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我讲了,底层老百姓是一点点往上反馈的,不会很快地作用到宏观经济数据里,所以你们在疫情后看到的这个数字大平台还没有快速往下掉,但当时的底层(网约车司机、送外卖)其实一点点在痛苦,但那时候去金融机构做路演,他们都没有这种感觉。今年所有金融机构都觉得很痛苦的原因是啥?因为他们被裁员了,他们被降本增效了,他们被要求奖金退回了,板子打到了他们的阶层之后,他们开始感受到了痛苦。你知道这代表什么吗?今年经济为什么从3月份之后这个数字一路掉下来,答案非常简单,今年的大麻烦是中产阶级陨落。
别说今年了,这两年底层慢慢“拼多多”,现在应该是中产阶级开始“拼多多”,今年最好的样本参数调研应该是隔壁的杭州,其实上海也可以做调研,差不多。3月份降本裁员裁老张,6月份降本裁员裁老李,我就问你老王怎么办?回家跟媳妇开个香槟庆祝一下,老张、老李被裁了,我没被裁,是这样吗?现实的情况是回家赶紧跟老婆算账,国际学校多少钱,孩子多少钱,面膜多少钱,健身房多少钱,该花的不该花的多少钱,房贷欠了多少钱,一算账列一个数字,假设被裁员怎么办?算完跟老婆说,你的面膜SPA中心别去了,李佳琦的直播间拍一个糊脸上差不多。然后你开始节衣缩食收缩,你的收缩是要命的。记住一点,中产阶级的收缩对整个宏观经济是冲击最大的。
底层真的是今天干个活儿,跑跑,有钱挣没钱挣都得吃个龙江猪脚饭,反正也不贵。多挣钱了,跑个单王,跟老板说“龙江猪脚饭加个蛋”,今天各位在外卖平台上给打赏10块钱就是龙江猪脚饭加个蛋来个腿。
我没有太多投资的群,但我会潜伏在全国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的群里,因为他们是我广大调研阶层的样本参数。我甚至还有个样本参数是全国最大的美容连锁店的老板,我经常拿他当调研样本,为啥?他背后的2000多家店,以及店后面的那些女人们,那就是标准的消费调研样本参数,他的生意好经济就好,他的生意差经济就差。杭州今年上半年应该有500家美容店要转让,你们有谁要的我给你们搭个线。你们会要吗?你要知道,不管是正宫娘娘还是非正宫娘娘,都没钱了,她背后的男人们都没钱了。
你说消费降级吗?其实不仅仅是降级,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大周期的结束很可怕的,因为这是大部分中国投资人里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周期。
中国证券市场反应非常精准,不要再看上证综指,那个意义不大的,我们经常讲有结构性行情,一点错没有,结果里对经济、政策的反应非常准确,不是不准确,是非常准确。所以说你真正在这几年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就是告诉你一句话,没有增量,就是结构,对结构怎么把握?这里的结构可不是40年前的结构。
前两天我跟一家公司说了一句话,黑色线是PPI,相信在座各位都明白,PPI是什么呢?简单讲就是企业利润,PPI为负,大家就是在拼命地价格战、竞争,我卷你,你卷我,上游卷完卷下游,下游卷完卷客户,卷到最后就卷到谁能活着,这就是PPI为负的答案。
中国这二十多年来,从2002年开始,我们的经济从来没有遇到大问题的根因非常简单,红色线永远存在,上面的红色线存在。
中国经济的任何供给问题都是有需求在的,有内部需求有外部需求,外部需求是全球化对我们的支撑,内部需求是什么?房地产大佬现在好像在里头踩缝纫机,他当年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什么房地产、供应、需求、土地开发、城镇化,扯淡,就一句话,我们有庞大的80后”。我觉得他说的非常诚恳,因为需求内需到底是啥?本质上就是人口收入的债务函数、杠杆函数。
所以你就知道,中国内需庞大的一代是谁,就是这批80后。是“文革”之后人口基数最大的那批,可以花3个钱的,可以花过去时,上一代人给你留下的6个口袋。可以花当下时,你的企业老板给你的收入函数。可以花未来时,金融机构给你们的杠杆。你们是花三代的钱,一代的人口高峰,那就是中国内需的所有底牌。中国经济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由这部分人买单,所有债务问题、经济问题均由这代人买,那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的风险。
