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强起义:数十人夺一州,一千人打天下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史上最强起义:数十人夺一州,一千人打天下
404年二月二十七日,刘裕等百余人假称打猎,到京口城外秘密集结野营,并商讨最后的起事细节。二十八日清晨,京口城门、官府衙门相继打开。何无忌身穿传诏御史的衣服,乘车在前,诸人扮作随从,紧随在后。他们声称京师有诏书送到,一路奔跑入城,直到桓修抚军大将军府门前,齐声大呼冲入。守门士兵被他们的气势所震慑,一时不敢妄动。大家就这样直接冲入府中杀掉了还在莫名其妙的桓修。

心潮澎湃之中,信使已经到了跟前。刘穆之默默看完刘裕的邀请函,两眼发直,愣了好久好久——这就是人生的关键时刻,所有景象都是慢动作,这一刻之后,也许富贵无边,也许夷灭三族。这就是一念神魔,全看你的选择。

终于,刘穆之喊出了一句好!然后几步奔回家,撕掉自己的长衫下缘,围在腿上变成裤子(方便行军骑马打仗),然后跳上马背,随使者来到京口军府。刘裕问他:“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刘穆之答:“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猝之际,略当无见逾者(恐怕没有人超得过我)。”刘裕见这家伙挺有意思啊,不由大笑:“卿能自屈,吾事济矣。”于是刘穆之就做了刘裕军府的谋主与行政大管家。一对如刘邦萧何、刘秀邓禹、刘备诸葛亮式的政治伙伴,从此叱咤晋末风云,为终结百年门阀政治,而风雨同舟,奋斗到底!

京口、广陵的大事成了,但建康和历阳的兵变没有成功。

诸葛长民到豫州,未能按约定时间纠集起部众,等到京口克复,计划泄露,当下就被豫州刺史刁逵逮捕,用囚车送往建康。

负责在建康起事的刘迈是个无能之辈,而且革命意志并不坚定。毕竟桓玄对他还挺好的,最近还将他由刑狱参军提拔为晋陵太守。再加上起事前夜,桓玄也不知抽的哪门子风,写了封信给刘迈问他最近北府与刘裕有没有什么情况(看来桓玄虽然欣赏刘裕,但对其仍多有堤防,相当警惕)。刘迈见信一下子就破防了,以为整个计划已经泄露,于是一早就去跟桓玄自首了。桓玄大惊,急忙派人捕杀了建康城里的刘迈的同党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桓玄因刘迈举报有功封他为侯,但随即又因刘迈当初放走了刘裕的送信人而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刘迈也给杀了。

刘裕等人在京口只停留了一天。这一整天他都没有收到历阳与建康的任何消息,所以决定赶紧出兵讨伐桓玄,把大势先造起来再说!

如今京口和广陵都没有什么军队了,北府兵一部分被刘敬宣、高雅之等人带到了南燕,一部分在浙东一带防范天师道,还有一部分精锐被桓玄调入京师禁军,归卫将军桓谦指挥。不过刘裕久经战阵,深知兵贵精而不在多,所以他在这一天中只征集到一千七百多人马就向二百里外的京师建康进发了。这一千余人大多是勇武的京口侨民与退役的北府老兵,他们从不畏惧以弱敌强,何况还有战无不胜的超级英雄刘裕带队,管他是胡酋、天师还是桓胖子,干就完了!

事实上,在天下大定后刘裕曾向朝廷列出此次举义的详细封赏名单,内云:“臣及抚军将军毅等二百七十二人,并后赴义出都,缘道大战,所余一千五百六十六人。”(《宋书·武帝纪》)也就是说这一千七百多义军将士,在举义成功后竟还剩1566人,如此算来,在推翻桓玄的战争中,刘裕这边总共才牺牲了一两百人。桓玄好歹也是一个“开国皇帝”,居然这么容易就被搞定,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葩了。

注1:《世说新语·雅量》:“桓公(即桓温)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惊惧),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注2:吴语虽非雅正之音,然颇轻婉悦耳,不似他处方言之伧重,故中州人士,亦喜效之。《世说新语·轻诋》:“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说:“道林之言,讥王氏兄弟作吴音耳。”有些侨姓大族还会模仿江南民间流行的吴歌进行创作,如孙绰作《碧玉歌》,王羲之作《桃叶歌》,王𫷷作《长史变歌》。至东晋之末,吴音已颇盛行。桓玄曾问羊孚曰:“何以共重吴声?”羊曰:“以其妖而浮。”“妖而浮”为吴语之特色,相比北方方言之重浊,妖浮的吴语显然更适合作歌。

注3:《余学嘉论学杂著·释伧楚》:“永嘉丧乱,幽、冀、青、并、充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淮,亦有过江者。……其地多中原村鄙之民,与楚人杂处,谓之‘杂楚’。吴人薄之,亦呼‘伧楚’。”

注4:故陈寅恪又称北府建义集团为“京口楚子集团”。详细可参看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十一篇《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2008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第155页。

注5:祝总斌:《门阀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52页。

注6:刁畅本是桓玄司马为其镇守襄阳,桓玄篡位后,升他为朝廷禁军六军之右卫将军。此时刁畅应该是休沐在家。这刁氏兄弟都是桓玄的心腹,如不早除掉,必为后患。

注7:我翻遍史书,发现刘穆之长辈中任官者,只有祖父彭城令刘抚,叔父(或伯父)山阴令刘爽,见《宋书·刘秀之传》:“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司徒刘穆之从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书都官郎,山阴令。”可见东莞刘氏门地之低,在低级士族中都属于偏下游。

责任编辑: 李安达  来源:名将英雄两千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3lxuwvwo1hamd.cloudfront.net/2025/0107/215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