见了他们。在革命芭蕾舞剧中饰演洪常青的刘庆棠,向江青介绍王双印说,他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曲作者,也是演唱者。江青点了点头,让王双印当场唱一首歌。王双印顿时受宠如惊,不知道唱什么好。在刘庆棠的建议下,王双印选唱了一首《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江青听了后笑容满面,连声称赞。

江青接见黑龙江省样板团的场面,后来成了样板团和王双印久久难忘的美好回忆。岂料四年后,一举粉碎四人帮,当年受江青接见并为其唱歌的王双印,被认定为上了江青的贼船,开始接受无休无止的隔离审查。

从这一天起,王双印头上的光环瞬间消失,职务撤消,党籍开除,还要彻底交待与四人帮的关系。他原本就和那四个人没有关系,却硬要无中生有的交待有关系,还被一次又一次地斥责为故意隐瞒,避重就轻。他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纠结,自己仅仅给江青唱了一支歌,而且是江青要他唱的,他敢不唱吗?怎么就上了贼船了?而且更冤枉的是,林彪题写“大海航行靠舵手”,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也说成投靠林彪了?挨得着吗?

他越是觉得自己没问题,别人却越是觉得他问题多。这种巨大反差,让他痛不欲生,终于在有一天,他满怀绝望,从三楼隔离室的窗口纵身而下,楼层本就不高,还被一棵大树的枝杈挡了一下,有惊无险地跌落到地上,想死都没死成,又好端端的活了下来,只是受了点轻伤。结果还给自己增添了一条“自绝于人民”的罪状。

1987年,王双印的审查终于结束,给了他一个无罪结论,恢复了他的党藉,将他分配到龙江电影制片厂任音乐编辑。回头一看,这场审查持续十年之久,与他因舵手一歌大红大紫的时间正好相等。

王双印晚年,仍住在过去分配给他的高干楼里。到了1990年代,高干楼周边盖起了许多高楼大厦,高干楼就显得有点寒酸了。他的两个女儿都已各自成家,只有退休的他和老伴住在一起。但老伴患了脑栓塞,半身不遂,语言失灵。王双印既要做家庭主妇,还要做康复医生,帮助老伴活动肢体,通过交流来训练她的语言能力。

1996年,64岁的王双印也患上了脑栓塞,不能说话,不能动弹。朋友和他交谈,无论说什么,他都只能发出“啊啊…哦哦…”的声音。

1998年4月,著名摄影家李振盛到齐齐哈尔追踪采访文革老照片《虔诚者》的主人公王国祥。在哈尔滨逗留期间,去了南岗大直街王双印家。李振盛与王双印是多年的朋友,两年前还见过面。那时候王双印忙里忙外,还要照顾卧床的老伴,现在却连自己也躺在了床上。

李振盛走进王双印家,室内光线昏暗,偌大的房间里,除了几件简单的旧家具,再也找不到昔日高干楼的感觉了。时令已是春天,气温不算低,但王双印仍穿着一身棉袄棉裤。见李振盛进门,他坐在床上想站却站不起来,想说话又说不了,只能用尚能微微活动的左手指了指床边,示意老朋友坐下。他老伴坐在屋角的一把椅子上,还是行动不便,但说话倒比王双印好一些。李振盛见此情景,一阵酸楚油然而生。这俩口子当年可都是特要强的人啊,如今刚过花甲之年,竟然落到这般地步。

李振盛鼓励王双印不要灰心,并告诉他自己正在写一篇有关《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文章,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王双印听了这话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王双印的老伴对李振盛说:王双印中风之后,对康复失去了信心,不肯锻炼,病情越来越糟。

告别时,李振盛请同行的记者给他和王双印照了一张合影。

在王双印家当保姆的是从老家呼兰来的一位远房亲戚。保姆非常辛苦,她私下诉说自己每天服侍两个60多岁的瘫痪病人,洗衣做饭,端屎接尿,忙得不可开交。李振盛不知该如何说好,只能说:您这是在做善事啊,好人会有好报的。

1999年6月3日,《今晚报》上刊登了王双印逝世的消息和一幅中年时期的遗照。消息的标题是:“留下传世之作《大海航行靠舵手》,作曲家王双印逝世。”

李振盛从报上看到了王双印去世的消息,不免深感叹惜。王双印比老伴中风晚,却走在了老伴之前。在疾病面前,女人总是比男人坚强。

参考资料:

李振盛《〈大海航行靠舵手〉及其曲作者的沉浮记》

2025年01月18日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汉嘉女1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125/216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