比如说2008年,现在也会发现,有些政策跟2008年很像,房地产放开、限购放开、购置税减免、消费补贴、刺激消费,但你们都会发现,还能产生2008年效果吗?能回去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回不去的。
你们记住一点,那句忽悠了老百姓这几年的一句话叫“做内债不是债”,我不知道谁让这句话传出来的,很多人在那儿喊“内债不是债”,这是我们家祖传对联之一,下句是什么?“内债不是债,只要人还在”横批“万税万税万万税”。任何国家的本币债务就是对自己本国居民的征税权,税等于什么呢?税基×税率,税基等于人口和收入函数,一叠加就是人口收入×税率,这就是税和债务。
中国现在的化债化什么?要么增加税率,要么增加人口,要么增加收入,人口不增,收入不增,答案只有一个,增税率。那你猜你的遗产税跑得了吗?你猜你的房产税跑得了吗?想啥呢,年轻人不生,咱收不着他们了,那就收老年人的,一样的。你要知道,债务不会像你想的“内债不是债”,你想多了,本质是税源。
政府债务驱动的投资行为只要能收到税,所有投资行为理论上都是合理的,2008年两个经济学家在那儿讨论高铁到底应不应该修,当时他们俩的讨论中我站后者,当时应该修,因为修不修就看能不能征到税,但他俩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其中一个是按照标准的市场经济去计算,市场经济计算税就是这个项目能不能挣钱,杭州到上海这条高铁修完了,成本核算完,二等票需要150元,老百姓能不能承担得起,能承担得起能运营得起就会项目回本。所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号就是如果项目不能挣钱,那原则上高铁是浪费的,就是纯纯的债。他这句话在当年是不对的,因为中国非常奇特,中国的税分为间接和直接的,你刚才所有的成本核算是直接税,但中国的特色是直接税上减免,增收间接税。这就给中国老百姓一种很好的感觉,我们的高铁又快又好还便宜,成本150的票价,我们只需要60就能坐了,老百姓觉得生活便利。
你咋那么天真和可爱呢?我就问你,剩下的65块钱谁掏?然后就来一句,内债不是债,这钱国家掏。咋可能呢?这钱谁掏?你们知道为什么所有基础设施一定跟着城镇化走吗?一定建在新城吗?一定高铁内新城的土地很便宜,圈完了之后,三通一平做完了,十字格一画,土地一卖,盖上房子,80后1万块钱2万块钱买房子,什么意思?这叫间接税,我们是间接收税补直接。
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只要能收上间接税,所有的投资政府基建全能做,间接税收不下来,项目就完蛋了。你们猜中国以后还会有大规模基建吗?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不会有了,只有修修补补,因为最大的税源税基没了,这就是2015、2016年中国经济里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
知道是什么吗?年轻人,你们咋不生了呢?你不生我咋办?你不生税咋办?当时的人口拐点,大规模老龄化开启,年轻人不再生育,这将是巨大的麻烦,因为我们所有债务的兜底没了,谁给我们兜?此时很简单,去海外收税,所以大家就明白,我们要走国际化,国际化的本质就是向海外征税。政府、企业、金融均向居民征税,记住一点,企业征税就是所谓的商品通胀,1块钱的东西卖2块钱,就是向居民部门收1块钱的税,但国内PPI持续为负,代表着企业征不上来税,企业恶性循环,企业债务严峻。PPI为正,代表着企业可以通过通胀、价格转移的方式向居民转移,也就是向你征税。
只要居民部门在,通过供给端的调整,都会带来周期性的PPI恢复,简单讲,供给侧改革一搞,房地产一推,老百姓一买单,企业的债务就不是债务了。所有政府的债务、企业部门的债务、金融部门的债务,只要居民部门能扛得动,都不是债。
你们知道现在的大问题是什么吗?我现在说了某一个行业,你知道有些人犯的巨大错误是什么?到现在为止跟我讲,付总PPI为负很正常,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弱者淘汰,强者赢家通吃。我说现在不是的,现在会出现一种情况,都得死。他没懂,在这个图里你们看得懂吗?
一是,看2011—2015年周期里,2008年4万亿基建,加杠杆,把有效需求扩的非常好,那时候政策一出,绝对管用。现在很多官员犯的错误是觉得老百姓还是曾经的老百姓,还用同样的政策。当年的政策是我准备50万孝敬丈母娘准备买房子,结果你跟我说首付只需要40万,那你知道年轻人怎么做吗?40万首付,10万装修,还是花50万。现在的情况是什么吗?告诉他不需要50万,只需要499,年轻人说我不缺那10万,我现在缺那40万。
杠杆到头,消费是完全两个概念,用加杠杆的方式刺激经济,这个手段将失效,我现在唯一投票的全部是降杠杆刺激经济政策,比如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这是扎扎实实的降杠杆,说白了是银行吐出钱来给在座各位每个月可以少还800、1000。但你还是说降低首付比例,大爷快来,加杠杆哦,我可以告诉你,加不动了,这就是核心。当年产能加上去以后供给过剩,主要是旧产能,出现36个月PPI,企业恶性竞争,破产倒闭,银行压力巨大。我们干了供给侧改革,然后行政性出清一部分产能,其实是转移到新产能上去了,使得供需把需求再一刺激,老百姓买单。
当年的大问题是这儿是一个妹子,白富美,下面是俩小帅哥,俩帅哥在那儿竞争,优胜劣汰,一个把一个淘汰之后,最终迎娶白富美,因为白富美需要一个帅哥,所以你们俩金正,胜者为王。这句话,充分的市场竞争后胜者为王,假设前提是需求不变,经济的这点活儿放到自媒体、网上真的搞坏了。充分的市场竞争后,胜者为王,赢者通吃的假设前提是需求不变,也就是妹子在,你俩竞争。
知道现在的数字啥意思吗?红色线没了,0,PPI如果扣掉疫情期间,持续从2019年之后为负,两个小伙子在那儿PK,目标是胜者为王,最后卷完了,剩下一个,摇头一看,妹子呢?你们等着看吧,这件事情必然是两三年后某些行业必然发生的,会真以为是胜者为王?你的大环境是什么环境?是有效需求面临着中长周期的收缩和调整,这种情况下市场如此恶性竞争和卷是没有赢家的,最后会爆发危机的。我把这话送给某些企业的董事长们。
跟往年不一样,往年任何过剩的市场竞争,最终都胜者通吃的原因是因为居民部门有效需求永远在,永远能加杠杆,永远能为你的企业产能和利润买单。最后只剩下一条路,你们知道是什么路吗?因为这条红色的线只代表着内需,如果国内的姑娘没了,就要迎娶海外白富美,所以他只剩下一条路,出海。这也是网上很多网友们很开心的,我们就是要出海,我们就是要拿下国际市场。
现在国际环境是什么样?是不是20年前、30年前全球往左翼包容融合的大环境,能让你出去迎娶白富美。当然日本的三井、三菱、丸红、伊藤忠等等,在90年之后就是出海迎娶白富美,问题是我们现在能不能?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杆秤,“想不想”跟在未来的大环境上“能不能”将形成激烈的碰撞,如果不能,国内没有有效需求给你怎么办?
现在所有经济问题是两个都存在,供给过剩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也存在,我们需要解决问题,答案是必须提振内需,内需的核心就是进行再分配。政府和居民之间进行再分配,贫富之间进行再分配,债务和杠杆之间进行再分配,如果不做,那我们就是35年日本。日本35年周期怎么来的,你们最终知道答案了吧?还不知道,我都把儿子送过去了,你们还不懂再分配是什么意思吗?日本战争后获取所有资源要素(岗位、职务、薪资),战争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到了2012年开始死亡,代际分配,老同志们死了,年轻人吃的蛋糕就自然多了,就这么简单了。
你如果能理解到这个的变动,你就能自然地理解到我在说日本经济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代际分配,不是增长,光增长不分配那就是富着恒富、穷着恒穷。这话翻译到股市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上市公司不分红没增长的话,答案永远是富着恒富、穷着恒穷。00后指望着炒股来分60后的财产,你想多了,你还不如去萧山当个上门女婿来得更快一点,还不用努力,把自己倒腾的帅帅的,嫁进萧山豪门,财富代际再分配,躺赢,何必要天天炒股累死累活的,心里想着我能干掉60后,那都活成精了,你能干成他?换手跑的比你还快,一边喊着“年轻人快上啊,人生唯一一次机会,此次不all in梭哈,未来就没机会了。”他一边all in着,咱们一边换着手撤,让他们站在高高的山冈上。
市场跟经济是一样的,创造增量的同时也要进行分配,不配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事儿都是本质一样的,这就是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问题。
2006年供给侧改革,我提醒大家一句,有几个错误的观点特别强调一下。为啥说错误的?这观点用我的话说一定咱们要知道,不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股票市场创造财富效应,用此来改变国运,这是不是外面经常听到的声音?你想啥呢?房子如果没有收入和租金的回报率和住的功能,那换句话说房子不创造自身价值的情况下,纯换手,依旧答案是富着恒富、穷着恒穷,能创造短期财富效应吗?能,就像2015、2016年我跟你们举过的例子,满仓all in梭哈,融资杠杆伞形都上,然后你发现股票一个涨停一个涨停,账户里全是钱,出门给老婆买了个包,财富效应。
然后呢?跌停的时候你知道你后悔买啥吗?你后悔股票没卖掉,放心股票卖不掉的,因为开盘就跌停了。你真正后悔的是,我没给老婆买这包就对了。我经常劝他们,辛苦你给你老婆买了包,因为她至少还剩个包。你要当时没买这个包,你连这个包都不剩了。
这种换手的游戏只有结果是富着恒富、穷着恒穷,而且后果会越来越差,中国就是典型的这个逻辑。不要把泡沫当成家庭财富去忽悠老百姓,这是扯淡的,背离收入的,背离企业增长和股息分红的,这种东西咱都心知肚明,就是为了来换手的,你把它当成家庭财富配置,会死人的,最后对经济会造成今年这种情况。
换手的时候你看着消费很爽,比如说我这儿给你举的房子,中国的房子上涨幅度最大的真的不是2008—2015年,恰恰是2015、2016年股灾之后房价是最猛的,那时候北京我记得最清楚,2009年炒房的时候,亚运村是17500,2015年年终的时候亚运村房价是25000,2019年亚运村的房价是10万,黑色线是同比上涨,70个大中型城市同比上涨,同比上涨+长时间累计就是房价涨幅最大的时候,所以我们就是2015、2016年那一波,房价带来了大家的消费预期和希望,但从这张图上你们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消费背离了收入,这种消费就是大家讲的建立在财富效应上的,但此时的财富并不是收入支撑起来的。
问题就来了,四年前五年前我拍过一些短视频,跟平台合作让我拍些短视频,我当时就讲得很清楚,房子如果纯换手,到底是什么东西?我200万买的房子,600万卖给年轻人,我拿走的就是年轻人未来40年青春的当期现金折现。我可以为我的未来40年潇洒了,他背上这40年的债务,他要还的。如果没有收入的增长,他要硬硬地还40年,他就是失去的,我替他多活40年了,就这么简单。
股票价格也一样,咱们交换的叫时间价值,我是大股东,我现在拿走,我现在Happy,把你套在里面套10年,10年后能不能解套呢?也许解套了,你觉得你开心吗?你丢了10年。金融资产交换成本你们一定要注意时间函数,没有时间函数都是扯淡。
问题就在于,如果收入不增长,纯换,短期内创造的财富效应毕竟等于另外一批人短期内累积的债务。换句话说,我们爽了,他的债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造成全面的坍塌,整个资产不可能持续的,他买的房子800万买的时候,指望800万买,1000万卖给下一个年轻人,结果发现没年轻人了,下一个年轻人接不动1000万了,此时他的资产负债表就开始恶化了,消费开始出现断崖式的回归,这就是2019年后的结果。2019年后开始逐层断崖往下走,向着真实的收入回归。
千万不敢跟老百姓讲把股票、房子当成家庭财富,过去有年轻人的时候,他才是我们的财富,不管通过股票还是通过房子,年轻人就是所有人财富的来源。说实话,中国的房地产涨了差不多20年的根本原因是啥?有一讲一,凭良心讲,任何的房子年轻人能买走,我们就拿走财富了,我的房子就是他们的负债,咱们所有人在吃的就一条东西,就是居民部门杠杆率,所有人吃的就是这根红色线。
有些研究员说,中国现在居民部门杠杆率比海外低,因为他单纯的对比数字。我可以告诉你不低了,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的杠杆背后没有高福利,高福利国家70%,低福利国家60%,你跟我说60%比70%低,你自己实际的杠杆压力到底是多少,你心里没点数吗?你的教育、医疗、养老,上有老下有小,你需要花多少钱你心里没点数吗?你是社会福利70年代80年代建立起来国家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吗?不是的。从各种现象上去观察,这个杠杆率到头了。
资本市场很聪明,从2002年一直到现在,长达18、20年左右的时间,交易中国的消费升级,不管上证综指是3000点还是3500,不重要,消费板块大周期就是中国居民部门80后加杠杆这一带。
从2019、2020年开始,我对中国消费的所有教育逻辑就是:一是消费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是代际的变化;二是消费开始降级。
那时候我演讲中讲的那句话,咖啡不再是喝完20喝30,喝完30喝40,喝完40喝50,而是开始喝9.9买一赠一,年轻人开始周四攒个肯德基优惠券。
年轻人开始发生消费型变化,比如我们家孩子喝茶,我看他们喝茶马上告诉我老婆,把囤的普洱的茶饼全甩卖。为啥?我们家姑娘怎幺喝茶知道吗?去她办公室,红茶绿茶普洱,你说红茶,东方树叶拿出来拧开,连水都不用,倒壶里,卡哇伊的小杯子往那儿一放,往那儿一倒,请。她不会给你拿个饼搓半天,然后再一泡,那是上一代人。
日本当年经济顶峰期的时候,做日本的清酒和威士忌,结果1990年之后真正火起来的是三得利、Jim Beam嗨棒。年轻人说1000块钱的酒,啥酒?我要的就是10块钱,口味偏甜,RIO喝起来微醺,能醉吗?能,行了。我的社交场景已经变了,我不会有请客吃饭坐在那儿了,我的消费场景已经变成俩孩子往那儿一坐,看电竞比赛直播。
这种年代已经到了,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没到,你囤的邮票、木头,你记住一点,没得传承的,还囤邮票,我家儿子都不知道邮票长啥样?他倒知道小马宝莉值钱,这就是时代的变化,消费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及总量上的变化。